分享到:
黑龙江省逊克县在乡镇文化站管理上,实行县文化广电局直管乡镇文化站的模式,努力探索出了一条县、乡、村文化政令畅通,抓工作得心应手的乡镇文化站管理新路,在群众文化上档次、扩规模、丰富内涵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突破政策限制,创新管理机制
顺畅的体制机制,是文化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逊克县科学研判发展形势,形成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文化站管理新路。一是大胆突破,保留乡镇文化站。2004年,国家要求取消乡镇文化站编制,逊克县针对当地农村文化发展现状,提出了保留乡镇文化站编制的意见。逊克县委、县政府对此非常重视,经反复研究,保留了乡镇文化站编制,使乡镇文化工作从04到09年之间没有出现断层,保持了工作的延续性,为后续文化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理顺体制,实行对口管理。2009年,全省统一恢复文化站建制时,一些乡镇大多是兼职的文化站长,既缺乏文艺特长又变动频繁,文化部门对此没有调配权。针对这一问题,逊克县提出了将乡镇文化站划归县文化广电局直属管理的建议,并得到县委县政府批准。文化站除了供暖经费通过农财拨付乡镇政府外,其他如人员调配、日常经费、站舍管等理全部归县文化广电局统一管理,体制机制的顺畅,为文化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三是加强组织管理,打造高素质队伍。为适应文化发展需要,逊克县从县文化馆选拔了5名专业人员,替换了不称职的文化站长,并对文化站长每年进行一次考评,连续三次不合格者将调离工作岗位。业务培训由文化馆负责,后援由县局所属单位支持,资金分配实行补差奖优,极大调动了文化站长工作积极性。同时为了解决由于编制限制造成的文化馆、图书馆等基层文化部门人才缺乏的问题,逊克县先后在公益岗人员中选拔了30多名各类文化人才,分配到文化基层单位。几年来,公益人员累计开办文艺骨干培训班2000余班次。
二、创新平台载体,提升活动实效
逊克县立足各类文化资源,依托各类平台载体,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目标,推动“结对子、种文化”工作有序开展。一是以文化大院为载体,扩大覆盖范围。在全县78个行政村普及了文化大院,参与活动的村民达3万多人。同时将活动与农技培训、计生宣传、普法等相结合,使文化大院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9个乡、村的文化活动品牌,多次被评为全省“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车陆乡文化站被中宣部和文化部授予“全国服务基层先进站。二是以各类组织为载体,拓展服务群体。逊克县借助省市群艺馆,省图书馆开展“结对子、种文化”的有利时机,组织图书馆、文化馆与未成年人结对子,开展了“未成年人告别网吧电子游戏厅”系列主题读书活动、绿色上网转化网虫的“护花行动”,这一经验经中央文明委向全国进行了交流。与乡村结对子,开展“共享工程大篷车”“共享工程跟题服务点”等活动,为群众提供种植养殖、山产品加工、玛瑙工艺品加工等方面的专题信息服务,累计开展送技术进村入户活动62次,制作并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放发光盘1000多张。与边远山区学校结对子,建立了12个流动图书馆。与部队官兵结对子,投入资金购买针对军营建设适用的图书3700多册,新建武警大队、派出所流动图书馆3个。此外,逊克县还注重发挥业余团体的作用,使之成为“结对子、种文化”的重要补充,推进农民电声乐队,社区艺术团等在乡村、企业、学校、军营纷纷建立,前进村农民电声乐队、边防三连雪花艺术团等连年在省级以上演出和比赛中获奖。二是以品牌活动为载体,丰富服务内容。逊克县把“红玛瑙艺术节”作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但由于文化站改制前工作不力,活动单调、节目匮乏,起初只有三大板块8场演出,参演不足300人。理顺文化站体制后,确立了“搭建老百姓舞台、广种文化种子、发展红玛瑙文化”的目标,县文化广电局上联省馆、市馆,下领文化馆站、社区和农村文化带头人,通过“结对子、种文化”,每个乡镇甚至村屯都能独立演出一台节目,红玛瑙艺术节已发展为农村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等十大板块,年均演出时间达100余天,参演人员达6000多人次。
三、注重人才培养,筑牢工作基础
文化人才是传递群众文化接力棒的火炬手,逊克县积极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机遇、创造环境。一是创造条件培养一批人才。抓住机遇,选送各类文化人才参加国家、省、市培训,打造了一批具有专业水平的创作和表演人才。如把创作人才汤艳庭送到中国戏剧学院培训,并投资30多万元成立了创编室,组建了团队,他们写家乡事,演身边人,十一年里逊克的小品连续四届蝉联黑龙江省“群星奖”编剧、导演、表演金奖;两次获得全国“群星奖”,获得中国戏剧“牡丹奖”和“田汉剧本文学奖”各一次。二是结对帮扶带动一批人才。组织文化站长与乡村文艺人才结对子一对一帮扶,使一批农村文化带头人脱颖而出。克林镇文化站裴超帮扶的文化带头人孙玉军,两次获得市农民艺术节唢呐独奏一等奖;车陆乡文化站长许杰帮扶的残疾农民文化带头人王连生,在全省残疾人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并赴俄罗斯巡演,帮扶了的农民歌手关泽楠,创作了歌曲《这一生回忆有你就足够》,在网上点击率达12.8万次,被北京一家传媒公司聘为歌手;奇克镇文化站长杜仁燕帮扶的俄罗斯族农民文化带头人邱长利,参加了《静静的顿河》等多部电视剧拍摄;新鄂乡文化站曲艺帮扶的鄂伦春民歌演唱组,多次获得深圳和省市少数民族文艺比赛金奖。三组织比赛挖掘一批人才。在每年举办的大赛上,很多优秀文艺人才被挖掘出来,来自社区的裴超获得全省和全国小品比赛群星奖,被特招为文化站长。器乐大赛、青年歌手大赛金奖得主王丹、于菲被沈阳音乐学院特招。在每年举办的各类书画、摄影、美术展会上,涌现出了一大批颇具影响力的人才和作品,四新村肖尔波的泥塑、卢正国的摄影,河东村马贵的根雕、百合村张菲张燕的剪纸、于飞萌的油画,在省内和俄罗斯展出中脱颖而出,有的作品还被俄罗斯地方博物馆收藏。蓬勃开展的群众文化工作,提高了全县人民的幸福指数,成为边境地区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来源:黑龙江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