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吉林
吉林
吉林:以惠民工程开拓文化兴省新途径
发布时间:2011-08-18 10:37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媛媛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1-08-18
  吉林省省直和全省文化系统近期掀起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高潮,针对吉林文化发展的实际,加强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推进四项文化惠民工程,即一乡(镇)一个综合文化站、发挥农村文化大院综合效能、送戏下乡文化享民、加快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吉林省将在加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下大力气,开拓文化兴省的新途径。

  年底实现一乡一个文化站

  近年来,吉林把文化惠民工程纳入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中,及时配套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资金,今年6月底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350个,占全省乡镇总数的56.1%,全省乡镇文化站今年年底前将全部建成。

  2011年,吉林省提出了“一乡(镇)一个综合文化站、一村一个文化大院、一个社区一个文化活动中心”的规划。根据实际情况,部分文化站临近乡镇、村部建设。各地积极、妥善解决文化站的后续运行保障问题,充分发挥文化站承担公共文化服务和协助管理乡镇文化市场的职能,使文化站成为政府举办公益性文化活动的主阵地。

  文化大院综合效能提高

  为活跃农民的文化生活,吉林省从2009年开始扶持建设农村文化大院,目前已建成使用的共计4800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51.6%。在硬件建设上,形成了依托村部、学校和文化专业户3种建设模式;在活动内容上,开始由简单的二人转、秧歌、小合唱,向更具活力的业余小剧团方向转变;在活动方式上,从几家几户的自娱自乐,向走村串屯的互娱互乐发展。以种植、养殖等科技知识交流为内容的知识大院,以秧歌队、小剧团等为核心的演出大院,在促进农民科技致富、农村经济规模化发展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好的引导促进作用。

  实现“送”和“种”的结合

  吉林省从2009年开始设立了艺术表演团体送戏下乡补助专项资金,逐年开展送戏下乡,演出已经达到8900场,受益观众达650万人次。

  在送戏下乡演出的剧团中,除省、市、县三级国有文艺院团外,部分民营文艺院团以及市、县文化馆也主动参与,仅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就在全省先后创建了10个“欢乐庄稼院”示范点,同时帮助农民培训文艺骨干,组建农民乐队、秧歌队、二人转演出队等。

  送戏下乡演出在吉林已经惠及2/3以上的行政村,正在向全省全覆盖迈进,这项惠民工程在为广大农民送去欢乐的同时,也种下了文艺种子,好多村子在送戏下乡演出后,自发地组成小剧团,活跃在临近村屯,“送”与“种”实现了有机结合。

  基础设施建设主打社区牌

  据悉,2011年吉林省将扶持建设32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并逐步覆盖全省,成为今年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点。

  近几年,吉林省各地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投资10亿元的长春科技文化综合中心(含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已竣工;投资5亿元的吉林省图书馆新馆将于2012年建成;吉林省群众艺术馆新馆舍已经启用。松原市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延边图书馆、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四平战役纪念馆即将落成;榆树、梅河口、公主岭市的文体中心相继落成,抚松县人参博物馆、图们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已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全省各地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为核心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在陆续启动。随着这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陆续启动、完工,吉林省一改过去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