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吉林
吉林
吉林:建设公共文化的“立交桥”
发布时间:2012-05-16 08:43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全悦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2-05-16
    “加大城乡基层文化建设力度,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确保城乡居民能够就近、经常、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在日前结束的吉林省第十次党代会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又一次被纳入地方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 
    近年来,吉林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构建立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 
    在长春市东站十委社区文化中心,笔者看到,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展览室、书画室、棋牌室、文体活动室功能齐全,在活动室的墙壁上,从周一到周日,社区舞蹈队、合唱团、京剧协会、书画协会以及各种少儿文化培训班的活动内容排得满满当当。刚刚表演完京剧的王师傅告诉记者,他的孩子已经结婚了,自己和老伴下班后就把这里当成了家。 
    据悉,吉林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就已经实现全覆盖,全省614个乡镇文化站在选址时就考虑到吉林气候特点,一般都建在乡镇政府和居民区附近,便于用水、用电和冬季供暖。据统计,2011年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共组织各类文艺活动6223次,参与人数达136.8万,举办各类培训班、展览3061次,受众人数47.7万。 
    吉林省委、省政府连续4年将文化大院建设列为民生实事,目前已建成各类文化大院4048个。吉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提出,2013年末要实现全省行政村文化大院全覆盖,达到有专用场地、有专人管理、有基本设备、有经常性补贴、有经常性活动的“五有”标准。 
    从2009年开始,吉林省对104个城市社区文化中心和349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分期分批给予设备购置定额补助,今年将实现城市社区文化中心设备购置定额补助全覆盖。 
    文化活动常态化 
    吉林省各地社区文化活动已经走向经常化,近年来全省每年举办文化艺术周、社区艺术节、农民文化节等各类文化活动万余场次,参与群众达千万人次;常年举办民间手工技艺展示、城市热读讲座、广场电影晚会、百部爱国主义影片进社区等大型活动。每年从“五一”到“十一”,几乎天天有活动。许多社区创办了自己的艺术节、合唱节、邻居节等特有的文化节日。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农村文化大院每年组织各类文化活动10余万次,参与群众达500余万人次。 
    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吉林省一直注重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吉林省文化厅主办的“长白之声”合唱节、全省城市社区文艺展演周、农民文艺展演周、“大地春歌”农村文化大院文艺展演等活动在全省影响广泛。长春市依托会展举办系列文化活动已成品牌;延边州的“金达莱之夏”广场文化活动连续举办了15届;松原市着力打造蒙古族民俗节、查干湖旅游节等;吉林市松花江之夏、松花江金秋广场文化活动周,被文化部评为“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 
    农民工文化建设成亮点 
    据统计,2011年吉林省农民工总数已达372.3万人,吉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对农民工文化服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吉林省文化厅多次到农民工较集中的企业调研、座谈,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向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 
    目前,吉林省各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已免费向农民工开放,公共文化资源重点向农民工倾斜。吉林省图书馆于2011年建立了农民工子女阅读基地,吉林省群众艺术馆把每周五设为公益辅导日,免费对农民工进行艺术培训和辅导。 
    全省各级文艺团体除经常举办面向农民工的专场文艺演出外,在日常演出中坚持向农民工免费赠送一定数量的门票。许多公共文化场馆成立了农民工培训学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吉林省分中心还为他们建立了基层服务点,定期送去各类书刊资料及文化、科普知识。 
    今年,吉林省制定了《农民工文化工作要点》,在农民工子女比较集中的学校建立10个学生书房,吉林省图书馆在农民工子女中招募图书义务管理员,定期举办农民工文艺骨干培训班。 
    近年来,吉林省经过科学布局、合理规划,一个立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经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