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吉林
吉林
吉林松原乡村文化活动亮点多
发布时间:2013-04-25 09:29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张弛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3-04-25

  中国文化报驻吉林记者常雅维报道:在东北大地刚刚春暖之时,记者来到吉林松原扶余市肖家乡王家村,走进农民自己集资兴建的接近500平方米的文化大院,看到村民正在高声背诵《弟子规》。“你来得早了点,再过些日子会看到屯子里到处鲜花开放,各种文化活动让村子天天像过节一样。”王家村支部书记刘勤自豪地说。 

  文化大院院长张利说,十五六年前,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他凭借自己的特长开始在本村讲学,并在乡亲中间推广国学。“《弟子规》是大人教导孩子的学问,谁不想让孩子成才呢?”张利说。随着十里八乡的人越聚越多,开展更多文化活动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2009年,大家想到要给自编自演的节目找到一个演出场所,于是自愿出资,少则一两百,多则几千元,共筹集了50万元,在村里建设了一个文化大院。 

  在长岭县光明村文化站工作了30年的老站长陈本金介绍,蒙古屯民间艺人袁满成名后不忘家乡,2011年和2012年,他自己出资3万多元,举办了两届集文化、体育于一体的蒙古屯文化艺术节,还请来了《刘老根》剧组、长春和平大戏院的知名演员来这里表演,举行拔河、篮球、卡拉OK比赛,书法、绘画展览和小品、相声表演等,活动内容十分丰富。 

  在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马家村,提起创办农家书屋的65岁农民王成学,大家都很熟悉。“王成学是个办书屋的文化人,他家有很多书和光碟。”有村民说。走进王成学的家,只见30平方米的房间内有四五个书架,分别用白纸条写上“农民养殖”“农业科技”“文化知识”“生活百科”等,对图书进行分类。王成学说,他的农家书屋2002年成立时仅有三四百本藏书,现在已有4万多本了。“马家村村委会特别支持我的做法,找到相关部门捐赠了一些书籍。”王成学说。如今,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站。 

  松原市副市长梁弘告诉记者,松原市80%是农民,十几年来政府重视引导农民自办文化,20115月,松原市农民自办文化项目被文化部、财政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如今全市各种形式的农民自办文化已经遍地开花。几年来,松原市农村创建和培育了小剧团、秧歌队、影视、图书、剪纸、刺绣、根雕、泥塑等各类农民自办文化组织和典型户近6000个,拥有二人转、歌舞、秧歌、小品等民间文艺骨干2万多人。同时,近年来松原各地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培训班,使近400名农民文化大院创办人和4000多名农村文艺骨干得到培训。 

  “让农民成为自办文化的主体,加上政府推动,农村文化的路子越走越宽。”松原市文广新局局长宋凤国说。截至今年,前郭县已连续举办30余届新春秧歌会演,扶余市已连续举办4届大金文化旅游节,乾安县已连续10年举办四季广场音乐会……这些以农民为主体,以村屯、广场、大院等为阵地,农民喜闻乐见、门类齐全、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品牌活动,为农民自办文化拓展了空间,也为农民搭建了才艺展示、文化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