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奏响“文化民生”曲
发布时间:2011-11-10 10:04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全悦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1-11-10
中国文化报驻江苏记者王炜报道:11月8日晚,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南京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里灯光璀璨、歌舞翩翩,由南京市歌舞剧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艺术团联袂演出的具有维吾尔族民族特色和江南风韵的精彩节目,引来观众阵阵掌声。在热烈喜庆的气氛中,历时一个多月的第十一届南京文化艺术节落下帷幕。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郑泽光表示,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举办文化艺术节是加强南京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百姓幸福指数的又一个具体行动。
此次艺术节以“共享幸福”为主题,采取城区和郊县联动、剧场和广场呼应的演出方式,组织舞台演出、社文活动、电影展映、文博书画展览四大类、35项大型活动。4月初启动的南京市2011年“享受阳光”百场公益演出广场行活动,分为专业艺术团体演出、区县特色演出和重大节庆纪念日演出等部分,包括戏剧、音乐、歌舞、杂技、曲艺、魔术、民间文艺等,一年中有100多场各类公益演出免费供市民欣赏。
注重建平台 活动铸品牌
为丰富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南京市各级政府每年都举办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文化活动。“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南京文化艺术节”“金陵合唱节”“南京文博之夏”“百场公益演出广场行”“南京读书节”“金陵五月风”“金图讲坛”“公益交响音乐会”等,已成为南京市文化活动的品牌。其中,“百场公益演出广场行”活动是南京市政府重点打造的一项文化惠民工程。该活动已连续举办5届,受益人数达210多万人次。南京市各区县的社区也纷纷打出自己的公益文化活动品牌,如,每年定期举办的江宁区的群众文化艺术节、鼓楼区的“激情鼓楼”、玄武区的“玄武之春”、秦淮区的“秦淮之夏”社区文化艺术节、六合区的“茉莉花文化旅游节”等。
家住玄武区的退休职工张秀兰说:“刚退休那阵子,我在家无事可做,感觉闲得慌。现在不同了,每天吃完晚饭就到广场唱歌跳舞。这么多人在一起,我感觉日子过得很充实,精神也比退休前好多了。”她表示,南京现在到处都有惠民演出,这是利在群众、乐在群众、美在群众的大好事。
统筹夯基础 城乡一体化
随着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南京市着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步伐不断加快。通过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一系列文化民生工程的实施,让广大市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十一五”期间,南京市共投入4亿多元用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成25个公共文化设施项目,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100余处分布在各社区的中小型文化广场和40处总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的大型文化广场等成为广大市民的文化休闲乐园。在加大市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为缩小城乡文化建设差距、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南京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统筹城乡文化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南京市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目前,全市建有五星级文化站81个,已建成1168个社区、村文化活动室和552家农家书屋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全覆盖。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络日臻完善,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
南京市政府还积极推动基层文化提档升级,在全市开展创建“示范文化站”和创建“村文化活动室示范点”活动。郑泽光多次带领有关部门的同志深入镇街、村落,了解群众的需求,并制定了文化站和文化活动室的建设方案,市财政拿出400万元专门资金支持这项活动。目前,南京市已形成市、县、镇、村比较完备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加快推动解决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南京市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引导上,要求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社区,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移。
政策强保障 多方汇合力
2008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实施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2011年,南京市政府又推出《南京市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工程实施意见》,要求各级政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政策保障、经费保障。《意见》明确要求建立有效考核机制,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干部考评体系,实行文化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对当地政府的考核指标体系,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财政预算以及城乡建设整体规划;通过不断强化、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使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有力保障,更加常态化、制度化。
今年3月出台的《南京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南京市镇街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成率将达到100%,将在全市建成50个示范文化站、100个五星级文化站、1000个达到村(社区)示范点标准的文化活动室,全市每年完成给基层送图书2万册、送演出400场、送电影4000场、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000场,新建江苏大剧院、河西文化艺术城、南京美术馆新馆、小红花艺术学校、南京十朝文化园等一批重点工程,在全市城乡社区、行政村建成10分钟文化休闲娱乐圈。
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光亚表示,南京市将进一步把公共文化建设当做一项系统工程、民生工程来抓,在体系建设、活动载体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城乡统筹发展、队伍建设等方面统筹安排、着力推进,进一步加快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唱响文化民生主旋律,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感受文化南京,共享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