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山东
山东
山东推动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
发布时间:2022-07-05 09:19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周祎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2-07-05

   

  山东德州推动黄河文化遗产进校园 

  7月1日,第五届中国(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在山东省聊城市落幕。活动期间,来自沿黄省区的30多个剧种,为齐鲁大地的观众呈现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戏曲盛宴。“第五届中国(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让我大饱眼福和耳福,不出家乡就看到了黄河沿线的独特文化风光,十分过瘾。”山东聊城退休教师周春维说。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山东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过去几年,山东聚焦黄河文化主题,充分运用舞台艺术、美术创作、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等方式,加大传播弘扬力度,彰显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同时,山东注重黄河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注重发挥大项目、大景区的引领作用,完善项目策划储备、融资推介、要素保障等工作机制,形成“竣工一批、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的发展态势。

  创新传统故事讲述方式

  数百年来,由于黄河频频泛滥,山东黄河滩区居民的生存环境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为彻底解决滩区群众防洪安全和安居问题,2017年8月,山东全面启动实施黄河滩区迁建工程,总投资260亿元。

  山东省吕剧院创作的吕剧《一号村台》即以此为背景。该剧讲述了鲁西南滩区土生土长的副县长梁满仓,退休之际临危受命,被委以“黄河滩区迁建工程县级总指挥长”重任,带领群众克服重重困难建设大村台的故事。“吕剧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也是受众基础非常广泛的地方戏。”山东省吕剧院党委书记、院长孙香兰说,近年来,山东省吕剧院以弘扬黄河文化为契机,强化精品打造和剧种资料整理,围绕新时代黄河岸边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做文章,在地方戏舞台唱响“黄河新曲”。

  黄河文化一直是山东文艺创作的重点选题之一。近年来,山东宣传文化和旅游战线深入挖掘丰富的黄河文化资源,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组织创作全景式书写黄河的传记文学《黄河传》,反映全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奔小康的故事影片《高家台》、纪录影片《大河流日夜》、报告文学《家住黄河滩——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全景实录》,歌颂黄河文化的大型交响组歌《黄河入海流》、歌曲《黄河万古流》等一批精品力作。

  创新故事讲述方式,让黄河文化传承弘扬更加接地气,是山东文旅系统多年来探索的方向。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磊介绍,在美术创作方面,山东组织全省书画名家赴黄河沿线进行采风写生,举办“黄河入海流·山东省黄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大河奔腾·沿黄九省省会城市画院联盟优秀作品联展”等系列展览,全面展示黄河文化主题美术创作新成果。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方面,策划举办“大河上下·黄河流域史前陶器展”等文物展览,用心用情传播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

  瞄准文化传承发展新趋势

  如今在德州市,黄河文化主题游正愈发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捧。

  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吉军告诉记者,受疫情防控形势影响,当地旅游市场正稳步恢复。尤其是本地游市场方面,德州市文化和旅游部门着眼新时代群众对黄河文化的关注,开发黑陶、剪纸、红绿彩等非遗项目和文创产品,让黄河文化创意走向全国各地。打造董子书院、董子文化街、黑陶产业园等黄河文化教育基地和文创产业园区,把黄河文化要素深植这片土地。此外,德州市还加快整合黄河号子、打夯小调、绣球灯舞、一勾勾民间曲艺等黄河民俗文化资源,通过举行黄河民俗表演、黄河物产展销、黄河民歌演唱等活动,打造黄河特色文化名片。

  山东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资源富集,拥有世界遗产4处,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处——“济南泉·城文化景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118个,A级旅游景区622处。泰山、曲阜“三孔”、“天下第一泉”等享誉海内外。黄河入海口“黄蓝交汇”奇观,以及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野生鸟类等丰富独特的文旅资源,成为山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优势。

  为给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积蓄新动能,山东突出遗产保护,守好黄河文化根脉。把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摆在突出位置,细化实施方案,完善推进措施,在系统保护、科学保护上下功夫、求实效。在文物保护方面,实施定陶汉墓、济南明府城等一批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做好焦家遗址、铁门关遗址等考古发掘工作。推动黄河干支流线性文化遗产廊道建设,对东平湖三河六岸、济南百里黄河遗产带、入海口盐业遗址群等重点区域进行集中连片保护。

  近几年,山东加大黄河流域革命文物保护力度,对刘邓大军渡黄河指挥部旧址、羊山战役战地医院旧址、王文抗战旧址等进行修缮保护。在非遗保护方面,加强对“尧的传说”“泰山传说”“祭孔大典”等涉及中华民族文明发源、文化发祥重点非遗项目的研究保护,推进龙山、曹州、泰山、邹鲁等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开展文化生态名村名镇评选,成立“黄河流域振兴传统工艺城市共同体”,促进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合作。

  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重点项目是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这几年,山东重点抓好纳入黄河文化旅游带重点项目库的总投资5700亿元的200余个项目建设。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丰富沿黄文化旅游产品供给,着力打造儒学研学之旅、黄河记忆乡愁之旅等7条黄河精品文化旅游线路。推动黄河文化旅游带数字化水平提升,加快“智慧黄河”“数字黄河”项目建设。

  盛夏时节,走进泉城济南的黄河北部片区,处处可见彰显黄河文化元素的建筑。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郅良介绍,目前济南正创新做强沿黄文旅产业。突出项目支撑,在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布局建设一批公共文化馆群设施,加快推进明水古城、丁太鲁文旅城、大众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培育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精心做好济南黄河文化展览馆展陈展示,打造济南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窗口。

  建好黄河文化旅游带需要良好的硬件软件服务支撑。2021年以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有关部门,完善黄河干线旅游交通设施,推进黄河大堤旅游公路建设,打造高标准、有风格的特色景观道路。加强沿黄村庄旅游服务设施配套,统一设计制作旅游标识。制定沿黄自驾车营地建设标准,结合沿线旅游景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乡村旅游特点,规划建设综合性旅游服务驿站。“好客山东 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平台已于2021年上线运行,沿黄重点景区已全部接入,山东文化和旅游部门提出将继续提升平台运行效能,加快推进智慧景区建设,提升沿黄旅游便捷度。

  据了解,围绕加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打造黄河文化标识,山东今年拟重点组织实施挖掘保护、研究阐发、文旅融合、数字提升、交流传播、环境配套六大工程。打造“黄河入海流”重大演出品牌,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建设黄河文化国际体验区,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