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典册琳琅——庆祝上海图书馆建馆60周年文献特展”于
1952年7月,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倾力捐赠下,上海图书馆正式成立,其后,随着1956年接收徐家汇天主堂藏书楼,以及1958年与3所专业图书馆的“四馆统一”,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图书馆、合众图书馆、鸿英图书馆、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海光图书馆等一批私立图书馆的藏书相继归藏上海图书馆,奠定了上海图书馆的馆藏基础。如今,历经几代图书馆人孜孜以求、四处采购、八方征集,馆藏文献已从建馆初期的70万册增至5200万册/件,不仅数量冠甲东南,牙签玉轴亦不胜枚举。其中,尤以馆藏历史文献最为引人瞩目,以丰富性、珍稀性、独特性构筑了上海图书馆藏书个性鲜明的文化格局与精神气象,使其成为海内外最重要的藏书重镇之一。
历史文献是记载人类历史与文明发展的主要载体,以上海图书馆馆藏而论,包括古籍、碑帖、尺牍、档案、舆图、近现代中外文图书报刊、名人手稿、以及年画、历史原照、戏曲与电影说明书等多种类型。而几乎每一个类型中,上海图书馆都藏有独步海内、名震中外的镇馆之宝。目前正式整理登记的170万册古籍中,达到国家一、二级文物标准的约2000余册;25万余件碑帖中,属国家一、二级文物者200余种,内含宋元拓本100余种,海内孤本8种。至于近代文献,因之上海得天独厚的历史环境,藏量更是庞大,民国时期图书达10万余种、40余万册,中文报刊约2万余种,其中不乏初版本、题跋本、签名本、伪装本、限印本等珍稀书刊。另外,在革命文献、外文文献、近代名人档案、近现代名人手稿等专藏中也有不少堪称绝版的庋藏珍品。
值此60周年馆庆之际,为了回顾60年来图书馆人的辛勤耕耘,回馈广大读者60年来的默默支持,上海图书馆从卷帙浩繁的历史文献中精选60件(组)展品举办此次展览,不仅件件都是精品,而且从古籍善本到近代书刊,从名人手稿到照片舆图,年代跨度之大,甄选范围之广,历所罕见。不少展品存世量极小,文物和文献价值极高,如已知最早的影抄本——明洪武吴迁影宋抄本《金匮要略方》,存世仅四种的宋版方志之一——宋绍定刻本《吴郡志》、载有中国参加世博会最早记录的《[广东中山]北岭徐氏宗谱》、已知最早的月份牌——申报馆印送中西月份牌、存世极罕的中国最早摄影画报《世界》画报、巴金签名本《孤吟》诗刊、摇篮本《曼德维尔游记》、周作人手稿《知堂诗稿》、民国元年孙中山写给唐绍仪的亲笔函、以及世界图书馆入藏的首张上过太空的藏书票等。
本次展览根据上海图书馆收藏惯例和文献特征,分为古籍、碑帖、尺牍、档案、近代文献、革命文献、舆图、外文文献、名人手稿、藏书票十个部分。每件展品皆以珍稀性、标志性、唯一性、地方性为选录原则,力求综合性地揭示馆藏各类历史文献精品。为了配合本次展览,上图还编纂出版了《典册琳琅——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典藏目录》一书,以资读者参稽。(来源:上海图书馆)
上一篇: 上海采取六项举措推动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 |
下一篇: 上海: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