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上海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文化需求趋势,立足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对构建演艺大市场的要求,认真贯彻文化部《关于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建立一流的民营演艺业态、一流的民营演艺环境、一流的民营演艺队伍、一流的民营演艺资源集聚地和成果体验地为目标,采取六项举措,探索上海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的新办法新路径,推动上海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生存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体量规模日益扩大,在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影响力明显提升。
一、政策引领。开展上海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顶层设计、前瞻规划、结构调整、布局优化和规模、资源等战略统筹,组织对重点民营院团发展现状、瓶颈问题、发展趋势及对策调研分析,设立每年500万元《上海市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专项扶持资金》,对在剧目创作展演、赴外演出交流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给予相应奖励,提供200场购买场地补贴支持。推动全市17个区县从规划、政策和投入层面加大对区域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支持力度,促进上海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实现跨越式发展。据统计,目前上海共有注册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122家,五年间增加33.8%,演出场次年均9000场,增加27.8%,占全市文艺表演团体总数从四年前的58.4%提高到81.4%。同时,引导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把演出的重点放在社区、农村和学校,近两年每年送戏到农村达1500多场,观众近200万人次。
二、创作扶持。充分利用政府的资源集聚优势,支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重点剧目尤其是原创经典剧目的创作。组织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举行主题创作座谈会,邀请沪上著名戏剧专家帮助徐汇燕萍京剧团对新剧目《道观情缘》和《黄道婆传奇》进行加工修改,对勤怡沪剧团传统剧目《龙凤花烛》进行整理改编以及对现代戏《家园的春天》进行创排策划,对勤苑沪剧团的新剧目《雷雨后》与小韦伯剧团新的现实题材儿童剧进行创排辅导。重点帮助一些拥有市场潜力的民营院团进行整体策划、创意和包装。2007年成立的馨舞坊艺术团依托政府的创作资源,以传承民族风格、拥抱时尚为宗旨,每年都有原创剧目出品,其代表作有《水袖击鼓》《乾坤鼓·鼓墨前沿》等。2009年入驻杨浦大剧院的金海岸文化发展公司,走运营模式创新、演艺内容出新的路子,赢得了市场份额,500个座位每天上座率90%左右。
三、品牌打造。建立上海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品牌发展与支持体系,开展民营演艺品牌品种与样式创新设计,加强重点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品牌元素的注入与融合,注重民营演艺品牌主体的市场培育,构建民营演艺品牌的市场需求对接与调控系统,加大对国内外民营表演一流团队的引进力度,创新中小民营表演团体做大做强推动和引导机制,民营演艺机构的品牌发展意识明显增强,品牌演艺效应日益释放。在文化部举办的首届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表演中,著名越剧演员萧雅主演的原创古装越剧《状元未了情》入选晋京,成为整个展演压轴大戏,李长春、刘云山、刘延东等中央领导亲临观看并高度赞扬该剧编得好、有新意。现代人剧社秉承品牌立社之路,其《家庭恩怨记》曾入选文化部百年话剧经典剧目展演。园林实景版《牡丹亭》是张军昆曲艺术中心成立后的第一台大戏,这台别开生面的演出成为世博会园区外指定的文化展演剧目之一,5个月间连演60场,很多外国元首、贵宾和文化名人都慕名前来观看,成为上海知名的演艺品牌。
四、平台支撑。坚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服务百姓文化需求、服务上海“四个中心”和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目标导向,构建有利于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做大规模、集约资源、共同发展的演艺活动平台、互动促进平台、错位竞争平台和展示、展演平台。其中,连续两年在新落成的上海星舞台主办上海优秀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展演,现代人剧社的话剧《捕鼠器》、金星舞蹈团的现代舞《海上探戈》、小韦伯文化发展公司的音乐童话剧《小蝌蚪找妈妈》等18台全市民营表演团体的优秀剧目先后登台亮相,在观众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同时,热情为民营文艺演艺界知名人士创设和提供各种上升机遇,其中昆曲中心的领军人物张军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称号、徐汇燕萍京剧团的主要演员周燕萍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小韦伯文化公司的带头人申俊磐和金星舞蹈团主要演员汪涛担任了市青联委员,勤怡沪剧团的团长王勤被评为市“三下乡”先进个人,该团还被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五、市场培育。坚持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政府主导、市场调节两手同抓,着力培育一批外向型、内生型的骨干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打造上海民营演艺“航空母舰”。在每年上海赴国外和港澳台地区演出交流中,坚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优先计划、优先安排、优先保障,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拓宽广阔发展空间。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金星舞蹈团不失时机地抓住国际市场,这两年多次赴欧美商演,每次都满载而归,年演出720场,在上海专业演艺团体中遥遥领先。东绛州鼓乐团先后赴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美国、英国和韩国演出,其富有民族特色的鼓乐艺术震撼了国外舞台。虹影魔幻艺术团把魔术、舞蹈和故事揉为一体的大型综艺剧目,多次巡演于英、法、德等欧洲国家,深受外国观众欢迎。星光杂技团以惊险动人的表演开拓国际市场,每年都有几个月在国外演出,先后到过马来西亚、泰国、日本、印度、德国、奥地利和南非,在当地引发观赏热潮。清一色由艺术院校毕业生创办的小韦伯儿童音乐剧团,坚持走产销一体化创新之路,8年来演出了3000余场,票房收入1200万元,每台戏都实现了营利。由外省市青年舞蹈演员组成的阳光舞蹈团咬住市场不放松,赢得了市场份额和声誉,北京奥运会期间,他们参加了上海8台晚会的舞蹈节目。
六、环境营造。立足政府的行业管理和服务职能,在依法行政框架下,着力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和宽松发展环境。开展对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监管、考核和评估,制订《上海市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绩效评估办法》,建立和完善全市民营表演团体发展行业数据统计分析跟踪体系,组织对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法人和有关骨干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设立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演艺优秀奖、创新奖、原创剧目贡献奖、演出贡献奖、文化旅游贡献奖和展演参演奖等评比,从深入农村、服务基层、剧目获奖、市场开拓、规范管理五个方面,对30余家优秀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给予了重点奖励、补贴和扶持。营造上海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人才高地环境,在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的吸引下,昆剧的张军、越剧的萧雅、现代舞的金星、爵士舞的杨扬、音乐作曲的沈传薪等一批在各自领域有建树、有声望的领军人物、优秀演员相继集聚到民营旗下,使上海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艺术种类、队伍结构和人员素质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为上海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在新形势下不断出戏、出人才、出精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来源: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上一篇: 上海图书馆情报所积极落实援助喀什四县图书馆建设工作 |
下一篇: 上海图书馆举办建馆60周年文献特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