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今年来,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组织百姓文化需求课题组,采用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法,深入社会、行业,就不同年龄结构、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区域人员和不同收入群体的文化需求以及文化消费投入、消费内容、消费来源、需求路径等进行调研分析,从中发现,百姓文化需求随着思维、生活、行为方式及文化发展主客观环境条件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文化需求热点多元。既有品种需求,也有样式需求;既有环境需求,也有功能需求;既有普适需求,也有个性化需求。从问卷调查统计看,比较集中的有10个方面:文化样式多元需求,占61%;文化消费普惠需求,占56%;文化品种大众需求,占55%;文化供给便捷需求,占49%;文化环境开放需求,占41%;文化成果共享需求,占41%;文化活动品牌需求,占38%;文化服务均衡需求,占37%;文化权益维护需求,占33%;文化政策保障需求,占31%。
二、文化需求内容多样。据问卷调查分析,主要有14个方面:看电视占72%;看电影占66%;去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休闲占48%;看演出占47%;上网占47%;去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占46%;看美术展览占28%;玩台球、棋牌占28%;参加群众歌会舞会占25%;听音乐会占20%;听文化讲座占18%;参加文化培训占18%;欣赏文化名人作品占14%;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占7%。
三、文化消费方式多别。从消费投入看,一年中投入文化消费100-300元的占36%,300-600元的占24%,600-1000元的占10%,1000-1500元的占9%,1500-2000元的占5%,2000元以上的占8%,没有投入的占8%。从消费内容看,用于看电影的占60%,看演出的占42%,去娱乐场所的占49%,上网、玩游戏(艺)机、打台球等的占44%。从标志性文化设施消费看,从未去过大剧院、大舞台、东方艺术中心和世博演艺中心的占49%,每年到大剧院等高档文化场所看演出1-3次的占39%,3-6次的占10%,6-9次的占1.7%,9-12次的占0.3%。从消费来源看,自己花钱的占51%,部分自己花钱部分别人请客的占29%,基本上由单位出钱买票的占7%,别人赠票的占13%。
四、文化需求趋向多面。一是不同年龄结构人员对文化有不同需求。问卷统计表明,同样为7成占比,20-30岁年龄段的需求是多元享受网络及新媒体服务;30-40岁为看到更多符合都市人口味的影视节目;40-50岁为在影视、演艺、娱乐休闲文化产品供给方面均衡、便捷享受市民待遇;而50岁以上则为看到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影视节目。二是文化需求随学历层次高低而有所区别。硕士、博士学历人员的文化需求相对高雅、开放,有近8成希望看到更多国际大师级的精彩演出;大专、本科学历人员的文化需求比较现代、前卫,有7成希望有更多时尚、现代的电视节目相伴;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的文化需求则体现出大众化特点,有近9成希望能看到自己喜欢的电视剧。三是不同区域人员文化需求有共性的一面又有个性的一面。中心城区市民文化需求相对较高,有近6成希望每年到大剧院等高档文化场所欣赏几场高雅艺术;郊区城镇村民的文化需求则富有乡土气息,有近9成希望看到更多下乡演出、在城镇文化活动中心得到更多人性化服务。四是不同身份人员的文化需求各有不同。机关人员的文化需求明显具有身份特征,有近8成希望更充分感受城市文化的气息与力量;而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则呈现鲜明的生活化特点,有6成以上希望每天下班后看到更多愉悦心情的电视节目。五是文化需求与人们的收入密切相关。2000-5000元/月收入人群的文化需求大都具有公益色彩,有近8成希望在政府保障文化权益下均衡享用文化资源;5000-8000元/月收入群体的文化需求能级相对偏高,有7成以上的需求为在电视节目中更多欣赏到国际电视精品;8000元/月以上收入群体的需求则体现出高端化、多选择特点,有近8成希望更深刻感知文化的引领与包容,全方位感受和体验文化自觉与自信。六是外来务工人员、无业人员、特殊群体大都因身份不同而呈现出个性差异。外来务工人员有近9成希望与市民同样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看到更多优秀的公益电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公共文化活动中心能免费为其子女求知、求趣、求乐提供条件。本市无业人员有近9成希望有更多贴近百姓的电视节目,政府能提供适度文化消费补贴。残疾人、智障人等特殊群体则普遍关注文化需求关怀,有近9成希望享受政府文化补贴或优惠。
百姓文化需求折射出的更多的是文化认同、文化心理。上海市文广局契合百姓的文化需求,创新保障路径。一是在了解需求中满足需求。加强对百姓文化需求的深度考量、政策设计、前瞻规划、保障措施研究,加快文化需求立法,从立法层面保障百姓文化需求。二是在丰富供给中保障需求。依托东方系列,为百姓提供文化需求支持,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平台,对百姓文化需求资源、产品、结构、内容等进行统筹,利用社会力量包括外来力量提供文化需求服务。三是在加大投入中实现需求。加强对百姓文化需求的投入,坚持文化需求投入与经济建设投入同步规划,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同步配套,高端消费投入与大众消费投入同步驱动,文化市场调节与文化公益保障同步推进。四是在功能拓展中催生需求。对新建文化设施匹配百姓文化需求功能,对已建和使用的文化设施加强需求功能拓展和完善。五是在分层分类中引领需求。改变一锅煮、一招鲜的文化需求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针对不同对象提供不同文化需求品种、样式和内容,既满足个性需求,又坚持一元主导,既关注多元需求,又坚持主流引领,既推崇大众化需求,又反对低俗化、庸俗化需求。六是在队伍建设中升华需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市场监管、文化产业扶持三支队伍建设,建立百姓文化需求人才资源系统,研究制定更有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的文化人才政策措施,加强在职、在岗各类文化人才的知识、能力培训,为百姓文化需求提供人才支撑。(来源: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