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上海
上海
上海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举办市民文化节
发布时间:2013-03-25 10:18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张弛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3-03-25

  2013323 ,“文化服务日”活动在覆盖上海各街镇的203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全面展开,1651个项目使上海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首次实现满载运行,这标志着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正式启动。本届市民文化节借鉴世博园区活动运营经验,创新“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各方参与、群众受益”的办节理念,将组织各类社会举办主体推出2.2万场文化活动,力争吸引2400万人次参与,努力实现“百个社区大展示、万支团队大竞技、社会各方齐参与、千万市民同享受”的目标。 

  创新办节机制,多元主体参与。上海积极打破以往政府主办公共文化活动的格局,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办节机制,搭起整合社会文化资源的平台,架起连通各类文化主体与受众群体之间的桥梁,并开辟公共文化活动项目社会化、专业化运作模式。首先,深入整合条块文化资源。文化与教育、旅游、金融、科技等的融合发展,是文化事业产业再上新台阶的重要途径。在市民文化节筹备过程中,上海着力打破公共文化资源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壁垒,形成了持续强化公共文化建设的合力。市教委将组织校园艺术团队通过市民文化节的平台走进社区,团市委将选派文艺专业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市总工会将把举办首届“职工文化艺术节”作为职工群体参与市民文化节的平台,17个区县中有11个区县争得了9大赛事、展事的举办权等等。其次,广泛吸引社会主体参与。年初,上海通过媒体发布“英雄帖”,依托项目申办、活动赞助、社会招标、政府购买等形式,吸纳区县、企业、社会机构、民间组织自发参与办节。在举手响应的社会主体中,既有体制内的,也有体制外的;既有文化单位,也有非文化单位,其中不乏“上海一圈”——上海青年文化联盟这样网罗近百家联盟单位和近万名白领青年的新兴主体。目前,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已收到近百家各类社会主体策划方案。随着市民文化节的开幕,一批应征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一批项目正在进行综合评定。这意味着市民文化节不仅成为上海有效整合条块文化资源的平台,更成为多元主体充分展示形象、不断扩大影响的平台。 

  创新服务方式,市民成为主角。以往各区县、各行业自行策划组织各类赛事、展事,存在门类撞车、覆盖面不广、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等问题。上海市民文化节在市级层面设计了9大赛事、展事,既节约了资源,又确保了活动的可控。与此同时,市、区县和社区三个层面的活动方案,尤其社区活动方案是开放式的,提倡“好戏大家一起唱”、“我的节日我作主”,立足社区需求、居民特长和区域优势,灵活机动地设置项目,鼓励广大市民自我展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共建共享文化成果的同时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目的。市民文化节还把覆盖面作为衡量举办成效的重要标准,坚持创新活动项目、活动形式,将覆盖人群向中青年延伸,向外来务工人员拓展,在更大范围、让各个层次的人民群众成为市民文化节的主角。借鉴世博会的经验,市民文化节还搭建了社区文化宣传联盟,建立了一套由网上平台、电话平台、活动手册(表)等构成的畅通便捷的公众信息服务系统,并按春夏秋冬四季发布活动全表,每月、每周发布活动公告,每日发布活动预告。《春季活动全表》汇集了近三个月市民文化节的所有活动项目,按区县排列、按项目分类,标注了每项活动的参与方式或咨询电话等信息,面向市民发布并提供网上查询,极大方便了市民按需参与各类活动。 

  创新活动内容,凸显文化惠民。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面向基层,以文化惠民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区、校区、厂区、园区、营区和机关、楼宇七个区域广泛发动,以吸引全市各社区、各行业、各高校等不同年龄、不同国籍、不同职业的广大市民广泛参与。在市级层面,举办舞蹈、戏剧、绘画、创意设计、收藏、摄影、书法、文化志愿服务9项全市性赛事、展事,牵头推出“文化服务日”、户外音乐会、影像艺术节、“市民文化”主题论坛等多项创新活动。在区县层面,各区县制定了本区县市民文化节活动方案,组织多元文化主体举办好九项赛事在本区县的复赛,下半年全市将每月举办3-4个“区县周”活动,集中展示富有区域特色的群文活动品牌。在社区层面,全市203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按照市民文化节在活动内容、服务时间、参与人次上的要求各自制定活动方案,组织好9项全市性赛事、展事的初赛和“社区日”展示活动。 

  本届市民文化节以培育市民合唱、舞蹈、戏剧、绘画、创意设计等9100支(位)优秀团队(个人),100个优秀原创作品和项目,以及100个优秀活动运营团队为目标成果。以“实现多方共赢”为原则,上海计划通过后续扶持机制的建立、资源整合范围的扩大、文化资源配送市场的完善,进一步增强多元文化主体的发展后劲,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打通,把更多优质文化资源导入社区,带动更多社会主体在上海上演永不落幕的市民文化节。(来源: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