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起农家 “娱乐舞台”
为给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巧家县先后在当地白鹤滩、小河、包谷垴等9个乡镇新建了30个“农家文化大院”。一个个集宣教、文化、科技传播功能为一体的“农家文化大院”,改变了群众“闲下来就不知道干什么”的枯燥生活。现在,到大院去扭扭秧歌、唱唱歌、听听讲座、看看书,成了当地群众生活的新风尚。
巧家县“农家文化大院”不但满足了群众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培养了一批能歌善舞的文艺队伍。过去,各乡镇村的活动多是群众自娱自乐,显得比较松散,文艺水平也总体偏低,普通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巧家县以堂琅广场、龙潭公园、文化馆和职业高级中学等为阵地,联合专业教师和新组建的文工团开展了针对乡土人才的各种文艺辅导和培训,组建了以书法、美术、相声、小品、民间乐器演奏、民间歌舞表演等为主要内容的“乡土艺术人才”库,人数占了全县乡村演出人员的1/3。现在每个“农家文化大院”都组建了15人左右的文艺队伍,队员们把发生在身边的计划生育、教育卫生、科技扶贫等事情编成快板、舞蹈、小品等节目,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使群众受到了教育。不仅如此,每逢重大节庆或农闲时节,“农家文化大院”的演出队伍就会与全县“千场演出进自然村”“百场演出进村委”等活动交流融合,促进了当地群众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变成村民“党建学堂”
巧家县各地的“农家文化大院”不仅是群众求富、求知、求文明的乐园,更是农村党建工作的阵地。各乡镇以“农家文化大院”为平台,不定期地举办“六个一”(读一本科技书、传授一门实用技术、帮扶一些贫困户、解决一个疑难问题、调解一些矛盾纠纷、带出一片良好风气)主题活动,农民群众在这里读书、看报、学技术、看演出,不出家门就可以学到技术,找到致富的门路。
针对农民反映的学习技术难的情况,文化大院还为他们订阅了《农民日报》、《家庭百事通》等报纸杂志,并充实科教片和农村实用技术书籍;乡镇领导每季度还至少到本辖区内的“农家文化大院”所涉的党员、群众和村组干部中讲一堂党课,这给本来就热闹的文化大院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推动农村 “产业升级”
通过积极、大胆探索,巧家县“农家文化大院”实行政府主导、农民自办和市场运作的有机结合,业余文艺演出队除开展公益性文艺演出活动外,遇村民红白喜事、店铺开张,根据需要也收取一定的有偿服务费,因而参加活动的队员一天能有40元左右的收入,如此一来,大大提高了文艺演出队员的服务积极性。目前,巧家县白鹤滩社区文艺队、朱氏唢呐队、金塘乡田坝文艺队、蒙姑乡舞狮、龙灯队、药山镇发拉花灯队的年均收入能达到3000元以上。
巧家“农家文化大院”已经成了群众求知、求乐、求富的平台。得到了文化“实惠”的村民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他们有的义务提供场所,有的自愿出资兴建。一个个“农家文化大院”正成为当地农村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播种机”和“稳定器”。
上一篇: 昆明官渡举办非遗联展 |
下一篇: 云南非遗保护出实招收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