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云南省双柏县在开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中,依托双柏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以“人流、物流、资金流”为发展指导思想,深挖民族文化内涵,打特色民族文化牌为目标,做强做大民族文化品牌,民族文化在双柏的经济社会建设中显示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是突出宣传的作用。扩大宣传力度,增加双柏县民族文化在省内、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组织县、州、省乃至国内的知名作家和学者,对双柏县境内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查姆》、“老虎笙”两个项目为切入点,认真谋划,进行宣传报道,成功举办了两届省内知名诗人作家参加的“查姆诗会”和“人民文学美丽双柏县行”创作活动以及协助完成由中共楚雄州委推出、《云南网》摄制的微电影《大地之子—李开斌》摄制组,到双柏县法脿镇雨龙村委会李芳村进行《老虎笙》组镜头的拍摄。形成了一个立体全方位的宣传局面,形成了良好的宣传氛围。同时,借势造势,强势推进查姆文化保护与传承工程,对《查姆》、《赛玻嫫》、《阿左分家》和《齐苏书》四大彝文古籍进行征集、整理、修复和出版。并对《查姆》古籍进行翻译,准备在近期内出版发行一、二卷,为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是突出项目建设。超前制定发展规划,以项目为抓手,为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对双柏县“三笙”文化进行规划开发,在建设了法脿李芳村大锣笙文化传习所、小麦地冲老虎笙文化传习所、大麦地底土小豹子笙文化传习所和下莫且法查姆文化传习所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建设县城的中国彝族虎文化园、法脿小麦地冲、李芳村,大麦地峨足,“三笙”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村项目。在旅游线路安排、景点设计与民族民俗风情相结合,打造以县城为中心的特色文化旅游活动圈。确立了“查姆故地、中国虎乡、生态家园”的定位,以县城建设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抓住城市建设为载体,大力突出民族文化“符号”,努力将县城建成全县最大的彝族文化园。同时,确定了22项民族文化重点工程项目,力争把双柏打造成全省知名的彝族文化研究、文学创作、文艺展演、影视拍摄基地。
三是突出统筹谋划。以活动为抓手,做实做细每项工作。为组织参加好楚雄州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双柏县在今年“五一”节期间,举办了双柏县首届民运会,全县各民族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约100多人参加了陀螺、磨秋套圈、双拐、秋千、射弩等五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比赛对参加州民运会的运动员、教练员进行了一次“海选”。为双柏县参加好楚雄州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突出制度保障。县委政府持续从制度、平台建设和财政支出上对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给予重视和支持。先后研究制定了《双柏县关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双柏县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双柏县民族文化软实力建设发展规划(2013-2020)》、《双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措施,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来源:云南省文化厅)
上一篇: 云南历代文选出版问世 |
下一篇: 云南南华县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