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浙江
浙江
浙江流动文化服务有效消除公共文化服务盲区
发布时间:2013-10-30 11:13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3-10-30

  近年来,浙江省积极探索流动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子,通过“汽车图书馆”、“流动文化馆”、“流动舞台车”等流动文化服务平台,建立起了灵活机动、方便群众的流动文化服务网络,有效地扩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提升了公共文化资源利用率,缩小了城乡文化服务水平差异。流动公共文化服务已与阵地服务、数字化服务一起,成为拉动浙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三驾马车之一。今年9月份,衢州市“流动文化加油站”的做法,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肯定。浙江流动公共文化服务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实行上门服务。在服务重点上,突出公共文化服务的薄弱地带和弱势群体,让优质的文化资源主动流向难以享受固定文化服务的地区和人群。在服务模式上,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充分体现方便快捷的特点。比较典型的有“汽车图书馆”、“船头图书馆”等模式。以“汽车图书馆”为例,每辆流动图书车可以为20个左右的服务点提供服务,不仅能够现场办证、书刊借还、图书预约等普通服务,还能为读者现场查询信息、下载资料等,不仅可以为设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分区图书馆提供辅助服务,还可以把图书馆服务推展至没有固定图书馆的偏远地区,具有投入成本小、灵活性强、服务面广的特点。“十一五”期间,投入600余万元为全省各市县配送图书流通车49辆。目前,“汽车图书馆”服务已在浙江各地普遍开展,服务效益显著,近一年全省书刊借阅达246万人次,584万册次。 

  二是注重供需对接。浙江流动文化服务在供需机制上普遍采取预约配送的方式,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配送服务产品,使公共文化服务真正走进百姓心中,有效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问题。比较典型的做法有杭州市的“你点我送”群文预约配送服务、宁波市北仑区的“文化加油站数字化服务平台”等。以杭州市文化馆的“你点我送”群文预约配送服务为例,其主要做法是在杭州群文网上设立配送服务平台,上挂免费服务菜单,同时,以全市乡镇街道、社区和部分单位、驻杭部队为对象,设立基层服务点,由基层服务点通过专有用户名和密码上网从服务菜单中自主预约申请所需的文化服务,预约内容一经确认,由杭州市文化馆在约定的时间、地点向该基层服务点实行免费配送。目前,杭州市文化馆已设立436个群文配送基层服务点。2013年前三季度,为基层群众送演出310场,送培训辅导311次,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社会反响热烈。 

  三是实施品牌运作。各地对流动文化服务产品进行认真总结、整合、提升,形成了一系列流动文化服务优质品牌。影响较大的有:拱墅区的“民星大舞台”、绍兴县的“星期三”送文化下乡活动、诸暨市的公共文化“进村入企”服务、嵊泗县的“海岛文艺轻骑兵”、宁波市的“流动图书馆”、衢州市的“流动文化加油站”等。其中,衢州市“流动文化加油站”作为广东省流动文化服务的典型案例,通过“流动图书馆”、“流动文化馆”、“流动博物馆”、“流动大篷车”的形式,将文化产品送到人民群众家门口,近年来每年赴基层送书10万册、送戏1000场、送电影2万场、送培训辅导120次、送讲座送展览150期以上,累计受益群众达300多万人次,各项流动文化服务平台常年在全市基层流转服务,取得了积极成效。 

  四是突出资源整合。通过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浙江各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资源得以整合、流通与共享,盘活了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人力资源。各级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之间上下联动,有效协同,共同举办展览、培训、演出以及开展其他流动服务,树立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整体形象。例如,浙江图书馆于2012年发起成立了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展览联盟,整合全省图书馆的优秀展览资源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巡展。2013年前三季度共举办29个主题展览共计77场次巡展,观众32万余人。拱墅区整合全区公共文化资源,推出公共文化服务联盟,整合辖区内各部门各单位,通过联建活动、合作协议使得百姓能享受到“多场次、零距离”的流动文化服务。2013年前三季度,共计送戏下基层88场,讲座展览60场,业余文体团队开展文艺活动8000余场。(来源:浙江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