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浙江宁波市北仑区倡导政府主导,群众参与,服务核心,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积极对接“互联网+”,利用信息化技术,打造“文化物流”,推广线上自主预约、线下免费配送,定点按需提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广覆盖、高效能,实现公共文化按需服务。
一、搭建平台,公共文化服务触网变身“文化商品”
一是整合优化,借力互联网+。由文化部门牵头,各乡镇街道文化站共同参与,社区、村、部队、企业、学校等联动,建设“北仑文化加油站”网络文化服务平台,整合优化全区文化阵地、文化活动、文化队伍等资源,借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上网转型为“文化商品”。二是线上线下,服务网全面覆盖。开通“北仑文化加油站”网络平台,在线进行点单预约。文化加油站总站每周推出不同培训课程,基层单位和群众可以实时在线查看公示的各类课程时间、培训项目,了解培训动态详情,订阅最新入库文化资源,根据自身需求,自助选择培训项目,在线报名课程,预约开放场地等。根据单位和群众“订单”预约报名情况,再由总站进行调剂和配送,形成线上到线下,7×24小时不间断文化服务。三是分门别类,网罗资源。三个资源库排摸、甄别、整合分散在全区的各类文化资源,建立文化项目库、人才项目库和文化阵地库三个综合性文化资源库。其中,文化项目库,包括500多种服装道具、30多个展览展示、400多个文艺节目;人才项目库,包括100多名骨干师资和300多个舞蹈、音乐、书画、健身、非遗等培训课程;文化阵地库,包括体育训练基地、农村文化礼堂、各级青少年宫、社区文体室等80余处文体活动场地。三大资源库集成全区现有文化资源,资源分门别类,按归属“库”上网,方便群众搜索选择。
二、线上预约,选择公共文化服务只需“鼠标轻点”
一是村村“点海享”,“点演出”“点节目”成为群众文化活动新时尚。“海享大舞台”是北仑群众文化展演平台,想看演出,可以到“文化加油站”平台进行演出申请预约;想办演出,也可在“文化加油站”点选某几个节目,与自有节目搭配,实现个性化定制。目前,全区设29个海享舞台固定演出点和10余个流动演出点,年均“被点”450场次,受益群众达30万人次。二是基层“点加油”,社区文化活动不丰富怎么办,上文化加油站“点”课程。“文化加油站”运行以来,被点各类课程1000多场次,讲座300多场次,进学校37次,受益师生1200余人次;进企业113次,受益职工6000余人次;进村、社区810次,受益群众超过37000人次,累计受益群众超过4万人次。三是活动“点礼堂”,农村文化礼堂自2013年开建以来,至今已完成建成37家,服务全区102个村,片区覆盖率达50%,开辟了公共文化服务和民俗活动新阵地。“点个礼堂办活动”是农村活动新风尚,2014年,农村文化礼堂接受“点单”开展各种民间文艺和民俗文化活动100余次,“乡贤”“宣讲”300余场次,文化礼堂成为全区农民和周边居民的“活动公园、文化乐园、精神家园”。
三、线下配送,公共文化服务享受便利“文化物流”
一是文化配送,架构“1+N”两级文化加油站服务机构。“1”,即1个总站,设在区文化馆,负责分站的申建、设置、布局,管理和更新文化资源库,协调总管预约申请和配送服务等问题;“N”,即N个分站,按照片区管理原则,在中心社区、中心村、工业园区、重点学校等处设立分站,每个分站设管理员,做好活动组织、服务、建档、信息报送等相应工作,形成点面结合、全域覆盖的工作格局,现已建成75个分站。二是电影戏曲,基础设施来支持。千场电影百场戏,接受点播电影和点戏,改变以往“埋头送”,解决文化下乡反响平平、群众参与热情不高的问题。年均接受村、社区“点单”380次,全年送戏下乡500多场,引进国家级、省、市精品演出,受惠群众超过5万。三是课程培训,传承文化、助力草根文艺团队。“非遗课堂”是文化加油站的热点栏目,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培训是每月各基层站点必点项目,如剪纸培训、香包制作、风筝制作、漆画、水浒名拳等,尤其临近传统节日,预定更为火爆,“文化加油站”运行以来,“非遗课堂”被点400多次,进社区300多次,受益群众超过1万人次。每年讲师团组织培训80余次,下基层辅导200多次,提升基层团队水平,激发团队热情。经过专业老师指点的“草根精品”“草根明星”,又成为优秀节目资源加入加油站大平台,成为精品节目在全区展演。(来源:浙江省文化厅)
上一篇: 浙江切实加强传统戏剧非遗项目保护 |
下一篇: 浙江省市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