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浙江
浙江
浙江切实加强传统戏剧非遗项目保护
发布时间:2015-08-18 10:41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5-08-18

  为深入贯彻刘奇葆同志关于“推动戏曲艺术活起来、传下去”和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关于“地方戏剧一个都不能少”的重要指示精神,2015年以来,浙江省文化厅在出台实施《浙江省传统戏剧振兴计划》基础上,继续以“浙江省濒危剧种守护行动”和“浙江好腔调”56个传统戏剧项目系列活动为两大抓手,多措并举,积极探索传统戏剧非遗项目的有效保护路径。

  一、开展实地调研,探索保护路径。7月中旬以来,开展全省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专题调研,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精神,出台《地方戏曲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工程方案》(暂名),继续命名传统戏剧之乡,培育传统戏剧非遗项目等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截至目前,已实地走访调研6个市12个县(市、区)。

  二、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有效保障。不断加大对传统戏剧保护的投入力度,2015年,省财政设立浙江省传统戏剧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专项资金,每年1320万元(暂定三年),按66个保护地(除宁波地区外),每个保护地2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全省56个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名录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在此基础上,浙江省获得国家传统戏剧项目补助资金1050万元,占2015年财政部下达给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总量的40%,为复排代表性剧目、培养年轻一代传承人以及开展传统戏剧进社区、进校园等展演活动提供了资金保障。

  三、组织系列展演,激发项目活力。继续开展“浙江好腔调”56个传统戏剧系列活动。2015年“文化遗产日”期间,启动“2015年传统戏剧非遗项目五个专场活动”,即“开讲了”浙江好腔调大学生(留学生)专场、“开学了”浙江好腔调中、小学生专场、“开锣了”浙江好腔调濒危剧种传统剧目专场、“开演了”浙江好腔调青年传承人专场和“开唱了”浙江好腔调戏剧班社票友专场戏剧票友专场。新颖的专场形式和丰富的专场内容,有效推动戏剧深入基层、走进校园、走进群众。

  四、强化交流培训,培育“新生代”。6月中旬至7月初,针对濒危戏剧非遗项目,在越剧之乡嵊州举办了青年传承人培训班。全省21个县市18个濒危剧种的53名学员参加。著名昆曲艺术表演家汪世瑜、中国京剧研究所所长赵景勃、中国戏曲学院王强、浙江文化艺术研究院朱为总、“奥运小生”曾杰等国内戏曲表演艺术家、学者和专家为学员授课。采取专家讲座、形体上大课、唱腔分单课、折子戏排练、学员交流、实地参观、录像示范等多种形式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实施抢救记录,启动“大数据”。按照文化部的统一部署,启动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2015年浙江省传承人抢救性记录主要向濒危传统戏剧项目倾斜。目前,浙江省10位传统戏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列入了国家抢救性记录工作计划,为推动浙江省56个传统戏剧非遗项目的数字化保存和数据库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来源:浙江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