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浙江
浙江
浙江:打造运河文化和旅游示范带与“重要窗口”
发布时间:2020-11-10 16:12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张静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0-11-10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杭州市考察大运河时提出“希望杭州能再接再厉,继续做好运河综保工作,使杭州的经济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近年来,浙江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文旅融合发展,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以古镇为明珠,以运河为轴,串珠成链,努力将大运河文化带(浙江段)建成文化和旅游示范带和“重要窗口”。
  截至2019年底,大运河(浙江段)共拥有4A级以上旅游景区58家,其中乌镇、南浔古镇为5A级旅游景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5个,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16家,省级旅游风情小镇8家,沿线宁波、绍兴、杭州、嘉兴、湖州五市全年累计接待游客超2亿人次。
  大运河(浙江段)位于中国大运河最南端,含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共有9段河道(约327公里)与13个遗产点,涉及20个县(市、区)。
  2017年6月启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以来,浙江省先后出台了《大运河文化带(浙江)建设规划纲要》《大运河(浙江)文化带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2)》《浙江省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等文件。今年9月24日,经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浙江成为国内首个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出台省级地方性法规的省份。
  据浙江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条例》重点聚焦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适度兼顾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文化公园,在保护理念、保护机制、保护规划、遗产监测等方面凸显了鲜明的浙江特色。
  据了解到,目前浙江省已将大运河文化带纳入《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专门制定了运河诗路黄金旅游带三年行动计划。通过省级大平台,将进一步推动部门联动和区域协作,推进运河全域文旅融合。此外,浙江将充分发挥京杭大运河博物院、绍兴浙东运河博物馆等龙头项目的带动作用,切实增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发展后劲,利用大运河沿线古村古镇、名人名居、会馆商号、工业遗产等各类文化空间、文化资源,实现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近年来,杭州市依托老棉纺织厂、桥西土特产仓库等老建筑、工业遗存,建成以非遗为特色的博物馆群落,不仅保护传承了工业文明和非遗,还探索出让历史建筑重焕生机的现实途径。”浙江大学教授刘朝晖说。
  在浙江,以丝绸、黄酒、茶叶、湖笔等为重点,以特色小镇、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街区等为支撑,加快推进历史文化名品、时尚产业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启动大运河“明珠”培育工程,突出运河沿线丰富的古镇资源,推进南浔、乌镇、石门等十大名镇和菱湖、善琏、王江泾等十大强镇建设。
  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凤凰计划”“雏鹰计划”,培育10家核心景区和企业,建设一批地标性文旅消费集聚区,推出一批让游客玩得好、留得下的文旅消费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沿线文旅企业的扶持力度……浙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浙江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下定决心把大运河浙江段打造成水乡文化经典呈现区、运河文化精品展示带和水生态文化精彩示范带。
  如今,杭州运河段游船数量越来越多,线路越来越长。随着杭州运河文化艺术中心、杭州大城北规划展示馆、杭州手工艺活态馆等一批见证杭州历史文脉的艺术馆相继开放,运河两岸散布的博物馆、文创园、非遗保护点,加上连片保护、重现水乡风情的历史文化特色街区,以及沿岸群众家门口的“运河书房”、社区文化家园、“微博物馆”等,构筑起一道人文景致与美丽运河相融合的亮丽风景线。目前,在运河主航道,余杭塘河、上塘河、东河等支流线航道以及钱塘江等均有休闲旅游线路运营,客流接待量已从最初的每年5.4万人次增至130余万人次。
  今年4月,《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发布,嘉兴市、杭州市、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与杭州运河文旅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大运河唐诗之路建设,以京杭大运河和古镇集群为纽带,串联水上古镇节点旅游线,培育大运河“走运之旅”,共同打响杭州杭嘉湖一体化大运河文旅品牌。
  城因运河而生,业因运河而兴。“联动协作”是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的必由之路。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浙江省将根据《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要求,重点做好“五个一”工作,即持续推进一批重大文旅项目、集中提升一批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重点擦亮一批金字招牌、串连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加快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努力争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三好生”,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浙江段)文旅融合发展,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贡献文旅力量。(徐继宏 刘卉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