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国文化报记者黄小驹报道:作为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的重要内容之一,5月11日至16日,由文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广州)优秀舞台艺术演出交易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也是首次在中国艺术节期间举办的演出交易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考察“演交会”时指出,“演交会”是文化产品走向市场的重大创新,是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成功尝试。他希望“演交会”不断丰富发展,打造机制化、规范化的交易平台。
本次“演交会”成果丰硕,参展机构达506家,签约项目共66个,合计演出场次1540场,累计交易金额17748.46万元。其中签订交易合同或协议的项目49个,交易金额12195.08万元;签订意向书的有17个项目,意向金额5553.38万元。国际项目18个,占交易项目总数的27%,演出652场,占全部演出场次的42%,交易金额为9036.64万元人民币,占交易总额50.92%;港澳台演出项目11个,占交易项目总数的16.67%,演出342场,占全部演出场次的22.2%,金额为2282.62万元人民币,占交易总额的12.86%;内地交易项目37个,占交易项目总数的56.6%,演出546场,占全部演出场次的35.45%,金额6429.2万元人民币,占交易总额36.22%。
推动优秀舞台艺术走向市场
“演交会”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演交会”围绕演艺市场培育和优秀剧目交易,充分发挥广州作为会展商贸中心城市的优势,开展了博览交易、高峰论坛、剧目评选及剧目观摩等系列活动。举办“演交会”,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一是推动文艺生产与社会需求对接。通过“演交会”这个交易平台,让文艺产品接受市场选择,让文艺院团了解市场需求,促进文艺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而生产更多更优秀的文艺产品,惠及更多人民群众。二是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通过“演交会”,让文艺院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强化观众意识、市场意识和拓展意识,提高剧目运营水平,增加院团经济效益,增强院团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坚定性,更加自觉地参与、支持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三是推动演艺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演交会”,将分散在不同地区、机构、领域的演艺资源,如剧目、导演、编剧、演员、舞美、经纪人等汇集到一起,运用市场手段配置这些资源,组建创作、生产、推广的团队,从而提高演艺行业水平,加快演艺产业的发展。
六大展区提供丰富产品
本次“演交会”展览面积12216平方米,按照舞台艺术及要素类别划分成6个区域。“综合剧目展区”展示全国专业艺术院团推荐的105部成品剧目和290个第十五届群星奖参评剧(节)目。其中,成品剧目包括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参评剧目65台,参演剧目12台,荣获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的剧目18台、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10台。“特装展区”以系统或集团为单位进行重点展示,共有57台剧目。其中,中直院团8台剧目、京昆重点院团11台剧目、上海文广集团24台剧目、广东省直属院团6台剧目、广州市文艺院团8台剧目。“演艺超市展区”主要展出舞台艺术产业链各环节主要要素,包括院团、导演、编剧、演员、舞美、曲艺等,一共463个展位。其中编剧导演展位21个、戏剧表演展位126个、音乐表演展位92个、舞蹈表演展位54个、曲艺表演展位6个、院团32个、舞美化妆等其他展位132个。演艺超市得到了演艺界专业人士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被认为是演艺界的一大创举,成为了本次演交会的亮点之一。“演艺机构展区”展示文艺院团、演艺机构、群文组织及演艺相关机构,共173个展位。其中国有专业艺术院团83个、港澳艺术院团12个、民营演艺机构43个、剧院20个、群众文化机构15个。“演艺互动区”供参展商展示推介各类演艺产品,采购商可以全天候观摩感兴趣的剧(节)目片段,了解剧目产品的更多信息,广大市民也可进场欣赏。此外,为服务好参展商和采购商,还设立了交易洽谈和综合服务区,提供洽谈、法律、版权、翻译、会务等服务。
“高峰论坛”汇聚国内外演艺大腕
为了让参展商、采购商及演艺界专业人士了解市场动态、增强市场意识、提升经营能力,本次“演交会”举办了两场高峰论坛,邀请国内外8位演艺界重量级嘉宾,围绕演艺产品推广、国际市场推展、剧目对接市场需求等热点话题分别作了主题演讲。加拿大太阳剧团副总裁盖特·莫兰西演讲的题目是《创作、创造与品牌经营》,奥地利维也纳艺术节副总裁杰哈德·菲尔特演讲的题目是《中国剧目如何拓展欧洲市场》,国家歌舞团艺术总监、奥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陈维亚演讲的题目是《舞台艺术的吸引力与竞争力》。论坛连续举行了两天,场场爆满,座无虚席,以较强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受到参展商和采购商的一致好评。
借鉴其他商贸展会的经验,本次“演交会”还根据交易情况,采取采购商投票和专家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开展了“最受欢迎剧目”评选活动。前8名分别为《雷雨》、《图兰朵》、《长绸》、《八层半》、《梁祝》、《月上贺兰》、《天鹅湖》和《清明上河图》。“演交会”的观摩和交易情况表明,“最受欢迎剧目”成为采购商和演艺界最关注、市场前景最好、交易金额较大的剧目。
“演交会”的主要成效
“演交会”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本次“演交会”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专业化。“演交会”的展示内容集中在舞台艺术及相关要素上,目标群体集中在演艺界专业人士,系列活动主要围绕培育繁荣演艺市场的主题展开,从而使“演交会”既是一次演艺行业的大聚会,也是一个推广舞台艺术的大舞台;既是一个优秀剧目的大赛场,也是一次舞台生产要素的大展示。二是国际化。“演交会”除汇集国内优秀艺术院团和演艺界知名人士外,还吸引了众多国际演艺界知名人士参加。三是市场化。“演交会”采取政府支持、院团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努力将艺术院团、舞台艺术产品和演出场所推向市场,通过市场手段推动舞台艺术生产方、采购方、演艺中介的对接与互动,并围绕促进交易开展招展、策展、布展等各项工作。
国内外演艺界人士积极响应和参与本次“演交会”,参展和推荐剧目参展的中直院团及各省市院团、剧院、演出机构共 506家。全国各省市宣传文化系统、国内外知名演艺机构相关负责人及艺术界专业人士共1.3万人参加“演交会”,其中有61位国际知名演艺机构负责人,包括维也纳艺术节副总裁杰哈德·菲尔特、加拿大太阳剧团副总裁盖特·莫兰西、英国音乐剧公社总裁托尼·斯汀马克等,以及653位来自国内320多家院团、剧院、演艺机构的负责人。爱好舞台艺术的市民群众也踊跃前往展馆观摩,参观人数超过6.16万人次。
“演交会”期间,组委会还针对院团、剧院、演艺中介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对于“演交会”是否能够促进文艺生产与市场的互动,认为“很好”和“较好”的共有88.6%,希望“演交会”再次举办并愿意参加的为94.7%。对布展设计、参展剧目、宣传推广、展会服务等主要指标的评价,认为“很好”和“较好”的均超过80%。有的参展商和采购商明确表示,希望“演交会”在广州长期举办。
(本文图片由中国文化报记者陈曦、卢旭提供)
很好 | 较好 | 一般 | 较差 | |
演交会地点环境 | 71.7% | 25.5% | 2.8% | 0% |
布展设计创意 | 42.9% | 42.5% | 13.8% | 0.8% |
参展剧目质量 | 49% | 42.1% | 8.9% | 0% |
信息资料提供 | 41.7% | 37.7% | 19.4% | 1.2% |
媒体宣传效果 | 44.1% | 34.4% | 19% | 2.4% |
引导及综合服务 | 44.1% | 40.1% | 13.8% | 2% |
是否促进艺术生产与市场的互动 | 44.9% | 43.7% | 10.1% | 1.2% |
上一篇: 赛龙舟 迎伍君 吃粽子 观巡游 |
下一篇: 65台文华奖参评剧目彰显国家水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