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焦点新闻
焦点新闻
福建省柘荣县为民间艺术铺路搭桥
发布时间:2005-12-15 11:38 来源: 编辑:kuaner
信息来源: 2005-12-15

    中国文化报(郑延芳):如果你在某个周末来到福建省柘荣县,在街头巷尾,你经意或不经意地就可以听到一段评话,猜一个灯谜,看上一段布袋戏。剪纸、灯谜、评话、布袋戏这些柘荣古老的民间艺术,在这里不仅得到了传承,而且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柘荣县民风淳朴,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民间艺术也独具一格,并具有广泛扎实的群众基础。唐朝以后,由于战乱等原因,中原流民迁入柘荣地界定居,在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中原文化与新的生活环境结合起来,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柘荣民间艺术。改革开放以来,柘荣民间艺人活动相当活跃,全县共有民间剪纸艺人300多人、评话员60人,业余木偶等剧团6个、民间吹鼓班54个,他们长期活跃在农村,为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和精神食粮。2000年5月,文化部正式命名柘荣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剪纸、评话、灯谜)。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民俗的改变,柘荣的民间艺术也一度走入了发展的低谷,剪纸作品从内容与形式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民间艺人逐渐衰老,再加上当时这些艺人受到家族绝技不外传的狭隘观念限制,民间艺术日益衰落。面对窘境,柘荣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组织民间艺术展览、培训、会演、交流、建档等工作,抢救、挖掘、保护和发展柘荣民间艺术,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抢救、整理濒临绝迹的民间艺术资料是柘荣县首先做的一项工作。他们出台了《柘荣民间艺术抢救保护规划》和《柘荣民间艺术抢救保护实施意见》。每年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乡村广泛收集剪纸、评话、灯谜、木偶、刺绣、香袋等民间艺术品,采录民间音乐。2002年7月,他们投资30多万元建设了柘荣民间艺术馆,使之成为收藏和展示柘荣民间艺术作品的窗口。同时,他们组织出版了柘荣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柘荣县民间歌曲、民间音乐、民俗志、民间评话等民间艺术书籍,录制了柘荣评话讲演录音系列专辑。 

    该县还以举办各种活动为载体,营造良好的民间艺术氛围。在公园、车站、社区等人员密集处设立评话讲演场,邀请中、老年艺人讲演;成功举行了“柘荣县民间剪纸明信片”发行仪式暨民间剪纸老艺人现场签名活动;制作了《柘荣民间剪纸掠影》专题录像节目。近年来,柘荣县每年开展龙灯、评话、指头戏、木偶戏、灯会等民间文艺会演比赛50多场,举办各类民间美术展览60多次,开展灯谜竞猜100多期。这些活动为发展民间艺术搭建了有效的平台,使民间艺术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保护。

    为了挽救民间艺术,柘荣县十分注重艺术人才培养。一方面,以文化馆为主要培训阵地,每年举办剪纸、灯谜艺术培训班,并组织开展创作活动,使中青年剪纸、灯谜艺术人才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加强民间艺术的普及推广,在中小学、老年大学和幼儿园开设剪纸兴趣小组、谜社等,还编写了《柘荣剪纸》乡土教材,结合素质教育将民间艺术课程列入中小学教学计划中;另外,在相对稳定的300多位民间艺人的基础上,成立了有80多名代表组成的柘荣民间剪纸艺术研究会。 

    柘荣县还不断探索剪纸产业化发展的路子,“柘荣县民间艺术产业发展中心”已经成为该县民间艺术产业运作的领导协调机构,剪纸也成为柘荣县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王描眉的剪纸作品《孵猴蛋》在首届农民书画展中获铜奖,剪纸老艺人袁秀莹的剪纸作品《争奇斗艳》在省首届民间艺术品博览会中获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