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关于文化馆建设用地指标
发布时间:2008-11-19 14:41 来源: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 编辑:易硕
信息来源: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 2008-11-19

    1.《文化馆建设用地指标》已经从今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了,请问该标准是个什么样的标准?是在什么背景下编制的?

  该标准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文化部联合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二条中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因此,该标准是在我国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均等化服务的背景下发布的,是为了适应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促进文化馆建设项目科学、合理、节约集约用地而制定的。

  三部委联合发布该指标充分体现了现阶段国家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视与关怀,体现了三部委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给予的保障与支持。

  2.请问《文化馆建设用地指标》为我国文化馆的建设能起到什么作用?

  我国在建国初期就建设有大大小小的文化馆2430个,发展到今天已达到3221个,其中省级群众艺术馆31个,地市级群众艺术馆443个,县市级文化馆2747个。可以说,我国已全面建立了文化馆网络系统,而且文化馆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一直发挥着积极和显著的作用。

  但文化馆的建设状况与发展水平良莠不齐,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缺少法律法规保障,文化馆建设存在着相当大的随意性,建设与否、规模大小通常取决于领导的重视程度;部分建设年代早、规模小的文化馆已完全不能适宜城市发展、人口规模扩大的需求,甚至存在着文化馆被挤占、挪用、长期缺失等现象;以及明显的地区差异问题,选址不当问题,缺少群众活动场地问题,建筑功能不完善群众活动单一问题、搞形象工程低效使用土地等问题。

  文化馆是公益性文化设施,其建设用地是政府划拨无偿使用的。因此,该指标的颁布与实施,使文化馆的建设步入科学化管理轨道,无疑将有利于土地管理和城市规划,有利于文化馆建设用地的保障。

  该标准是编制和审批文化馆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建设用地规模的依据;是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核定和审批建设项目用地面积的依据;也是编制城乡规划确定文化馆发展用地的依据。

  3.作为国家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其内容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请问指标中控制要求的提出与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指标制定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指标中的各项控制要求是在对文化馆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充分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兼顾民众意愿和需求而提出的。

  该标准的编制,曾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充分的调查与研究,分别抽调了不同地区(东、中、西部包括少数民族地区)、不同级别(省、市、县级)以及不同类型(大、中、小建设规模)文化馆的建设数据,并对21个典型文化馆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访谈;据此,开展了4个专题的研究,形成了6个专题报告;确定了文化馆建设用地应该控制的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建筑规模、设置原则,以及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控制要素;在全国广泛征求了各级管理部门、专家学者的意见,最终经专家评审通过,由三部委颁布实施。

  可以说,整个标准的编制过程始终坚持了“关注实用好用、力求科学合理、便于实施操作”的技术路线,指标的确定和控制要求是经过深入研究和科学分析得出的,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但该指标属于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用地指标,是初次编制,目前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因此还有待在实践中继续积累资料,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4.这个标准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该标准适用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文化馆的规划与建设,也就是说包括我们的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这些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及其规划布局皆应按本指标执行。乡(镇)、街道的综合文化站参照执行。

  5.为什么标准对文化馆既进行了分级又进行了分类,它们之间是怎样衔接的?

  目前,我国的文化馆按其行政管理级别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文化馆、市(地、州、盟)级文化馆和县(旗、市、区)级文化馆3个等级。这样的分级方式投资主体明确,便于实施管理。

  但实际上城市规模不同,同一级别文化馆有着不同的服务人口,承担着不同的服务需求,相对应的建筑规模也就应该不同,因此完全按行政级别控制文化馆的建设规模很难体现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的原则。

  为了使文化馆的建设在现有管理模式下兼顾人口因素科学、合理地进行配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置原则,本指标综合考虑了直接影响文化馆服务功能和水平的服务人口因素,将文化馆按建设规模划分为大型馆、中型馆和小型馆3种类型,并以设置原则进行衔接和统一,更加便于科学、合理地确定文化馆的建设用地面积,同时进一步强化了文化设施均等化服务的发展方向。

  6.指标编制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原则,请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提出了文化馆服务半径的概念,以人的出行为划定依据,不同类型的文化馆有着不同的服务半径,限定了不同的服务范围。

  文化馆是公益性文化设施,是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物品,它与人民群众特别是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业余文化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调研我们知道,参与文化馆日常活动的市民中,约85%的是采用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方式到达文化馆的;问卷调研得知,有1/3的市民期望在5~15分钟内可以到达文化馆,另外还有1/3的市民期望15~30分钟内可以到达文化馆。根据我国城市居民平均出行时间调查:步行出行速度平均为3~4公里/小时;自行车出行平均速度为8~12公里/小时;公共交通运营平均速度为6~8公里/小时(包括等候与换乘时间,各城市交通状况不同存在着差异),本指标以市民单程到达文化馆的出行时间大约控制在15~30分钟为原则,确定了不同类型文化馆的服务半径。因此限定了文化馆的布局应考虑人的出行习惯与出行时间。

  (2)提出了服务人口的概念,强调服务人口是文化馆服务范围内的规划总人口,包括城镇户籍人口(非农人口及农业人口)和居住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实际上,指标从另一种意义上明确了文化馆服务范围内所有的人都有权享受文化馆提供的文化服务,明确了文化馆的建筑规模和用地规模与服务人口的关系,需求决定规模。

  (3)提出了文化馆的设置原则,明确了文化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的基本规定;明确了服务市民、方便使用的均等化服务原则。

  (4)提出了室外活动场地的设置要求,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以及文化馆设施的特殊性,明确了文化馆的建设用地中应包含有专用的“室外活动场地”,以便于文化馆开展多种形式和规模的露天文化、文艺活动;提供休憩、交往和娱乐空间;提供宣传、教育和信息咨询服务。

  (5)提出了文化馆选址要求,充分考虑文化馆服务对象的交通出行习惯和要求,特别是省、市、县级文化馆是辖区文化活动的组织中心,同时又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因此明确提出文化馆应设置于城市中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地区;考虑到大城市及特大城市的实际交通状况,本指标提出了文化馆应位于“公交便利”的地区,环境优美、适宜开展群众活动的地区。

  7.指标编制坚持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原则,请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指标除了以科学、合理、节约集约用地为主旨贯彻始终外,还特别针对调研中文化馆建设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具体措施以体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思想。

  (1)文化馆的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场地和设施,减少新增用地;因条件所限无法扩建确需异地新建的,应保留原馆的使用性质不变,进一步明确了节约集约用地和保护文化设施用地的建设要求。

  (2)提出上级馆覆盖下级馆的建设原则,即在大型馆覆盖的4公里服务半径内不再设置中型馆;大、中型馆覆盖的2公里服务半径内不再设置小型馆,以避免文化设施资源的浪费,减少重复建设,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设施的服务效能、节约用地。

  (3)服务人口不足5万的地区,不设置独立的文化馆建设用地,鼓励文化馆与其他相关文化设施联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