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讲座现场
3月4日,国家博物馆邀请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在“国博讲堂”作了题为《从“巴比松”到“印象派”》的讲座。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主持讲座。
陈燮君不仅关注艺术、文学、哲学、博物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曾撰写《学科学导论》《学科发展理论探索》《时间学》《生活中的色彩学》等著作,而且在绘画方面拥有独特的理念和创作实践。上海博物馆曾在2013年9月19日至12月1日举办“从巴比松到印象派:克拉克艺术馆藏法国绘画精品展”,陈燮君基于这次展览中的展品,设计了“从‘巴比松’到‘印象派’”这样一个西方艺术史中的学术话题。陈燮君指出,只有把一个流派放在史的场合中进行考察,讲清楚来龙去脉才能真正了解这个流派的艺术特征、艺术特点和文化本质,对此次展览的展品从方法和技法的角度深入剖析可以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中国画家怎么理解西方艺术、怎么理解印象派。
讲座中,陈燮君详细介绍了克拉克艺术馆创始人克拉克先生的生平及其馆藏精品印象派画作的来源。他提出印象派的主要特点在于:印象派是把绘画从客观的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的精神反映,更加注重绘画的光、色、形、意、美的融合,采用原色的并列、重叠和补色的手法实现自己的语言。基于作为印象派的同行者对印象派自身有更深入的了解。陈燮君馆长从绘画题材、色彩的选择和处理、画面构图、布局和空间关系、绘画技法等方面对展览中印象派的多幅代表作品进行了详细解读,范围囊括了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和对印象派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画家,同时,他对部分作品存在的疑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近三个小时的讲座,让观众在欣赏名家作品的过程中对印象派与巴比松有了更深的了解,讲座结束许多观众仍意犹未尽。
上一篇: 百幅毕加索沃拉尔系列版画亮相国博 |
下一篇: 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毕加索:沃拉尔系列版画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