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毕加索:沃拉尔系列版画展”
发布时间:2014-03-06 09:51 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4-03-06

    2月28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西班牙国际合作发展署、西班牙驻华大使馆共同举办的“毕加索:沃拉尔系列版画展”在西大厅隆重开幕。该展览是中国和西班牙建交4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2014年推出的第二个国际交流展。

    西班牙驻华大使瓦伦西亚、西班牙官方信贷局基金会主席罗曼·奥利瓦尔德斯、西班牙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莫罗、西班牙官方信贷局基金会策展人艾丽莎·戈麦斯,馆长吕章申、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副局长赵海生、香港侨福集团主席黄建华等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黄振春书记主持。瓦伦西亚大使、吕章申馆长和罗曼·奥利瓦尔德斯主席分别讲话。出席开幕式的还有国内外文化艺术界的专家、新闻媒体的朋友以及国家博物馆的职工。

    吕章申在讲话中指出,“毕加索:沃拉尔系列版画展”这一“西班牙艺术的使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是中国和西班牙两国友谊不断加深和中西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的见证。毕加索这位20世纪的国际天才艺术家,对于中国观众来讲并不陌生。他的生命历程近一个世纪,他对于中国艺术的热爱和肯定,曾经在中国艺术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早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张仃和张大千这两位著名的中国艺术家先后拜访过毕加索,其中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佳话一直流传直今。毕加索的作品内容与风格多变,他的艺术天才对于中国艺术家的感染,几乎贯穿了近一个世纪。毕加索作品数以万计,这次展出的100幅沃拉尔系列版画作品是首次来华展出。这些作品创作于1930至1937年间,被誉为“二十世纪版画的巅峰之作”。作品呈现了毕加索这个时段艺术生命的痕迹,独具特色。希望借此展览,能让观众较全面系统的认识毕加索的艺术创造精神和审美内涵。

    瓦伦西亚在讲话中说,沃拉尔系列版画是20世纪最重要的版画作品,反映了毕加索这位西班牙伟大艺术家孤独而复杂的独特人格。西班牙大使馆很高兴能够把这批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带到中国来。这批作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既是为中国和西班牙两国建交40周年系列活动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也将有力地促进中西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西班牙官方信贷局基金会主席罗曼·奥利瓦尔德斯说,沃拉尔系列版画作品是毕加索作品中的一个标杆,也是西班牙艺术家为世界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西班牙官方信贷局基金会很高兴能够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这批作品,希望中国的观众能够参观这个展览,喜欢这批作品,并共同回顾艺术史上的美好时刻,展望中西两国之间的美好未来。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参观展览

 

    “毕加索:沃拉尔系列版画展”共展出100幅毕加索版画珍品,均为西班牙国家银行即西班牙官方信贷局的珍藏。展览已先后在圣多明戈、华盛顿、萨尔瓦多、基辅和东京等地展出。沃拉尔系列版画包含了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在1930年9月至1936年6月间创作完成的97幅作品,以及1937年增加的3幅沃拉尔的肖像版画。这100幅系列版画以毕加索的朋友兼代理商安布鲁瓦茨·沃拉尔的名字命名。两人相识于1901年,沃拉尔对毕加索的作品抱有长久不变的兴趣,而该系列版画则是他们合作的见证。

    “沃拉尔系列版画”是毕加索创作力爆发期的代表作。20世纪30年代,这位西班牙马拉加的艺术家尝试过不同的风格并进行了探索。在开创了立体主义之后,其创作风格逐渐成熟,能够娴熟地运用各种艺术语言和技巧。为了牢牢把握住创作力,毕加索选择了与流行趋势相疏离的,重返古典主义的表现方式,这一尝试引发了热衷于创新潮流的友人和艺术家们的批评。在“沃拉尔系列版画”的创作阶段,毕加索通过类似私密日记的创作语言深入探究了自己内心深层的矛盾和冲动。这些作品可划分为六个部分:各种主题、伦勃朗、爱之战、雕塑家的工作室、牛头人身怪和安布鲁瓦茨·沃拉尔肖像。丰富的主题、较长的创作时间跨度,是这一系列的重要特点。而采用刻刀、蚀刻、飞尘和干刻等不同技法,使该系列版画妙趣横生。

    “毕加索:沃拉尔系列版画展”展出至4月28日。(撰稿:张伟明 摄影: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