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国家话剧院
中国国家话剧院
林熙越执导过士行作品《青蛙》上演
发布时间:2015-12-26 10:28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5-12-26

    12月25日,由过士行编剧,林熙越导演,国家话剧院演员石展、李任、刘丹、刘洋和张翰伦主演的小剧场话剧《青蛙》正式亮相国话先锋剧场。首演当晚,该剧导演林熙越的父亲,著名戏剧导演林兆华也出现在观众席里,观看儿子以国家话剧院导演身份执导的第一部作品。 
    《青蛙》创作于2006年,曾在日本新国立剧场成功演出,得到观众盛赞。时隔10年,由国家话剧院重新排演,并作为国家话剧院2016年跨年演出剧目与首都观众见面。 
    故事发生在一个海滨理发馆,理发者让理发师给自己理一个最时尚的发型,两人不断推翻旧形式、探索代表国际潮流的新发式,然而理发师总是没给理发者找到理想的时尚发型。远行者在赶路途中路过此地,想理个发放松一下,然后继续旅行,但是由于理发者和理发师之间的纠缠而没有理上发。如此三番两次,远行者去而复返,却从未如愿。一切似乎都未改变,一切又似乎都随着象征生态环境的青蛙消失而全部改变。 
    该剧剧情荒诞却充满象征性意味,在当下科技发达、人类文明飞向火星、穿越宇宙的时代,与全球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却越来越脆弱,是否人类会如同剧中“温水煮青蛙”般的毁灭自身,耐人寻味,值得深思。

 

图为剧照。曹志钢摄

    谈起创作此剧的初衷,编剧过士行表示:“现在世界变化太快了,许多我们童年里美好的事物都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人类的生存环境让人担忧。”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这部蕴含着编剧所想所思所感悟的剧本应运而生。至于为何取名《青蛙》,编剧过士行解释道:“青蛙就是一种象征意义,我们善待青蛙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用过士行的话讲,这部戏就是用荒诞的形式和幽默的语言探讨关于全人类的最严肃问题。 
    林熙越作为一名演员,此前与过士行有过多次合作,但以导演身份亮相国家话剧院的舞台却是首次。林熙越表示:“这部戏最吸引我的是剧中四位角色很具内容性,赋予我无限想象和发挥的空间,所以我主动要求导这个戏。” 
    《青蛙》作为一部荒诞话剧,最直观的特点就是全剧“自循环”的台词,剧中有三分之一的台词周而复始地出现,第一幕的台词在第二幕中出现,第三幕里又会出现第二幕的台词。在导演林熙越看来,“这就如同人生无意识的循环往复一样”。导演林熙越认为,剧本构思并不复杂,全剧灌输着“谈笑风生里,噩梦成真”的思想理念,是一种对生态环境的叩问,也是希望观众看过之后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就足够了。 
    本剧导演林熙越的父亲是著名戏剧导演林兆华。“大导”林兆华当年曾促成过士行由记者转行成为编剧,并且两人是多年的戏剧圈“黄金搭档”。此次编剧过士行的合作搭档由“大导”林兆华变成了林兆华之子林熙越,也成为戏剧圈又一段佳话。 
    首演当天恰逢“圣诞节”,当天演出现场,每位观众还都得到了一份特别的“圣诞礼物”。剧组为每位观众准备了绘有青蛙图案的环保口罩。演出结束后,演员们和观众们一起戴着口罩拍下合影,意在呼吁社会从我做起,关注环境问题,践行绿色环保的理念。 
    据悉,《青蛙》在国家话剧院先锋剧场的演出将持续到2016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