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中国国家话剧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周予援院长出席发布会并宣布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的新创话剧《杜甫》,将于3月18日作为第二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开幕大戏,在国家话剧院剧场隆重上演。
原创话剧《杜甫》列入2016年文化部中直院团艺术创作补助资金重点资助剧目。由著名剧作家唐栋编剧,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担任导演,国家话剧院演员刘佩琦扮演杜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剧组特邀81岁的老艺术家张家声、著名配音演员徐涛出演剧中“诗魂”这一角色,优秀演员王亚军、刘晶晶、郭笑、薛山、佘南南等在剧中出演重要角色。严龙、邢辛、赵艳、申淼、张广天分别担任舞美、灯光、服装、化妆、作曲,舞台监督和技术管理分别由王志强和陈丽华担纲。剧组集结国家话剧院精英强将,阵容强大。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图为新闻发布会上的片段展示。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 马思伟 摄
原创话剧《杜甫》刻画了“视国家为生命、以民生为己任”杜甫的诗人形象,展现他的民族大义和文人筋骨,该剧以杜甫励志效国、应试不中、困顿长安、安史祸乱、梦碎弃官、漂泊川渝等经历为主要线索,将杜甫颠沛流离、艰辛曲折的个人命运融汇于时代命运的大背景下,通过杜甫从求官到弃官的变化过程,表现他报效国家的政治抱负和体恤民间的仁爱之心,塑造杜甫正直怜悯、愤世嫉俗、铮铮铁骨的知识分子形象。
发布会现场,同是全国政协委员的著名剧作家唐栋与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进行对谈。据透露,早在一年前的“两会”上,两位政协委员就相约创作一部历史题材的话剧,剧作家唐栋在周予援院长的盛情邀请下,一年里三易其稿,创作出这部既尊重历史,又放飞戏剧想象力的话剧《杜甫》。
编剧唐栋介绍,《杜甫》这部戏从创作之初就得到了周予援院长的关注和支持,也是他创作时间最快的一部作品。唐栋真诚地祈望这个世界能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宽容与同情,尤其是多一些文化人的骨气和良知。他感谢国家话剧院,和所有参与、支持这部话剧创作的同仁们。

图为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在新闻发布会上讲话。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 马思伟 摄
周予援院长说:“用戏剧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在舞台上诠释诗圣杜甫的文化风骨,展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国家话剧院应有的文化责任和担当。国家话剧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创排原创话剧《杜甫》就是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表现。”
追寻杜甫足迹,抒写家国情怀
为了不影响正常排练,国家话剧院《杜甫》剧组赴成都、西安创作采风活动被安排在了周末。一月底,《杜甫》剧组一行30余人,冒着罕见的寒潮极端天气,奔赴四川成都杜甫草堂、陕西西安曲江寒窑遗址公园和陕西历史博物馆进行采风,行程数千公里,追寻杜甫的生命足迹,感受杜甫的家国情怀。
国家话剧院副院长、话剧《杜甫》导演王晓鹰说:“在中国话剧舞台上多年来还没有展现诗人杜甫一生的艺术呈现,因此创排《杜甫》本身就是文化焦点。杜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在很多人心中有特殊地位,《杜甫》这部戏要表现出对中国原创戏剧的基本理解,而这种‘中国式舞台的现代表达’,也正是对于‘讲好中国故事’完整理解的一部分——塑造好一个中国人物,表达好一个中国式的情感,传达出一种中国式的哲理思考。”
用心塑造角色,保障艺术水准
杜甫是中国家喻户晓的诗人,如何塑造这样一位人物,并且合乎当代审美,对演员刘佩琦来说是个挑战。目前为止,剧组在排练场的紧张排练接近尾声,正进入最后的合成阶段。
在剧组,刘佩琦的创作状态很开放,他很愿意和演员探讨,更愿意和导演的创作构思配合,用更多的方式去表现杜甫这一形象。刘佩琦说:“我感觉信心满满,剧组很团结,执行力非常强。你看剧组那么多人,但就像是一个人,是一个人在战斗!导演有很多很好的想法,无论是表现形式、表演内容、角色塑造,都能融合在一起。”谈到对塑造角色的想法,刘佩琦表示,他和杜甫体态上比较接近,剧中还特意穿插了舞剑等形体展示,除了烘托气氛,也表达了杜甫的心境。
《杜甫》舞美设计严龙和灯光设计邢辛表示,很荣幸能参与到剧院今年的重头戏,做有价值的舞台设计令人高兴。据严龙介绍:“在舞美设计方面运用了很多古风、古画,一层一层地去结构舞台,远处的山水、中景的木林、近处的卧石、书案,相互组合,即生画境,而人物再在这样的画境中表达一种诗意的东西。和灯光协调好,最后会呈现出一种既有古风古韵,又很有现代感的这样一种视觉。”
周予援院长最后强调,杜甫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璀璨而深厚的魅力。国家话剧院用一流的主创团队为《杜甫》保驾护航,给这部开年大戏带来了很高的艺术水准保障。希望剧院全体同仁,把国家话剧院的戏剧创作和演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据悉,话剧《杜甫》首轮演出将于3月18日至3月27日在国家话剧院剧场演出9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