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栓子!多吃!爹有钱!”。这是小剧场话剧《俺爹·我爸》剧中在农村生活的栓子考入大学后,全家送别时的场景,父亲质朴真切的语言配上凄婉悠扬的二胡演奏,让观众的情绪达到顶点,观众席中一直控制情绪的观众也无法抑制内心情感,偷偷地擦拭起眼角的泪水。
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的小剧场话剧《俺爹·我爸》作为第二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小剧场开幕大戏,于3月11日正式亮相国话先锋剧场。
该剧由申捷编剧,首演于1997年,讲述了90年代初期两个不同经历生活的年轻人走进同一间大学宿舍,面对纷乱的外界生活,回忆起父亲给自己带来巨大影响的感人故事。全剧以朴素的表演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掀起了当时小剧场话剧演出的一个高潮。本轮复排《俺爹?我爸》由李梦男执导,陈强、褚栓忠、赵小川、董畅、谢林、陈端、王楠主演,其中导演李梦男和演员褚栓忠都是当年参与创作的原班人马。
全剧采用了“举重若轻,以小见大”的创作手法,秉承接地气的剧本,本真的表演和朴素的表现方法,去诠释“中国父亲”的伟岸形象,力求将高水平的艺术品质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
本剧导演李梦男认为:“此次时隔19年后复排《俺爹·我爸》,不是简单的复制,是用升华的形式去诠释“中国父亲”,用戏剧的表现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我想这是一种心底的呐喊,一种渴望,希望通过这部戏能够唤醒身边的人,大胆的爱、去表达,爱俺爹、爱我爸,爱我们的父亲。”
演员陈强在剧中扮演了一位在农村土生土长的爹,然而在城市中长大的他却面临着如何演好农村父亲的重大课题。排练期间,在农村长大的演员褚栓忠便与陈强交流了许多生活细节,让他在举手投足间间寻找农村生活的感觉。陈强表示:“这部戏让我体会到了一种内心深处的父爱,也在提醒人们要不断去反思,要去感恩,要去回忆。”
剧中演员褚栓忠现在已身为人父,再次回到舞台饰演栓子角色,他感慨道:“这二十年的时间让我对剧本和角色理解更为透彻,让我明白了作为父亲和子女间的感情交流,赋予了我内心的支持,从而使栓子在舞台上更加丰满。”
通过排演这部《俺爹·我爸》,也引发了主创人员关于父子情感的深入思考。在剧中扮演城市父亲的赵小川说:“我也是在排演这部戏中不断学习与孩子交流的方式,目前女儿处于逆反期,交流上也会遇到一些障碍,有的时候我热切地关心她却不知道如何表达,因此我也在寻求更好的、无障碍的沟通方式”;演员董畅饰演城市儿子强强,剧中跟父母称兄道弟,他说这与他现实中的父子关系很相似,就是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但董畅也表示,“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比较自我,有些人害怕和父母交流,导致和亲人比较疏远。所以更希望大家都能来看看这部戏,感受纯淳、深厚的亲情。”
演员王楠坦言,他与儿子平时的交流并不多,因为男人与男人间交流很困难,儿子有时候愿意去跟母亲倾诉,这就是典型中国父子关系。剧中扮演栓子母亲的谢琳谈排练这个剧以来入戏很深,她联想到自己与父亲的感情,“以前自己不懂事,忽视了不少父爱,现在回想起来就是一种莫大的遗憾。”90后的演员陈端感慨道:“排完《俺爹·我爸》之后反思了一下,我都好久没有跟父亲一起吃饭了。像我们这一代虽然家庭条件都不错,但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我其实挺羡慕剧中我在的这个农村家庭氛围的,有爹有娘有哥,一家人虽然清贫了些但是充满了快乐。”
本轮正式演出前,剧组开展了寻找当年老观众的活动,消息一发出便得到了当年观众的关注和响应。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老演员李滨作为“老观众”出现在演出现场,一说起当年的场景,便打开了话匣子。“19年前,这个戏在我们剧院的小剧场上演,看之前我没有期待,因为就是一个毕业作品,当时是带着这个想法,就在剧院里找了个座位,随便看一眼。这一看,就喜欢上这个戏,朴素、动人、亲近,观众们都在流泪,因为戏很感动,很亲切!”。如今再次上演,李滨认为,“太有意义了!不仅仅是父爱的问题值得关注,不仅仅是家庭题材缺失。其实,这个戏,一个‘俺’,一个‘我’,体现了城乡文化冲突的题材,体现了一种表演的深度,就是要保持淳朴,我呼吁多演‘原生态’的戏!”
今年78岁的朱礼轩是位老戏迷,他仍收藏着1997年版《俺爹?我爸》的说明书、戏票,甚至是剪报。首演当天,朱礼轩带着这些收藏来到剧场,与主创们分享了他的记忆。朱礼轩说,这个戏刻画的“中国式的父爱”是每个家庭都有的,“我的家庭里就有这样的故事,我的妹夫是一位画家,他出生农村,出来学画,人们都很不理解,他的父亲对他说,‘家里的事儿你就别管了,你就好好读书就行了’,中国父亲通常是这样的表达,我在这个戏里看到了。”演出结束后,朱礼轩拉着李梦男和褚栓忠说:“你们再写一个续集吧,现在你们成了父亲,也就是戏里的儿子成了父亲,这里面一定有故事可写!”
据悉,《俺爹·我爸》将于3月11日至3月20日在国家话剧院先锋剧场演出9场。
上一篇: 第二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在京开幕 |
下一篇: 中国国家话剧院打造高品质新创话剧《杜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