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10月3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倾力打造的“2016秋冬演出季”正式拉开帷幕。作为本届“秋冬演出季”的开幕大戏,话剧《大宅门》在国庆期间备受观众追捧,同时《简·爱》作为演出季的参演剧目重登国家大剧院舞台引发强烈反响,“十一黄金周”京城再次掀起一股话剧热潮。
中国国家话剧院首次推出秋冬演出季,旨在集中展示剧院的创作成果和艺术品位,发挥戏剧思想导向、价值引领、娱乐审美、教育普及的功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期三个月的时间内,将有17部新创剧目、经典保留剧目共计104场相继在国家话剧院剧场、国家话剧院小剧场和先锋剧场及上海、陕西、吉林、黑龙江等地上演,在秋冬之际为广大观众带来温暖人心的戏剧盛宴。
话剧《大宅门》为秋冬演出季赢得满堂彩
一部再现白家老字号沉浮变化,抒写家国大梦的话剧《大宅门》曾于2013年首演引发轰动,三年间全国巡演所到之处好评如潮,今年上半年该剧参加第二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一票难求,此次国庆期间重登国家话剧院剧场舞台,更是出现了开演前一周演出票全部售罄的火爆场面。
国家话剧院历来重视剧目建设与积累,坚持在加强原创作品的同时,推行优秀经典保留剧目轮换上演制,通过排演近年优秀剧目的方式,让更多优秀剧目得以反复锤炼,常演常新。话剧《大宅门》由刘深编剧,郭宝昌、李欣凌执导,本轮由白皓天任复排导演,集结了吴樾、赵焌妍、张岩、刘佩琦、啜二勇、雷恪生等一批优秀演员出演。演员吴樾首次在剧中饰演“白景琦”,将自身功夫优势与角色完美融合,将白景琦身上刚正强劲的硬汉气质充分展现。同时,剧中还增加了京剧的念白、唱腔,让人物丰满充实,可谓形神兼备,深入人心,也让导演郭宝昌刮目相看,成为剧中一大亮点。演员赵俊妍在剧中一人担纲黄春、杨九红与李香秀三个角色,足见深厚的表演功力。青年演员在老艺术家的言传身教下,迸发了创作的热情,为《大宅门》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鲜活的生命力。
历史题材话剧《伏生》角逐文华大奖
历史题材话剧《伏生》由孟冰、冯必烈编剧,王晓鹰执导,讲述了秦时统一天下,伏生通晓儒学精髓,而当尊崇备至的儒学地位沦至废黜时,伏生传奇般地将儒家大成之作《尚书》以奇特方式保存下来,得以免受焚烧之祸。该剧自2013年首演至今,取得了极大关注和反响,深受观众和专家的青睐。全剧通过透过伏生及李斯大臣的人物视角,折射出生命与文化的宏大命题。剧中流淌着凝重的历史感,但又不忘映照当代。悲怆的感慨中道尽了文化与人的关系,在极痛中发出对人生选择与意义的拷问,震彻心灵。
在本届秋冬演出季中,《伏生》将先后在海南和北京上演,并于10月28日参加在陕西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代表国家话剧院与13台话剧儿童剧一同角逐“第十五届文华大奖”。为了将最好的戏剧表现展示在全国观众面前,导演王晓鹰根据观众和专家的建议,对此轮演出的情节安排上有所调整,并且强化了中国式舞台意象的诗化表达。在创新表达的同时延续了因其历史背景而延续了导演创作过程中对于话剧民族化的不懈探索,用空灵写意的舞台承载具象写实的人物形象,创造性而不动声色地将戏曲动作安插在话剧人物表达的一颦一笑里。
话剧《北京法源寺》绽放“上海国际艺术节”
2015年底,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天桥盛世投资集团联合出品,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出的话剧《北京法源寺》正式首演。该剧根据李敖同名小说改编,田沁鑫执导,以戏剧的视角观照戊戌变法中的人性,讲述了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首的爱国维新派人士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百日维新”过程。今年7月底还受邀在香港成功演出,赢得众多专家、学者、媒体以及众多观众的一致称赞。
该剧从文本积淀到剧本编创、从导演手法到演员表演以及舞台呈现,各方面都体现出了国家话剧院坚持原创的探索精神和精益求精的艺术品质。目前,《北京法源寺》已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并入选2016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此番不仅在京演出,还将于11月初奔赴上海,作为“第18届上海国际艺术节”重头大戏亮相上海大剧院。
新创大型剧目《临川四梦》献礼十五周年院庆
按照往年惯例,每逢国家话剧院院庆期间将推出一部年度大戏,著名导演王晓鹰、查明哲、田沁鑫等相继执导了《伏生》、《长夜》和《北京法源寺》,践行了“团结、担当、传承、创新”的剧院精神,在社会产生强烈反响。2016年12月25日将迎来国家话剧院组建15周年,恰逢戏剧大师汤显祖逝世400周年,新创话剧《临川四梦》将作为本年院庆大戏与广大观众见面。
该剧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由郭琪、汪洋、史航、孟京辉编剧,国家话剧院著名导演孟京辉执导,把经典赋予时代的视角进行解读,以当代舞台表现手法结合传统戏曲美学将经典故事二度创作。全剧在遵照原著的同时,将四个故事线索揉杂在一起,通过琐碎的事件、信手拈来的情感,演绎纷繁世间事,虽然在不同时空,却同时进展,穿插进行,呈现着一个立体、错综像迷宫般的多维度现世,以奇情异彩的方式重塑梦剧传奇,在舞台上实现了过去经典的当代化,赋予了当代社会的内涵。
四部新创小剧场剧目力推新人新作
本届“秋冬演出季”中,将有《比萨斜塔》、《长子》、《罗刹国》、《爆玉米花》四部新创小剧场剧目先后登台亮相,跨度贯穿整个演出季。《比萨斜塔》已于日前建组排练,该剧作者为俄罗斯当代剧作家、戏剧导演娜?普图什金娜,国家话剧院导演王剑男执导将其搬上舞台。全剧通过一对彼此忍受多年的中年夫妻,在决定离婚之时对彼此内心世界的变化,阐述对于婚姻爱情家庭的发现与思考。《长子》根据苏联剧作家亚历山大?瓦连季诺维奇?万比洛夫同名剧作改编,国家话剧院青年导演常頔执导。话题直指当下现代人生活中面临信任缺失的问题,关注家庭成长和家庭危机的敏感内容,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令人深思。《罗刹国》根据聊斋故事改编,编剧黄维若,导演赵淼,该剧通过主人公马骥离奇的罗刹国遭遇,折射善恶美丑、是非对错的人世百态。该剧亮点就是采用形体戏剧的表现形式,最大限度的利用戏剧舞台的形体表现力来完成叙事及表意,并将傀儡戏、戏曲、面具戏、当代舞等多元艺术元素有机融入其中。《爆玉米花》由英国剧作家本?爱尔顿创作,国家话剧院青年导演刘丹执导。全剧表达了伴随着信息爆炸、文化井喷等一系列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多的人们产生了“娱乐至死”的生活态度,不断冲击着人们道德底线,由此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隐患和现实问题。
与此同时,表现原汁原味京城百姓平民之情的京味儿话剧《枣树》,关注社会特殊人群的励志小话剧《向上走,向下走》,探讨严肃艺术与商业娱乐的抉择与困境的小剧场话剧《红色》,以朴素的表演和真挚的情感诠释“中国式父亲”的小剧场话剧《俺爹·我爸》,通过喜剧的荒诞去渗透最现实问题的小剧场话剧《特殊病房》等多部风格迥异的优秀作品,也将在本届秋冬演出季期间在多地陆续上演。
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创作优秀作品是剧院的中心任务,演出是剧院的生命线,是剧院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文艺服务人民的根本途径。此次推出“秋冬演出季”,剧院选取了十余部话剧作品与观众见面,旨在接受人民群众、专家学者的各方检验,在演出中不断打磨提高,并在群众的口碑和市场的检验中不断校正文艺创作的方向,提升文艺作品的质量,推出更多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精品剧目。
据悉,秋冬演出季将秉承国家艺术院团的公益性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继续推行“低票价”惠民政策。同时,还将大力发挥国家艺术院团的戏剧普及教育功能,深入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三下乡”等活动,通过深入生活、赏析会、演后谈等形式,培育观众学会欣赏戏剧,看懂戏剧,让观众在三个月的时间内过足戏瘾。
上一篇: 中国国家话剧院新作《比萨斜塔》21日小剧场首演 |
下一篇: 《战马》中文版北京第二轮演出热度不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