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国家话剧院
中国国家话剧院
国家话剧院创排万比洛夫名作《长子》 在荒诞离奇中唤醒人性的救赎
发布时间:2016-10-26 14:10 来源:新闻通稿 编辑:易硕
信息来源:新闻通稿 2016-10-26


现场片段展示

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易硕 摄    
    中国国家话剧院2016秋冬演出季新创小剧场话剧先后登台,11月11日至20日根据苏联著名剧作家万比洛夫代表作创排的小剧场话剧《长子》将在国家话剧院小剧场演出8场该剧讲述了两个青年阴差阳错闯入一老乐师家,并谎称是老人的长子老人信以为真,最终年轻人经过一番灵魂的纠结,在骗局揭穿后决定留下来,成为老人真正的长子。作品含蓄而深刻地揭示了当下现代人生活中面临信任缺失的问题,关注家庭成长和家庭危机的敏感内容,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话剧《长子》由苏联作家亚历山大·瓦连季诺维奇·万比洛夫创作,译者为白嗣宏,由国家话剧院青年导演常頔执导,演员为韩文亮、高发、李任、吴祯、吕静、李建鹏、张若尘、常蓝天。该剧演出由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和俄罗斯著作权协会授权。

万比洛夫是苏联著名剧作家,被称为“当代的契诃夫”。他在苏联当代戏剧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万比洛夫流派”。他的剧本以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着重表现苏联社会道德的课题著称。万比洛夫英年早逝之后其作品在国内外备受关注研读者与日俱增。他短暂奇特的命运和异乎寻常的创作被戏剧界称作“万比洛夫之谜”,该剧是目前在俄罗斯演出率最高的万比洛夫作品之一,在中国,《长子》高等院校戏剧影视文学导演等专业必读书目。


主创团队合影

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易硕 摄

导演常頔介绍,这部戏的剧本创作于1968年,虽然距今久远,但人物离现实生活很近,堪称是“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皆无”的杰作。常頔近年来深度研究了万比洛夫,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和影像资料,在他看来《长子》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好剧本,与文化、社会密切相关。在创作风格和样式上为我们当前的社会需要和观众欣赏趣味提供了一块亲昵的模板。这部戏还延续了苏联的戏剧传统,颇具人文气质,还有着浓郁的人道主义情节。全剧悲喜极强的反差呈现出一种荒诞感,是一种“含泪的笑”。

国家话剧院青年演员韩文亮活跃在话剧舞台,他在剧中饰演21岁的布西金,他坦言:“长子相比我之前在舞台上塑造的角色更柔软,这部作品里的所有角色在万比洛夫笔下都是善良的人,充满人性关怀。每个角色都很可爱,排演《长子》从某种角度上说,已经渗透到了现实生活,改变了我和父母接触的态度和家庭关系。”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高发曾凭借历史剧《汉武大帝》获得第六届中国金鹰节最佳男演员人气奖。近年来,他在影视剧和电影中也创造了各种各样生动的角色,此次他在剧中饰演父亲萨拉法诺夫,初读剧本时就被剧中精妙的结构、环环相扣的情节所吸引。信任的缺失是现代人生活中面临的一个问题但《长子》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他说:“长子相认的一场戏让我印象深刻,剧中父亲亲吻儿子,并从心理上接受长子时,相信观众会触动很深,感动流泪国家话剧院青年演员李任在剧中饰演西尔瓦他认为冒充长子只是偶然的巧合,布西金本身还是善良的青年学生,在剧中父亲高尚道德的感召之下,良心发现,甘愿做一个孝顺的长子,普通人之间的感情战胜了欺骗,谴责了虚伪。老艺术家常蓝天在剧中饰演邻居,虽然戏份不多,但他甘为大家当绿叶,用自己的经验为年轻人搭建理解名著、演绎经典的成长平台,《长子》意在感化并激发更多人来净化灵魂,捍卫道德,对浮躁的青年一代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