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10月7日至25日,由中国国家京剧院与意大利艾米莉亚罗马涅剧院基金会联合创排的实验京剧《浮士德》一行13人赴意大利参加VIE艺术节并在意大利巡演12场,收获意大利观众优异口碑,所有演出票全部售罄。期间,剧组还赴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Children College小学等开展京剧讲座,受到青少年学生热烈欢迎。11月12日、13日,该剧在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国内首演。两场演出后,剧组成员与近百余位观众现场座谈,青年观众踊跃提问,主创一一作答,“演后谈”环节持续一个多小时。
一、实验京剧《浮士德》内容经典,形式新颖,联结人类共通情感,受到意大利观众热情赞誉
作为意大利VIE艺术节的展演剧目,京剧《浮士德》于10月8日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太阳剧院首演即引起当地观众高度关注。演出反响热烈,观众报以持久掌声和喝彩,返场谢幕均超三次,演员退场后,观众依然不愿散去,意犹未尽地谈论着精彩的演出。
艾米莉亚罗马涅剧院在演出后收到诸多观众的反馈邮件:“我从未去过中国,感谢《浮》剧让我有幸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这是一种令人赞叹的表演艺术!”、“终于看到了与西方戏剧表达方式完全不同的戏剧形式,熟悉的《浮士德》在中国古老艺术形式的演绎下焕发出不一样的生命力!”热心观众保罗·卢皮在剧组下榻酒店等候,邀请演员在宣传册签名并合影,他说:“我真的很喜欢这个演出,有趣震撼,让人沉浸其中!感谢你们带来如此特别精彩的演出!”
博洛尼亚大学阿迪桑尼教授表达了自己对《浮》剧的喜爱:“京剧的表演太吸引我了,充满了戏剧张力,演出形式多元,融入了很多西方戏剧的元素,非常精彩!”舞台剧导演弗洛莉蒂亚说:“《浮》剧的表演形式非常新奇,演员的表演很有魅力,身段动作表达情感很准确,悲喜剧的结合很有意思。”意大利著名舞蹈编导弗吉里奥先生与《浮士德》剧组交流时表示:“我从头至尾一直被演出深深吸引着,剧中东西方艺术元素的交融非常和谐,演员的情感表达极具冲击力,形体动作充满了丰富的内涵,无疑是高质量的演出。”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许颖说:“中西方合作的演出形式充满了新鲜感,是将中国传统艺术传播给欧洲观众的另一种途径。”她还热诚邀请《浮士德》2016年到意大利的9所孔子学院进行巡演。
中国驻罗马大使馆参赞张建达观看演出后表示:“这是一次非常好的中西文化的融合,以往京剧赴国外演出基本以武戏为主,无法让西方观众深入了解中国。但今天的演出在展现京剧表演艺术“唱、念、做、打”的同时把《浮士德》这个剧传达给了观众,很好地提升了观众的欣赏层次。西方观众在观看演出时通过故事体会到京剧表演的美感和其综合性的巧妙。”
二、交流访问活动多样,国粹艺术与外国青年亲密接触掀中国文化新风尚
10月9日,张凯华院长在参观摩德纳市政厅时,市长穆赞瑞利先生。热情表示,希望本次国家京剧院与意大利艾米莉亚罗马涅剧院基金会联合制作京剧《浮士德》能够成为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的新典范。
为使普通观众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知识,中国国家京剧院借此次巡演机会,与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意大利小学等合作开展京剧讲座及文化交流活动。10月13日,《浮士德》德国导演、中方导演等在博洛尼亚大学法学院为百余名学生开展京剧艺术讲座并介绍了《浮士德》的赏析看点。京剧历史讲述、身段形体示范、京剧乐队演奏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引起听众极大兴趣,增进了学习汉语的意大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现场掌声与笑声不断,活动结束时,学生们与剧组成员热情拥抱,不愿离开,一再表达对中国京剧再次来访的期待。
10月14日,《浮士德》剧组来到博洛尼亚的贵族小学——儿童学院,与孩子们亲密互动。中德双方导演分别介绍了京剧知识,“身段动作教学”、“京剧容妆体验”、“京胡音乐演奏”等环节掀起活动阵阵高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对京剧艺术充满好奇,跃跃欲试,两位画上京剧妆的孩子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活动结束,两个孩子还不愿卸妆,坚持带妆回家。该校教中文的黄老师说:“这样的活动太难得了,这些孩子可能从此就会爱上中国,爱上京剧!”
三、中、意、德三国团队精诚合作,将西方经典呈现为东方形态,探索京剧剧目中外创排、演出运营合作新模式
国家京剧院与意大利艾米莉亚罗马涅剧院基金会联合创排的实验京剧《浮士德》由中意双方共同出资、联合制作。中、意、德三国艺术家组成的创作团队以京剧艺术为本体,从导演手法、音乐设计、服装造型、舞美道具等方面融汇中西方审美需求,对这部宏伟深刻的题材精心雕琢。德国导演和国家京剧院导演共同指导;中方负责编剧、唱腔、服装;意方负责作曲、舞美、灯光;4名中方演奏员和3名意方演奏员共同完成音乐伴奏,打破了传统京剧乐队编制,融入西洋乐器、电声。全剧运用中国京剧传统的“唱念做打”艺术手法进行表现,将西方经典呈现为东方形态,不仅是一次中西方文化艺术的交融碰撞,也是“以中国语汇讲述世界故事”的有益探索。
四、中西文化合作演出模式,受到高校青年学子追捧,国内首演叫好又叫座
从意大利回国后,京剧《浮士德》于11月12日、13日在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上演,除众多本地观众外,还吸引了大连、上海、台湾等地观众专程赶来观看,各年龄层观众均表现出对该剧的巨大热情,其中尤以青年学生群体居多。两晚的演出后均设主创、主演与现场观众“演后谈”环节,原计划30分钟的演后谈,因观众的热情发言延至一个多小时,近百余位观众围绕京剧程式与西方戏剧表演体系碰撞融合、打破流派限制演绎西方经典名著、中西乐器编配等问题踊跃提问。很多观众还成了剧中演员的粉丝。
演出结束后,剧组不断收到青年观众热情洋溢的反馈,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90后学生王思雨说:“看了京剧《浮士德》,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好像戴上了剧中被施了魔法的项链,深深沉浸其中。”清华大学文学博士在读生罗蕾说:“在剧场看京剧很少,没想到一看就看到了实验京剧《浮士德》这样精彩的戏,决定今后有机会都会走进剧场看京剧。”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苏玥说“这出戏是我看过的‘西为中用’的戏曲剧目中表现最好的一部,所有表现手段都以人物为中心,演员突破了行当、流派的限制,服装上的创新也能寻到转化的源头,非常巧妙。”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陈刚说:“演出令人感动,《浮士德》的故事以前看歌剧比较多,改编成京剧让我非常好奇,但也觉得很困难。今天看了出乎意料,很棒!相信修改打磨后一定会越来越好。”
该剧合作方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剧院基金会主席瓦伦蒂专程来京观看演出,他表示,京剧《浮士德》在意大利的演出受到高度欢迎,场场满座,意大利剧评人、媒体均给出高分评价,非常高兴中国观众也能接受并喜爱此剧!(来源:中国国家京剧院)
上一篇: 国家京剧院赴英演出为“中英文化交流年”增辉 |
下一篇: 《杨门女将》震动利物浦城 巾帼传奇鼓舞不屈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