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
文化寻根:2016年港澳台大学生在中国美术馆文化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16-08-09 09:12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6-08-09

  7月22日,中国美术馆为来馆实习的5名港澳实习生举行了欢送会,分享他们一个月以来在中国美术馆工作与学习的点点滴滴,共同总结实习成果。

  “港澳台大学生实践活动”是文化部主办的内地与港澳台青少年文化交流的重点品牌活动,旨在促进港澳台大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加深他们对中华文化和祖国国情的了解。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艺术博物馆,中国美术馆自该活动创办以来全力支持并积极参与安排实践交流活动。2016年,负责接待香港大学生4人,澳门大学生1人来馆实习。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港澳台同学到中国美术馆实习,应当说,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寻根。”他表示,国家美术馆的藏品与展览,代表着国家的最高水平,是中国向世界对话的重要美术平台。这里展示的既有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有优秀的当代创作,无形中使来自港澳台的学子们置身于中华优秀文化的环境中,也置身于中国向世界对话的语境中。“所以港澳台同学们来到这里有一种亲切感,也很乐意到这里来实习。因为他们可以看到中国史书上记载的优秀作品,可以接触到当代优秀的艺术家,也可以和美术馆同仁一起研究、学习、工作,接待国际友人。我们刚刚举办的国际收藏保护修复的国际会议,她们都担任了大量的接待工作。”吴为山说到。

  在一个月的实习工作中,同学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个人专长,将在学校所学充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当中,她们勤奋好学、踏实认真,得到了部门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

  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杨紫彤与香港教育学院的李馥妤在中国美术馆艺术品修复中心实习期间,正值筹备、举办国家美术馆保存修复的国际探讨会,她们积极投入到文案整理、会务接待等工作,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出色地完成了校对、接待等任务。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欧阳德颖在研究与策划部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参与完成了“2016年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家作品展”的相关工作,从中收获颇丰。来自岭南大学的蔡悦嘉在民间美术部实习期间协助部门完成了多项民间美术收藏、展览筹备等工作,特别是协助完成了“香港李惠贞女士捐赠西南少数民族背扇精品展”的相关工作,还与民间艺人进行交流沟通,使其对于祖国丰富的艺术形式由衷赞叹。实习期间,来自香港浸会大学的吴嘉怡同学到京后,因心脏病复发,一直在住所修养,未参与实习活动,中国美术馆馆领导特委托人事处同志向她表示了慰问。

  为了丰富港澳台大学生们的实践生活,使她们充分了解首都北京的文化气氛,中国美术馆还特别为他们安排了恭王府、首都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文化机构的参观访问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吴为山在随后的采访中表示,此次文化实践活动的意义之一就是,实习生们能够在祖国的心脏首都找到一种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第二,他们通过学习切身体会到今天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状态,等他们回到成长的环境,也会宣传今天中国梦的理想。相信,他们从文脉和血脉当中体会到一种情感,这种情感也包容着来自异国的文化,多种文化的碰撞和激荡,会升华出新的思想和文化。

  实习生们纷纷表示,在一个月的实践活动中,既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艺术气息,又了解了美术馆的各项工作流程,开拓了视野,丰富了人生的经历,也对祖国的优秀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短短一个月的经历,是她们大学生涯中最宝贵的回忆。

  在欢送活动上,吴为山寄语到:“我想通过艺术的最高殿堂,通过美,通过文化,也通过你们这些年轻的学子,维系着全体中华儿女的文化情感,积聚着中国的力量。你们还很年轻,你们是未来的希望。相信,中国文化与美的种子播种下去以后,你们会更好地成长,在不久的未来定会成为社会的栋梁,并把文化之根的意识加以传播;相信,你们会引领更多人回归到中国文化的怀抱!”(来源:中国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