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1993年我国发生社会群体性事件0.87万起,2005年上升为8.7万起,2006年超过9万起,并一直保持上升的势头。2008年发生在我们贵州省的“瓮安事件”被视为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标本性事件”。其参与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冲突程度直强烈,造成的影响之深。此外,还有安徽池州事件、重庆万州事件等,这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不仅表明我国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底层积累的民怨不容忽视,而且表明我国一些地方在管理社会秩序有效性上出现的问题,瓮安事件集中暴露出当前一些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社会发展方式对群众利益的忽视与损害,暴露出尤其是一些基层执法者在执政理念、素质、手段上的错位与脱节,暴露出一些地方干部已经脱离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成为“只对自己负责”的特殊利益群体。通过这些群体性事件,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体制等各项体制改革和建设还不够完善,容易导致经济失调、社会失序、利益失和、心理失衡。这一时期是我国面临如何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的关键时期,如何开展好新形势下基层群众工作,是解决好社会经济发展与群众利益冲突及各种社会矛盾的关键。如何开展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部分领域的群众工作有一些新的探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群众工作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和较为复杂的时代特征,必须充分了解目前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找准问题的根源,才能寻找到标本兼治的方法。
一、当前影响群众工作和聚结社会矛盾的几个主要问题 1、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征地拆迁问题成了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直是地方政府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因为征地拆迁既关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又涉及到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工作难做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强拆和保护性施工等强制性的方法,导致了地方党群和干群关系紧张,上访案件剧增,群体性事件频发。拆迁原本是为了使城市生活更加和谐,然而,不时而见的强制拆迁却让城市生活变得紧张,但一些地方出现了暴力拆迁引发的流血事件屡见不鲜,如唐福珍事件、宜黄拆迁事件、株洲拆迁自焚事件等等。 2、城镇化带来的流动人口、干居民人口等半无业社会群体的不断扩大,在社会就业岗位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带来了许多社会治安问题,这些问题是困扰基层社会平安环境建设的又一大难题。部分人拉帮结派,形成黑社会组织,结党营私,利用黄赌毒等非法手段来敛取社会财富,危害社会和谐,甚至威胁政府。“这部分群众”的工作,光靠基层组织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借助于国家暴力机器来消化。 3、社会文化多元化带来群众思想多元化,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想严重,尤其是部分城市流动人口、刚被城镇化的新群体和农村新时代群众,其法律观念、道德观念、社会秩序观念等,在经济发展大潮中,在现代教育的缺失和不完善的情况下被冲淡,没有统一的意识形态和统一的目标要求,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较强公益心和社会责任感,甚至在语言和行为上随时冲撞着传统道德和法律底线,从而增加了基层群众管理工作的难度。 4、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带来的仇富仇官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拥有社会资源的人先富起来了,失地农民、下岗工人和城市无业游民,在应付经济通胀和确保基本生活运转的环境中,背负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和社会压力,时间长了就会引起严重的心里失衡,从而产生报复社会的心里和行为。如在2010年发生在广西、广东、陕西、江苏等地连续发生的五起校园血案中,有关专家从社会角度分析得出的三个结论,其中一个就是社会贫富悬殊问题。 5、腐败现象让群众对政府产生了信任危机,带来了基层干部开展群众工作的难度。个别部门在为群众办事过程中,还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有的基层部门还存在吃拿卡要现象,少部分基层干部没有转变工作作风,充分领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和工作宗旨,官僚主义作风仍然存在;一些权利部门工作人员不拿钱不办事,拿了钱乱办事,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对政府失去信心,产生抵住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基层群众工作的顺利开展。 6、社会管理的相对滞后。从宏观上看,中国目前已经进入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当前中国社会建设最重要的领域,主要体现在基本民生建设、社会安全建设和现代社会管理模式建设,它们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但由于社会建设相对滞后,无论是民生建设、社会安全建设还是现代化管理建设,其制度的建立和具体工作运转都还不成熟,也成了群众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方法和成熟的工作运作模式。
二、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建议。从目前我国基层群众工作现状和成因分析,群众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疑点难点问题,有来至于基层群众思想文化意识方面的原因;有来自政府工作人员工作方法、素质修养、和政治品德的原因;也有来自社会深层次的制度建设,社会管理制度不完善、不成熟等原因。为加快经济发展、加快社会转型,推动历史跨越,必须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创新工作方式,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为此提出以下几点粗浅的意见和建议:(一)认真做好三个结合 1、将群众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和谐就是通过矛盾的排查和化解,增进了解,促进谅解,最终到达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目的。目前,只有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基层社会经济建设,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积极引导群众树立发展目标,培养和谐思想,把心身投放在经济建设、家园建设和社会建设中去。 2、将地方发展与民生工程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及时解决被征地拆迁群众、社区低保户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就业和生存问题,消除社会弱势群体和实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全力减速社会矛盾的产生,及时消化社会问题孕育的土壤和根源,确保下步群众工作的顺利开展。 3、将群众工作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机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和最突出的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在维稳工作中,必须把矛盾化解与信访工作结合起来,与民生问题结合起来,与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和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对重点信访案件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扎实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尽心竭力做好工作,妥善化解疑难问题,努力为民排忧解难,确保不发生影响恶劣的大规模群体事件,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群众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三)实际工作中,应切实做到六个到位。
1、做好调查工作,做到事事了解到位。如对一个项目的征地拆迁问题,或一桩群众纠纷,一起在群众中影响强烈的问题等,都必先进行摸底调查,切实掌握群众思想问题的结点,找准疑点和难点,把握工作的重点,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切实掌握整个“事件全貌”。 2、做好策划工作,做到科学方法到位。在充分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矛盾的结点以后,要认真研究,科学策划,寻求简洁明快的工作方法,制定工作方案,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民事纠纷,都应做好详细的策划和充分准备。 3、做好宣传工作,争取群众理解到位。思想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军和建国工作中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前期的群众工作在于强化宣传攻势,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探测群众在想什么,用设身处地的方式去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用正面的思想去引导群众,不断提高群众的发展意识,强化群众的大局意识,增强群众的包容意识,最后达到支持发展,积极配合事情的处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4、站好利益立场,做到公正合法到位。无论是企业落地实施的征地拆迁问题,企群矛盾纠纷问题,还是群众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基层干部必须站在中间立场,公平公正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和利益纠纷,即便当时会有一方不服,甚至骂你,但时间长了,当时抱怨你的人,臭骂你的人最终都会敬佩你,因为在他的心目中你是公正的。相反,只要有尺寸偏颇,就会被群众误认为是优亲厚友,办事不公等,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5、做好平等交流,做到情感互动到位。用平视的眼光和心态与群众对话,以朋友和亲人的角色与群众拉家常,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和群众交流感情,自我缩小的形象反而会在群众心目中产生放大效应,群众敬佩你的人格,尊重你的为人,把你当亲友以后,群众工作就会开展得较为顺利。工作是党和政府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形象却是靠自己树立的,没有身后的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和工作历练,是树立不起高大形象的,但只要对工作用心,对群众用情,对难事用脑,群众工作也是会有更多更好的办法的。 6、做好善后工作,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到位。无论是城镇社区的弱势群体,还是被拆迁征地的群众,实际上他们最担心的不是解决目前的问题,而是担忧失去现有条件后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有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放在首位,只有解决其后顾之忧,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群众工作难度才会大大削减。(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全过程。在实施社会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深化“诚信政府、法制政府、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的四型政府建设。只有坚持“以人文本”的执政理念,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解决他们牵肠挂肚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不断完善社会管理,从而实现社会和谐。(数据来源:《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