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全面贯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任人唯贤、公道正派,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所以我认为:为政之要,在于用人。古往今来,国以人兴,政以才治。这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在我们国家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那么归根到底,就是要靠人去实现,要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作组织保证。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我觉得:关键在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那么怎样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个人谈点粗浅的认识,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干部队伍建设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关事业的兴衰成败。选人用人,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是一个根本问题。千秋大业,重在用人。所以,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历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立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同志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正是由于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干部问题,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人才,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的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同样,作为政府主阁部门的文化厅局,担负着培养高级文化人才的艰巨任务。文化系统不仅让人获得智慧,更重要的是获得对社会的适应性。要让文化滿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要完成这一光荣艰巨的任务,就必须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入手。
二、干部队伍建设中,必须全面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和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选好人用好人。选好人用好人,必须坚持正确的方针和原则,我们党的事业任重而道远,需要若干人继往开来。因此,培养和选用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就成了党的建设的永恒任务。江泽民同志指出:“广大中青年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希望,代表着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培养中青年干部工作,不仅要抓紧且要抓好。”抓好就是要在坚持革命化的前提下,选用具有专业知识的年轻干部担当重任。革命化和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统一起来就是德才兼备。尽管干部的分工和职责不同,工作特点不同,但是,作为党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必须具备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政治和业务素质,也就是德才条件。江泽民同志对干部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第二,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开拓前进,具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第四,模范遵纪守法,保持清正廉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觉拒腐防变,坚持反对消极腐败现象;第五,刻苦学习,勤奋敬业,不断加强知识和经验积累,具备做好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这五条要求正是体现了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同时又体现了新形势下党对干部的新要求,为我们选好人用好人提出了标准、指明了方向。我们文化系统在我国体制改革转企改制中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干部队伍普遍年轻,他们虽然普遍具备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但也存在着从政经验少,运用和把握政策不足的现状,这与文化所承担的任务和要求还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因此,我们应当立足现实,认真坚持和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的五个要求。选好人用好人,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干部的具体情况,全面准确地贯彻“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切实做到五个坚持。一是要坚持五湖四海,二是要坚持集体讨论决定,三是要坚持按照程序办事。不搞临时动议,不搞团团伙伙,不搞拉拉扯扯。只有用好的作风才能选出作风好的人。同时,要树立竞争择优的观念,不拘一格选人才。四是要注重实绩,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防止乱点鸳鸯谱而出现大材小用、小材大用、庸才重用的现象。五是要树立用人的效益观念,合理配置人才资源。这就要求选人用人要根据干部的自身素质,安排最合适的工作职位,实现干部素质与岗位要求的最佳组合。做到官适其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现实生活中的用非所长,是人才的最大浪费。选人用人失误是过错,埋没耽误人才同样是过错,有损于党的事业。因此,担负选人用人重任的组织、人事以及有关部门必须抓好自身建设。
三、干部队伍建设中,必须深化改革,激活机制。选人用人,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必须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适应。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深入,就要求进一步加快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激活机制,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用符合时代要求的制度保证选好人用好人。 1、要扩大民主,依靠群众选人 这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贯彻和体现,也是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治本之策。要继续扩大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主测评的力度,改进方法,提高质量,使更多熟悉情况的人参加干部的推荐、评议和测评工作,从而达到更客观更准确地反映干部的真实情况,反映群众的意愿,提供选人用人的决策依据。 2、引入竞争机制,好中选优 把竞争机制引入干部管理,是干部工作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竞争出人才,竞争出活力,竞争出正气。要继续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制度,促进干部队伍的正长更替和新陈代谢,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保证事业的连续性和开创性。 3、要强化监督、规范程序 加强监督是防止选用干部的权力滥用的重要措施,也是选好人用好人的重要保证。加强党内监督,从干部的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上,按照政策严格把关。任免干部,都要经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未经民主推荐的不提名,未经组织人事部门认真考察的不讨论,讨论时多数成员不同意提拔的不任命。切实解决少数人或个人说了算的问题。强化监督意识,要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把群众监督贯穿于干部推荐、考察、任用的全经过。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是这样,确立后备干部同样要遵守这个最基本的工作原则,都必须通过民主推荐。考察干部,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断增加干部考察的广度、深度和准确度,任用干部坚持群众公认,尊重民意,注重实绩。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是要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党的干部,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各级干部要在工作中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勇于承担责任,要谋事干事,清勤政廉洁,创造性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工作的新局面。只有这样做,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才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