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青海省文化馆:加强党员干部当代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2-10-16 09:07 来源: 编辑:张林林
信息来源: 2012-10-16

    一代明君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我们的祖先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是极为宝贵的精神遗产。时下,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贯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总是从中获取智慧、认识规律、把握方向。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当代知识和了解历史文化知识,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而且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社会活动规律,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运用到处理各种新情况、解决各种新问题上去,以此推动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一个人的文化知识是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历史文化常识,有利于丰富知识储备、提高个人素质,增进爱国之情,为走向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即便是党员干部中的高级知识分子、专业人士,所掌握的历史文化知识也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党员干部如何方便、轻松、快捷地了解和掌握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知识,是党的组织、人事机构必需认真思考的课题。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除了阅读书籍,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多途径营造学习氛围,高效率掌握学习内容,将不动的文字知识转换成生动的学习资源,这也将是势在必行的一项新型学习举措。通过多途径加强当代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教育,还要选取更具吸引力、更能激发党员学习兴趣并可以“学以致用”的历史文化知识内容,即中国、世界历史文化知识等等,以我国历史文化知识为主线,以实际国情相结合,选择语言简练、内容全面,具有参考性、指导性的书籍,积极要求党员干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奋读书。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我们每位共产党干部翻开党的历史会清醒的看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反“围剿”战争与土地革命战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个有一个取得胜利,都是为了解放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让劳苦大众过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时下,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正处在初级阶段,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任重道远。但部分党员干部中官僚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本位主义思想抬头,贪污腐败猖獗,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脱离实际,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现象十分突出。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干部当代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教育迫在眉睫。

    一、加强党员干部当代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教育有助于巩固党的执政能力尊重历史,重视历史。加强党员干部当代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教育,就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党员干部,以历史文化知识来武装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党员干部和“四有”人才,是我们党的事业开拓进取、后继有人、不断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邓小平同志倡导培养四有新人,旨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党员干部高素质人才队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懂得历史文化知识,学习和总结历史文化,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从而提升工作能力和执政能力,推进党的各项事业顺利发展,保证中国共产党永不变色。

    二、加强党员干部当代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有助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现象背后往往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内在联系,为我们认识和解决问题提供有益启示。加强历史文化知识、了解历史事件、掌握历史经验的教育,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和胸襟,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历史是现实的镜鉴。历史上关于治理国家与社会的思想十分丰富,包含着许多为政用人、做事敬业的深刻道理。尤其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实践中,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中披荆斩棘、不断开辟胜利道路,展示出了令人惊叹的勇气、智慧、力量和高超的领导艺术。这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长期传播、研究是分不开的,与确定正确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分不开的,与建立中国特色在社会主义制度是分不开的。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党员干部中决不能放松历史文化知识教育,要加大党员干部教育经费投入,扩大党员干部知识面,让党员干部认清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提高分辨是非能力、人民安全防范意识和解决突出问题能力。

    三、加强党员干部当代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有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要不断兴旺发达,就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放弃历史文化知识的教育等于背叛民族。加强党员干部对国家和民族成败兴衰、荣辱得失的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家庭、集体以及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的目的。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教育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并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领导发展地方经济、服务经济的能力,坚决执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路线方针,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不断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四、加强党员干部当代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教育有助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从当代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教育入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并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模范实践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上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坚持在实践中培养、考察、锻炼、使用党员干部,推动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五、加强党员干部当代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教育有助于提高工作效能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解决好各种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党员干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而提高党员干部能力水平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就是加强学习。党员干部不仅要成为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而且要成为管理、沟通、协调等多方面的“精英”。这就需要渊博的知识、多方面的才学,仅仅“专”远远不够,还需要在“博”上下功夫,而学习当代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就是做好“博”字文章的重要一环。各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学习完善丰富知识,不断强化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努力提高自身驾驭文化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干劲投入到各项工作中来。

    六、加强党员干部当代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教育有助于获取经验智慧 “不知过去,无以图将来。”一个不懂得关注历史的党员干部,不是一个合格的党员干部。培根也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学习当代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对于提高知识水平、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可以在“加快创新跨越、实现两个率先”的解放思想大讨论中,更好地总结社会发展规律,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增强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太多的内容值得党员干部去研究、探讨。党员干部要全面把握历史文化知识,特别要注意向文化先贤学习,感悟他们的情操品格,促进自身境界的提升,扎扎实实地推动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七、加强党员干部当代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教育有助于把握发展方向回眸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中国经过八十年代的“经济创富”、九十年代以来的“科技创新”,国家发展战略经历了一次次蝶变,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为标志,“文化创意”逐渐成为文化强国战略的核心要素。当前,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建设弘文尚德之邦的目标和任务非常艰巨,文化建设还存在较多问题,比如:文化建设基础不完善;文化产业总量太小,结构不合理;文化人才严重匮乏,后劲不充沛;文化发展规划滞后,方向不明确等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等等。这就需要各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正视问题和困难,准确把握发展定位,努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实现量和质的突破,进一步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视当代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学习,通过学习历史来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在总结历史经验中开拓前进,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学习和总结历史文化,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从而不断提升工作水平,推进党的事业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