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有三个层面,一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二是高扬国家改革发展事业精神;三是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荣辱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具有厚重的人民性,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在精神文明层面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整合群众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统领国家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有三个方面的思想觉悟、实践精神和工作作风。
一、坚定信念信念是对理想的执着。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党的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党的现实事业。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立足现实、投身现实而勿忘理想、追求理想。党的理想的构建具有科学性。它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原理之上的逻辑架构和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也就是说,共产主义社会既不是宗教虚幻的来世,也不是文学想象的天堂。共产主义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可持续发展、人们不断从困乏和愚昧中走向解放的最美好的现世社会。党的理想的实现具有阶段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在历史范畴上,属于共产主义社会。但是,由于历史基础所决定,目前,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当前阶段,需要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同人民群众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步一步地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党的理想的运动具有现实性。共产主义理论自诞生以来,作为一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学说,在西方理论界一直被边缘化。在一战、二战直至苏东解体,共产主义运动在国际资产阶级统治的薄弱地带形成高潮,但上世纪90年以来渐显走低。另一方面,国家已进入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特别是文化多元多样多变、思潮交流交融交锋。这种背景下,共产党员更应该坚信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性,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性,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更加忠于理想信念,保持思想上、觉悟上和行动上的先进与纯洁。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党员的人生事业都要靠理想信念的支撑和指引。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之际,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用一段十分生动的文字,从容镇定地表达了对中国革命的信念:“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7页]我们要学习这种远见卓识,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产生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克服艰难险阻,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也是党的巨大政治优势。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不为官、不为钱、不为利,前赴后继,赴汤蹈火,从容就义,真正做到了为信念而献身。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页]在长期执政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党员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有的甚至抵挡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而堕落为腐败分子,根本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 参见习近平《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党的独特优势》,求是杂志,2012年第15期]只有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不迷茫、不懈怠、不动摇、不折腾,最终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只有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充满活力和激情地工作与学习,不浑浑噩噩、不随波逐流、不当群众尾巴、不庸俗腐化,切实把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起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原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为党工作达38年,担任地委领导22年,经历了土地改革、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几十年如一日,勤廉履职。退休后甘愿放弃安享晚年,回家乡创办林场,又呕心沥血22年,建成近7亿亩的林场,履行了“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的承诺。杨善洲同志信念坚定,把人生事业完全融入党的事业,始终艰苦奋斗,始终创先争优,始终走在党的事业前列,毕生彰显出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杨善洲同志是全体党员学习的好榜样,共产党员都应该像他那样为理想信念奋斗终生。
二、坚守责任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坚毅而崇高的思想方式,能够使一个人建立起生活目的和认识自己的生活职责。奥地利当代精神医学家维克多·费兰克则说,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可以说,承担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义务和意义所在。维克多·费兰克认为,在现代社会,由无意义感和空虚感捏合而成的生存空虚,使现代人们看不清或看不到生命意义的原因所在。他告诫说,“一个人不能去寻找抽象的生命的意义,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殊的天职或使命,而此使命是需要具体地去实现的。”[ [奥]维克多·费兰克:《活出意义来》,三联出版社,1998年版,第92页]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员都以共产主义的思想觉悟将生活和工作的意义定格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任方面。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里写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地存在下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页]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斗争。” 雷锋在日记里也留有一段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中国共产党和合格的共产党员的责任感来自于谋求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世界和谐。归结起来,就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5页]在这个意义上,人民、全党和全体党员的事业统一起来,共产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就要建立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为中国特色会主义事业、为国家改革发展事业而勤奋工作之上。钟南山是著名呼吸病专家、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当非典疫病突然袭来时,时年67岁的钟南山,毅然以神圣的职业责任感挑起重担,奔赴抗击病魔第一线。他亲自抢救病人,反复开会研究疫情和控制方案,曾经连续工作38小时没合过眼!他参与会诊了第一批非典病人,主持起草了《广东省非典型肺炎病例临床诊断标准》,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组织医务人员沉着应对、科学治疗非典疫病,积极呼吁国内国际协作、共同攻克sars难关,以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战士形象出现在民众和病人面前。钟南山说,“很多本行业的尖子也许不是共产党员,但先进共产党员必须首先是本行业的尖子。”一直以来,他总是行走在中国医学征途的前沿,致力于消除疾病的祸害和恐惧,以实际行动阐释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使命。责任,就是使命。一个党员,入了党,就要对社会、对党的事业负起一种责任。党员强化责任,担当责任,就是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激发积极的进取心,始终保持对工作充满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党员都应该努力做到遵守党的纪律,履行党员义务,为党尽心;立足本职岗位,恪尽职守,为国尽力;强化服务意识,体现根本宗旨,为民尽责。
三、坚持奉献共产党员要在利益和意志方面服从于党的组织,对党忠诚,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指出,“党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我们党的思想和行动的最高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在每个党员的思想和行动中,都要使自己的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完全一致。”“一个共产党员,在任何情况下,能够不能够把自己个人的利益绝对地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是考验这个党员是否忠于党、忠于革命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标准 。”[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30-131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最大化是普遍盛行的社会规则。但是,遵照党章规定,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不仅如此,共产党员还应该不计个人名利得失,保持无私奉献的思想境界。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9页]。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求我们共产党员,一方面要矢志不渝于艰苦创业,一方面要舍身忘我于无私奉献。正如全国劳动模范徐虎所说,“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你来索取,我来索取,向谁索取?”那种不讲贡献、只讲索取的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相违背的,本身就是一种病态的人生价值观,与共产党员的价值观念和宗旨要求更是背道而驰。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全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员依然要坚持讲奉献,坚持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想群众之所忧,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需,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实实在在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把党的宗旨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员要始终坚持这个崇高准则,始终站在群众利益立场上,在坚持维护和发展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前提下,正确对待个人利益诉求,严格规范个人利益行为,妥善处理个人利益表达,以实际行动彰显一切忠于人民、扎根人民、奉献人民。要恪尽职守、鞠躬尽瘁。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责,扎实工作,做好每一件实事、小事、好事,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守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管得住手脚,挡得住诱惑。在关键时刻,要能够挺身而出,牺牲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要保持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真正做到坚定不移、矢志不渝,始终保持党员应有的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同时,要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特别是在大事大非问题上,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为党作出自己的贡献。要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和作风。永远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解放、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地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艰苦奋斗、兢兢业业、百折不饶、一往无前。 陈锋,驻文化部纪检组监察局办公室主任 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