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工会:发挥工会组织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3-08-21 05:26 来源: 编辑:张林林
信息来源: 2013-08-2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正式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党和政府长期的工作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又强调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存统一的,构建和谐社会是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这是对各级工会组织提出的更高、更新的工作要求。为此,工会干部要“常具和谐之思、常谋和谐之计,常为和谐之事”,重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特定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于工会成员之间“地位的平等”、“关系的相容”和“人性的关爱”)。(一)“平等相待”是形成和谐氛围的动因。职工群众是在认可工会章程的前提下,自愿加入工会组织的。因此,其成员之间应是平等的、相容的。从工会长期的工作实践看,“平等相等”是我们工作的永恒原则,也是工会工作取得成效的经验之一。(二)“鱼水关系”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工会是党领导下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为此,工会组织与广大职工之“鱼水关系”便成为构建和谐团队的独特优势。职工有心里话可向工会坦坦荡荡地说,有求助事能向工会直直白白地讲,有好建议当与工会推心置腹地提。工会干部“贴近职工、融入职工”的现实,为他们能成为“第一知情人、第一帮扶人、第一报告人、第一监督人”提供了难得的有利条件。工会组织和职工群众的相容、相知关系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扎实基础。 (三) “以人为本”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基石。“以人为本”地对待职工是正视职工主人翁地位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理念。主人翁地位的体现不仅仅是以称谓代之,而是要真正使职工对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前景有“知情权、建议权、参与权”。企业崇尚“以人为本”理念之目的,是使职工明确为企业承担的己任,亦让企业管理层不忘兑现职工的各种合法权益并为其提供展示智慧和潜能的舞台,从而使企业主体双方共享同等的政治权、工作权和效益成果权。所以,我们要求集团系统的工会干部要确立“工会领导不是官”的理念,而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群众的“守护神”。如果工会干部存在“做官当老爷”的想法,那么,职工参加工会的实际意义就荡然无存了。

    二、努力体现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主要取决于“工会与劳动关系的密切度”、“工会是劳动关系的协调器”、“工会是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推动力”)。(一)工会是社会劳动关系的产物。劳动关系是社会最基础、最深广的关系,社会之和谐必然体现劳动关系之和谐,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构成。工会发展的历史已告诉我们.工会是劳动关系的产物。追溯工会的起源,是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资矛盾、劳资斗争的过程中产生的。工会始终是在劳资关系中运行和发展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我国劳动关系的市场化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我国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工会已经成为调整劳动关系的最重要的社会团体。(二)工会是协调劳动关系的“稳压器”。马克思认为,资本与劳动是市场经济最为基本的关系,劳资矛盾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矛盾。现实生活中资本与劳动是构成市场经济的两个基本社会力量,而劳动与资本的平衡与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基本构成。对此,我们要求集团的工会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劳动关系的产物——工会,理应承担起协调劳动关系的长期任务,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协调劳动关系的手段是依法,“稳压”的目的是促使企业与职工双方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如果职工队伍不稳定,就难以有企业的稳定;企业不稳定,就难以有社会的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三)工会是企业民主管理的推动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实现“基层民主政治”。通过职代会和事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体现职工参与企业的发展权和自我权益的维护权。组织职工参与单位的管理,是增强职工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企业职工民主意识的确立和民主权利的行使,也是对全社会民主氛围的形成与和谐关系的构建起到推进作用。胡锦涛总书记曾简洁而深刻地对“和谐社会”进行过如下阐述:“和谐社会就是要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让大家都心情舒畅,让大家都愿意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努力地工作”。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为工会干部构建和谐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指明了方向。大家认识到,工会应根据党组织的要求,依法协调好劳动关系,使职工群众的心情舒畅,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奉献、为自身前程奋斗,为社会的和谐出力。

    三、忠实履行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中的神圣职责(主要体现在“强烈的维权意识、超前的维权行动、实在的民主管理”)(一)忠于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前提。《工会法》规定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主要职责。我们必须认识到:维权工作是由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各方配合、工会操作。工会力求从维护职工的政治民主、劳动报酬、安全保障、文化需求、技能培训等方面配合党委做好工作。可以说,组建工会就是服务于党的工作大局,是为职工而生、为维权而存、为和谐而立的。 (二) 源头参与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环节。主动维权是工会“贯彻党的意图、尊重职工群众、确立工会地位、维护和谐局面”的具体体现。记得世界劳工组织曾制定了“给工人带来尊严,给工作带来体面”的四项标准:一是“自由、公正、安全;二是“有体面有尊严”;三是“有足够的收入”;四是“充分了解企业情况,全面参与企业事务管理”。上述标准亦反映出劳工的直接需求。为了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我国的工会更应从维护广大职工利益出发,提前加入有关职工切身利益方案的研究和制定,及时向单位党政组织反映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党政工联席会议等方式,为职工说话,为群众办事。就当前看,必须重申依法办事的重要性。要重视扭转重《刑法》、《民法》,轻《劳动法》的社会偏见。一些单位领导层错误地认为,违反《刑法》、《民法》是违法或犯法,要承担法律责任;而执行《劳动法》只是“执行得好与不好”的问题。他们以为,“延长职工劳动时间,不发加班费”等有违《劳动法》的行为还不至于构成“坐牢”。此种偏见的蔓延,既使法律的严肃性受损,又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对此,工会要据理力争,促使全社会形成有法必依,依法必严的社会正气,以推进和谐社会的创建。(三)民主管理是激发企业内在动力的重要泉源。加强民主管理并非是企业主体双方单方面的需求,而是健全基层民主政治,形成企业价值观、增强单位凝聚力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工会要充分推动企业建立和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和事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真正把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落到实处。从职工方而言,要立足岗位、强化发展的意识,把加快企业发展作为内在责任和自觉行动;从企业管理层来说,要尊重职工的主人翁首创精神,着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通过依法、科学的民主管理,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使企业主体双方之间能协商共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才能有效营造“企业高层关爱员工、员工主动服务企业”的和谐局面。联系到我们集团,工会重视推进集团职工民主管理,能经常把上级工会的要求主动向党委汇报,求得对工会的支持。2003年9月,我们集团的职代会制度建立。至今,已通过职代会审议并表决通过了《集团职工聘用和劳动合同的管理办法》和《集团职工加强培训的实施意见》等涉及职工权益的有关提案。在总集团的带动下,所属基层单位分别建立和健全了职代会制度,为基层民主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渠道.

    四、努力凸现工会在推进先进文化中的有效作用(主要指“做好宣传工作、弘扬劳模思想、创建企业文化”三个方面)(一) 加强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我们感到,工会要注重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先进文化建设。我们集团作为广播电视宣传单位,对外,要向广大受众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远意义和创建的典型经验;对内,要加强宣传政策的学习,掌握好对外宣传的本领。同时,要组织各类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陶冶广大职工的情操,使之形成高尚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既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支撑力,又作为对外宣传的内在驱动力。(二)弘扬先进思想引领职工群众。职工群众作为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实践者、传播者,不仅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推动先进文化前进的主力军。为此,用先进文化引领职工、提高社会文明度至关重要。工会要借助“选树劳模、表彰劳模、服务劳模”的工作抓手,组织职工积极参与和谐企业的创建,广泛开展弘扬劳模先进、促进事业发展的活动。提升职工群众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以有效地推动和谐企业的共建和共享。(三)提升干部素质适应形势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工会要在构建中发挥有效作用,提升队伍素质势在必行。我们要加强学习,把握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审时度势、锐意进取,力求使我们的思想观念、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更加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促进共建、实现共享”提供坚实基础。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构建和谐社会中更有效地凸显工会“学习型、服务型、维权型、创新型”的组织形象,不断增强工会干部的个人魅力,在工会实践中有效地展示超凡的引导力、驾驭力、亲和力、感染力、应变力和公信力;在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创建中更好地发挥工会干部的聪明才智。

2008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