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第7期
“精街道、强社区”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带来新变化
青山区以“精街道、强社区、促服务”为主题,以创新社区管理、提升文化服务为改革目标,全力构建了基层社区“一委、一居、一站”的社区治理新体制,2014年被国家民政部确认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导、居民群众为主体、文化服务为内容”的多元化社区管理新格局,为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增添了活力。
一、“精街道、强社区”为示范区创建搭建了平台
青山区近年来不断加大文化事业的投入,为全区公共文化场馆的建设、服务水平的提高、人才队伍的培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社会效益正在显现。
1.“三个一千万”工程为社区改革奠定了基础
青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逐年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在2008至2010年间,先后投入了4000多万元,建成了文化馆大楼并对图书馆进行了扩建改造,使“两馆”的建筑面积、功能设置、服务项目、资源藏量等方面,都达到自治区先进水平,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和“国家二级文化馆”。与此同时,针对青山区文化站(室)场所面积狭小,服务功能不全等薄弱点,区政府2007年启动实施“三个一千万”工程,将其中的一千万用于社区文化室用房建设,此项工程通过三年多的建设实施,采取新建、扩建、整合和共建、共享等途径,为我区80%的社区改善了文化室的用房,各文化站(室)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和社区文化资源的分布情况,设立了不同风格和不同服务项目的文化活动功能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区居民就近参加文化活动的不便,为“精街道、强社区”改革奠定了硬件基础。
2.社区改革为基层文化工作带来了活力
青山区2013年“精街道、强社区”改革完成后,由原来的70多个社区调整合并为47个社区,从8个街道分流工作人员266人下层到社区工作,有效地增加了社区正式工作人员的数量。改革后出现的变化是:社区每年每户85元的管理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社区的文化用房通过有效地整合,不仅没有减少,反而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每个社区都强化了书记、站长抓文化的意识,都确定了一至两名兼职文化干事,都安排一定的时间从事文化工作。以2014年为例:各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逐步上规模、上档次,社区居民参加文化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加强,截止目前,已举办的基层文化活动已有近百场,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营造了很好的社会氛围。
3.党组织在社区文化工作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青山区“精街道、强社区”改革后,将社区党支部全部改为社区党委,在党委班子成员中还吸纳了辖区各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这就将社区范围内的单位资源和社区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各单位达成社会服务联抓、社区文化联搞、社会稳定联创、城市建管联做、经济发展联动的共识,形成了共同建设社区的合力。与此同时,社区党委由于班子成员的广泛性和总体人员的增加,就能有效地腾出时间思考文化工作,将文化工作列入社区党委的年度目标,使文化工作在基层的重视上、活动的组织上、居民的宣传和参与上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社区党委对基层文化工作重视程度的加强,为创建示范区文化站(室)的标准化建设奠定了很好的社会基础。
二、“精街道、强社区”对文化工作的启示
从青山区“精街道、强社区”改革后运行的一年多时间来看,责任、权利、义务进一步明确,有以下启示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进行理会和借鉴:
启示一: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做好街道、社区文化工作的首要前提;
启示二: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是推动街道、社区文化工作的根本保证;
启示三:提高各类资源的统筹水平,是提升街道、社区文化工作的有效途径;
启示四:强化社区干部与居民的沟通,是做好街道、社区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启示五:文化干部的责任心强弱,是做好街道、社区文化工作根本点。
九原区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工作部署暨现场观摩会
8月27日上午,九原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部署暨现场观摩会在麻池镇召开,全体与会人员参观了沙河街道黄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麻池镇文化广播综合服务站,会议交流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全面安排部署了下一步示范区创建工作。九原区政府副区长包晓虹出席会议并为麻池镇文化广播综合服务站揭牌。各苏木(乡镇)、街道,区属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以及区文体局全体干部参加了会议。
会上,区政府副区长包晓虹与各苏木(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单位签订了创建示范区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强调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障,是扎实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各责任部门、单位要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为九原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要抓好组织领导,抓好工作落实,抓好人才队伍管理和培养,加大宣传力度。
白云区召开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
近日,白云区政府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推进会,全面协调部署白云区下一步示范区创建工作。白云区政府副区长王凤强指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实现好、保障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快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要举措。2014年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关键一年,全区各单位、各部门,尤其是文化战线,要按照包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精神要求,围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继续加大公共文化事业投入力度,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共同推进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确保2015年底,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会上,创建示范区各成员单位汇报了创建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分配了创建示范区专项经费。
稀土高新区万水泉镇综合文化站被自治区文化厅
命名评为一级文化站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全国乡镇苏木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结果揭晓。在全自治区413个乡镇文化站评选中,稀土高新区万水泉镇综合文化站被评为“自治区一级文化站”。
万水泉镇文化站成立于2012年,文化活动场地1500平方米,与投资1000万元建设的万泉佳苑社区服务中心4000平方米大楼合署设置,文体活动广场10000平方米。站内设有公共电子阅览室(信息共享中心)、多功能活动大厅、书画室、健身中心、党员活动中心、农垦兵团历史文化展厅、雷锋展厅、青少年活动室、道德大讲堂、文体活动中心(含舞蹈排练室、棋牌室、乒乓球室)等,为辖区居民提供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打造亲民惠民便民的文化综合服务“一站式”平台。
近年来,万水泉镇文化站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先后成立了30多人的书画摄影协会、20余人的乒乓球协会、10个文艺团队、30余人的文化志愿者队伍、50人的威风锣鼓队和百余人的秧歌队、老年合唱团。文化站每周免费开放时间40余小时,为大家提供阅读、信息、演出、展览、讲座、培训、游艺娱乐、舞蹈排练、体育健身等服务,日接待居民100余人次。2014年,在全国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试点现场工作会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调研时,受到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和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等领导及专家的肯定和好评。
九原区召开文艺作品创作和排演研讨会
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
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九原区文体局邀请区内20余名优秀文艺工作者召开了文艺作品创作和排演工作研讨会。与会者就九原区文艺作品创作和排演工作的成就、问题及下一步努力方向进行了交流探讨。文体局长张建军提出了四点要求:一要科学定位文艺作品创作和排演的原则。要把打造优秀的文艺作品做为全区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讲好九原故事、记录时代变迁,赞颂人间大爱、抒发百姓情怀,打造叫好又叫座的文艺作品,不断培植精神家园。二要体现诸多元素。一是政治元素。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做到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二是九原文化元素。重点体现九原区边塞文化、黄河文化、秦汉文化、蒙元文化、西口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等元素。三是大众元素。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双脚踩在大地上、自觉走进群众中,把人民作为表现主体和服务对象。四是时代元素。聚焦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主题,聚焦全区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让作品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三要注重方法技巧。一是以小见大。既注意在大中取材,更注重以小见大,注重创意的精雕细刻、深入发掘,注重通过小人物、小事件来表现大时代,引起共鸣。二是以情动人。文艺作品创作和排演,要靠真情实感去打动群众,要靠“感情牌”去争取市场。三是以特创牌。通过优化资源、挖掘内涵,突出特色、打造精品,致力于打造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文化艺术精品。四要做到“ 三抓”。一是抓剧本。要“使尽内力、巧借外力”挖掘整理好的剧本,奖励获得表彰的优秀剧本的创作人员。二是抓基本功。“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冬练数九、夏练三伏”,扎扎实实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三是抓生活体验。“两馆一中心”要重视经常性的“采风”,让编创人员和演职人员能体会到时代变化的细微之处,体会到百姓的喜怒哀乐,真真切切感受到真善美和假恶丑,做到不生搬硬套、不华而不实、不曲高和寡。
东河区举办 2014年“真情系北梁·欢歌颂东河”
文化走亲暨第六届群众合唱节活动
为了丰富北梁安置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东河区在中心广场组织了“真情系北梁· 欢歌颂东河”文化走亲第九场演出暨第六届群众合唱节活动。本次演出共有8个群众文艺团队参演,演出了《和谐家园》、《让党旗更加鲜艳》、《走进新时代》等合唱曲目,展现了北梁棚改的崭新面貌,演绎民情民意,弘扬党风正气。整台节目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赢得了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石拐区召开示范区创建工作会议
为了加快创建示范区工作步伐,提高创建工作质量,石拐区文体广电局组织召开了创建工作会议。王旭东局长部署了下一步示范区创建工作,成立了对外宣传、文档管理、文体活动、项目基建、图书管理、综合协调等六个工作组,明确了工作职责。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迅速进入角色,确保石拐区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圆满完成各项示范区创建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