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简报第15期
发布时间:2014-10-17 10:04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4-10-17
襄阳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8月22日
副市长丁亚琳到宜城市督办示范区创建工作
8月13日,襄阳市副市长丁亚琳一行就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进情况到宜城市督检并指导工作。宜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云、副市长左继宏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陪同调研。
丁亚琳一行先后查看了宜城市群艺馆、图书馆和小河镇文化站,实地察看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并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希望该市在继续完善文化设施配置、加强队伍建设的基础上,不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形式,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宜城市副市长左继宏汇报了宜城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开展情况,并对照33项任务清单,将目前已完成16项、基本完成7项、部分完成4项、未完成6项,用详实的数据逐一向督检组做了全面汇报。
丁市长听完汇报后,对宜城市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她要求宜城市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深入研究国家政策要求,吃透上级精神,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作用,考虑地方群众文化需求,认真谋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建立符合宜城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制和机制,打造具有宜城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品牌;要开动脑筋,创新方法,引入民间资本,发挥社会力量,管理和经营文化事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要因地制宜,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公共文化人才,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解决专业人才队伍欠缺问题;要对照各项验收标准,加快公共文化软硬件设施建设步伐,确保各项创建工作任务按期完成并顺利通过检查验收。
保康组团赴大冶市
学习考察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为了有序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工作,8月12至14日,保康县文体新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孟学功和工会主任杨丽带队,县创建办全体成员、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直属单位负责人、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长等一行26人,赴大冶市实地学习考察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做法和先进经验。
大冶市是我省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单位。2013年高标准通过了验收,成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大冶市的基层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堪称全国一流,通过创建,实现了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目标。在大冶市,考察团参观了市文化馆、图书馆和在全省镇级文体设施中首屈一指的保安镇文化分馆等,详细了解了各馆的日常运作及免费开放、特色服务情况;重点了解大冶创建过程中各项设施建设、基础资料准备等一系列的细节性工作。大冶市文体局领导围绕文化建设制度化、文化设施均等化、服务内容系列化、服务主体社会化四个方面介绍了该市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的特色经验等。
学习考察开阔视野,借鉴落实启迪思路。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大家纷纷表示不虚此行,受益匪浅。一是对比先进差距大。大冶市的创建成果不仅为保康县提供了样本模式,而且使他们强烈感受到自身差距,过去那种自我满足、自我陶醉的心理优势荡然无存,令人幡然醒悟,更多的是在逼迫保康县创建办思考如何创新服务模式,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平台,提高该县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二是先进理念启发大。大冶市创建成功的背后,凝聚着无数的先进服务理念。尤其是大冶市主推的“菜单式服务”,将所有文化场馆的文体服务都用菜单的方式向群众公示,让群众有选择地参与活动,体现的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服务群众的先进理念,最为值得学习推广。三是扎实创建信心大。创建工作是硬任务,保康县今后,将学习大冶经验,联系实际抓创建。保康县创建办此次参观学习后表示,有决心、有信心,强化服务理念,扎实开展工作,全面推进保康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