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各地活动
各地活动
今年甘肃“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发布
发布时间:2018-06-06 16:00 来源:如意甘肃微信公众号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如意甘肃微信公众号 2018-06-06

  6月5日下午,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奉真,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63个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将在敦煌参展
  据介绍,甘肃省自2006 年全面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以来,在文化和旅游部的积极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截至目前我省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8项,涵盖非遗名录的九个门类,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93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851 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342项。有国家级传承人68名,省级传承人450名,市级传承人2256名,县级传承4911名,形成了完整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
  今年,甘肃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丰富多彩,共有200余项宣传展示活动在全省各地展开,省文化厅组织的主场活动将在兰州、敦煌、金昌3地分别展开。在敦煌市举办的传统工艺项目展有63个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参展,集中展示具有发展潜力,具备生产性保护示范作用的项目;传统戏曲会演选取了具有甘肃特色的16个戏曲项目参加会演,向广大群众展示戏曲保护成果。在省博物馆举办的研培院校学员成果展共征集了西北民族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开展非遗研培以来学员作品300余件(套),是甘肃省研培工作的一个集中展示。与此同时,我省六个国家级曲艺项目在天津参加全国“非遗曲艺周”活动。另外还将进行非遗周末大讲堂、非遗网络直播活动等。
  甘肃省文物局将在金昌市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
  今年遗产日甘肃省文物系统的主场城市活动将在金昌举办,由省文物局和金昌市人民政府主办,这是省文物局首次在兰州以外的城市举办遗产日活动。金昌市博物馆设有基本陈列“金昌古代文明”和“从贵族礼器到世俗用具——甘肃丝绸之路青铜器特展” “龙首高昂——中生代恐龙特展”“金昌民间古钱币收藏展”“金昌红色文化主题展”“馆藏书法绘画展”等5个临时展览。同时还将举办“陇右丝路寻珍录典——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活动现场还将举行节子舞、剪纸、制陶和面塑、泥塑、木偶制作等金昌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全面展示金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根据国家文物局部署,今年5月初,省文物局向各市州和省直各文博单位发出专门通知,对遗产日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我省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提供免费讲解,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实行免费开放,同时举办临时展览、有奖知识问答、免费鉴定文物等活动290多项,普及文物保护知识、扩大文物资源共享。各文物博物馆单位积极组织开展公开课、知识讲座、绘画和征文比赛、主题演讲、传统文化体验等形式多样的公众体验活动,吸引公众走近文化遗产,感受文化遗产魅力。
  今年甘肃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有哪些特点
  周奉真:今年我们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丰富多彩,共有200余项宣传展示活动在全省各地展开,尤其是主场活动,在兰州、敦煌、金昌三地分别展开,积极营造浓厚的非遗保护氛围。其中在敦煌举办的传统工艺项目展有63个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参展,传统戏曲会演有16个传统戏曲参加展演,在省博物馆举办的研培院校学员成果展共展出学员作品300余件(套),是我省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活动多。有展,有演,有讲座,有直播。除了省上组织的主场活动外,全省14个市州还将组织200余项宣传展示活动,全面展示各市州非遗保护工作成果。二是时间长。从5月初开始在庆阳举办的传承人对话活动,到6月底戏曲会演活动的结束,历时近两个月,从陇东到河西,活动区域广、时间长。三是节俭办活动。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我们坚持节俭环保的基本原则,在项目选定、现场搭建,都注重实效,力求做到节俭环保不失热烈,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努力实现“非遗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预期目标。    
  近期以来,社会各方对中国旅游标志图形铜奔马的名称有不少争议。请马玉萍局长谈谈对铜奔马名称的意见。
  马玉萍:铜奔马1969年出土于我省武威市雷台汉墓,同年12月与一同出土的铜车马仪仗队入藏甘肃省博物馆,属国宝级文物,其形象作为中国旅游的标志,具有极高的知名度。铜奔马作为文物入藏甘肃省博物馆时,按照博物馆工作规范,对其进行了建档立卡、编目登记入库。根据文物定名规范,结合其质地、形态、性质用途,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将这件文物命名为“铜奔马”。1971年,郭沫若同志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时,认为铜奔马的价值非常高,并推荐参加在故宫武英殿举办的全国文革出土文物展,在当时的送京文物档案中名称亦为“铜奔马”。在北京展出后,铜奔马还相继在欧美多个国家展出,名称均为“铜奔马”。1996年,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在对文物名称审核时,认为“铜奔马”定名规范,并将其鉴定确认为一级甲等(国宝)文物。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1969年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单位所有正式文件中均使用“铜奔马”这一名称,没使用过第二个名称。
  铜奔马作为我国古代艺术珍品,备受社会关注,许多专家、文化学者为其取了很多名字,有“马踏飞燕”“马超龙雀”“马踏飞隼”“飞马奔雀”“飞燕骝”“马神——天驷”等。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有“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两个名称,“马踏飞燕”最早是由原甘肃省文化局文物科科长王毅同志命名的,并因得到郭沫若同志的认可而得到广泛使用;“马超龙雀”名称主要是采用学者牛龙菲的说法,但是学界多不认可。1983年,铜奔马被评选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但是因为当时申报程序简单,是否下发过正式文件、文件中使用什么名称,我局及旅游部门多方查询没有结果,我们能见到的只有1983年10月25日《旅游报》以《天马被定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为题的报道和12月5日《人民日报》以《“马超龙雀”被定为我国旅游图形标志》为题的报道,“天马”“马超龙雀”等名称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并引发了诸多专家学者的讨论,直到前段时间,还有文章对有关名称进行讨论。
  根据国家文物局制定的《藏品管理办法》及“藏品档案填写说明”“藏品定名规范”,文物名称作为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确定,除非存在明显错误,一般不做改动。“铜奔马”一名已经使用了近50年,并被国际国内认可和接受,是享誉世界的明星文物,其名称不宜轻易改动。当然,文物的命名也是一个学术问题,现有的“铜奔马”名称不影响社会各界对它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如至于民间如何称呼某件文物,都是允许的,社会各方均可参与研究、各抒己见,这样既可以为收藏单位准确命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也有利于深入挖掘揭示文物价值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