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
千錘鑄輝熠 鶴慶銀器鍛制技藝亮相恭王府
發布時間:2020-11-04 11:05 來源: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 2020-11-04

  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以下簡稱:恭王府博物館)、雲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協同創新中心、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大理傳統工藝工作站鶴慶基地、雲南藝術學院共同承辦的“千錘鑄輝熠百煉承匠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鶴慶銀器鍛制技藝精品展”於2020年10月9日至11月9日在恭王府博物館開展。

  本次展覽從“挑行囊、走夷方”的敘事說起,在“匠”與“器”中向觀眾介紹鶴慶銀器鍛制技藝的歷史及傳承人代表作品。在展線中穿插“小錘敲、精雕琢”的動態空間,用“具”與“技”生動還原銀器鍛制所使用的工具及整個技藝流程。展廳中還構思新穎的用銀制茶具打造出一個現代茶室休息區,使人身臨其境體會到近年來傳統工藝融入現代生活的非遺保護路徑。

  銀的使用與制作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銀器的鍛制技藝蘊含豐富文化內涵。此次展覽的主角——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鶴慶銀器鍛制技藝,發源於雲南大理州鶴慶縣,那裡大街小巷遍布銀匠,人們稱之為“水鄉銀都”。這裡的銀匠以“小爐匠”的身份,通過“走夷方”的謀生方式,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並在長期汲取與吸收周邊各民族手工藝的同時,通過材料、工具、技藝流程的不斷改良和革新,造就了極富包容性與適應性的鶴慶銀器鍛制技藝,傳承千年依然煥發生機。

  2014年,鶴慶銀器鍛制技藝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8年,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的支持下,大理傳統工藝工作站鶴慶基地成立。在此次展覽的“傳古今、續今脈”版塊中,向觀眾介紹了大理傳統工藝工作站鶴慶基地基本情況,展示鶴慶基地在助力鶴慶銀器鍛制技藝傳承與發展的主要成果。

  作為恭王府博物館2020年度的系列活動,展覽還將舉辦以“傳承技藝、美麗中國”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對鶴慶銀器鍛制技藝傳承、發展與創新做進一步討論,以達“以研帶展、以展促研、四展三研”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