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和旅游科研工作成果专栏 > 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所科研建设
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所科研建设
天津市艺术研究所持续推动非遗口述记录工作
发布时间:2021-01-29 18:42 来源: 编辑:科技教育司
信息来源: 2021-01-29

  “口述记录”是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遗保护的常态工作,自2010年启动至今已坚持十年。从初期对国家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采录,逐渐扩大到70岁以上的项目亲历者的采访记录,其目的是更完整记录留存非遗相关文献资料。2016年—2018年,完成了传统戏剧和曲艺项目67名传承人的口述记录工作。通过集中对同一类非遗项目传承人、亲历者的口述记录,记录并还原历史发展过程的重要人物、事件、技艺传承与创新发展的节点等重要非遗档案。逐年的积累,为我市的非遗保护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也有效地弥补了项目保护单位在申报时对项目调研的不足,建立健全了非遗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后续研究及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供了内容保障。 

  2019年,天津市非遗保护中心启动了传统音乐和传统舞蹈类项目的口述记录工作,当年采录了24个项目41名传承人,拍摄照片近5500张,数据容量近50G。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采录工作一度受到影响,随着疫情缓解,2020年8月重启新的采录任务。采录工作实行项目负责制,每人独立承担3至4个项目,通过前期调研、围读文本、查找资料、梳理访谈提纲、电话沟通交流、实地访谈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开展传统音乐、传统舞蹈口述采录工作。各项目负责人以严谨的学术研究态度,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共完成20个市级项目38名传承人及亲历者的口述记录工作,拍摄照片9000余张,数据容量近150G。截至目前,市非遗保护中心共完成79名传承人及亲历者的口述采访,录制视频累计时长近160个小时,积累素材3T,整理文字逾70万字,搜集了大量项目历史资料、实物和老照片,为下一步的深度研究和编辑出版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天津市非遗保护中心将在口述采录基础上发起“天津民间音乐、民间舞蹈舞台创造性转化”示范工程,探索非遗分类保护和传承发展新路径。

供稿单位及撰稿人:天津市艺术研究所 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