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动态
第121期
文化部政策法规司改革指导处
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2012年11月20日
※部委动态※
文化部召开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大会
11月16日,文化部召开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大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传达了十八大精神,并就学习、贯彻和落实全会精神作出部署。蔡武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迅速在文化系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各部门、各单位要迅速制定具体学习计划方案,认真研读党的十八大文件,运用各种有效形式进行轮训,紧密联系文化系统改革发展实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全面系统理解党的十八大精神,把思想真正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来源:文化部网站11月19日讯)
※新品力作※
河北梆子《前门前》:以戏曲形式展现北京饮食文化
11月13日至14日,原创河北梆子现代戏《前门前》在京上演。该剧以政府斥资打造前门商业区为背景,讲述了北京老字号饮食文化如何继承与发展的故事。据悉,《前门前》首演之后,剧组根据专家、观众的建议,遵循戏曲写意的特点,将复杂的舞美变简单,给了演员更大的发挥空间。全剧集北京旅游文化和饮食文化于一台,用传统戏曲形式表现出前门大街的变化。在创新路与保名牌两种观念的碰撞中,阐释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折射出前门商业文化的丰厚底蕴与宏远前景。(来源:中国文化报11月16日讯)
※地方动态※
“山东文化共享工程创新运行应用模式”通过验收
11月15日,由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图书馆承担的2010年度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山东文化共享工程创新运行应用模式”,顺利通过文化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于2010年7月被列入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对形成覆盖全省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探索具有山东特色的“一站双网三平台的全功能服务模式”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专家认为,“山东文化共享工程创新运行应用模式”项目在国内同等研究中达到领先水平,其运营模式在国内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和示范意义。(来源:中国文化报11月16日讯)
陕西召开2013-2015年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规划研讨会
11月18日,陕西省召开2013-2015年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规划研讨会。会上明晰了未来三年,陕西将充分挖掘独特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资源,打造文化精品创作,同时还提出了重视精品生产,剧本创作是关键的问题。在图书出版方面,将加强重大题材策划。同时,规划上还要求各级部门要通过举办创作培训班、艺术作品展及各类比赛,促进舞蹈、美术、书法、曲艺、杂技、民间艺术、摄影等艺术门类的生产创作快速发展,力争在规划年内创作出一批精品力作获得国家大奖。(来源:三秦都市报11月19日讯)
※公共文化※
财政部75万元专项资金助建九江市数字图书馆
近日,财政部下达了九江市2012年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专项资金75万元,用于数字图书馆软硬件设备的配备。该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提升九江市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化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新的发展形态,该工程全面实施之后,读者只需通过借阅证提供的用户名和密码即可登陆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平台,查询、检索、下载各类馆藏数字化资源。同时,也可共享全国数字图书馆虚拟网络内的海量信息资源。据悉,这次工程总预算为150万元,由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各承担一半费用。(来源:九江新闻网11月19日讯)
※文化产业※
甘肃省加快建立特色文化产业体系
11月16日,甘肃省召开文化产业统计工作会议。据悉,甘肃将加快建立具有甘肃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在产业类型上重点发展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复合型、非公有型、外向型和高科技型的文化产业;在行业布局上重点发展出版发行、广播影视等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创意设计、数字出版等新兴产业;在区域布局上突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开展文艺创作基地建设;在市场主体培育上重点做大做强骨干企业,扶持培育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和民营文化龙头企业。(来源:甘肃日报11月17日讯)
※文化遗产※
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11月17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在题为《保护世界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十一五”以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深入分析了当前世界文化遗产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次会议上,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更新后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包括北京中轴线等45项文化遗产,它们分布于我国28个省区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会议还举行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授牌仪式。该中心设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作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保护的国家研究中心和总平台,将协助国家文物局推进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工作。(来源:文化部网站11月19日讯)
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筹建首个非遗传承基地
近期,北京市朝阳区非遗中心筛选出十余个非遗项目传承人参观了芳草地国际学校教辅中心,并召开了合作建立朝阳区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工作洽谈会。会议初步确定该非遗传承基地主要用于宣传和展示朝阳区非遗保护成果,同时利用每周学生来中心参与活动之机,组织非遗项目传承人进行课程面授,并依据学生的喜好和非遗项目推广的可行性,设计选取出一批非遗项目落户基地,形成常态教学项目,设立提高班,创编教学课本,达到深化和推广的目的。(来源:北京文化热线网11月16日讯)
※标题新闻※
◆成都构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便捷群众享受文化活动(来源:新华网11月15日电)
◆江苏张家港发布首个“书香城市”量化指标(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11月16日讯)
◆青海建成农(牧)家书屋4169个 提前三年完成建设目标(来源:西海都市报11月19日讯)
◆天津滨海新区举办文化产业与金融对接会 为企业搭建资源融合平台(来源:人民网11月18日讯)
欢迎将相关素材和意见建议发送至邮箱:ggfzdt@126.com。
报:文化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
赠有关领导同志参阅
主编:罗颖平 责任编辑:张沥月 联系电话:5988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