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动态
第122期
文化部政策法规司改革指导处
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2012年11月22日

※部委动态※
蔡武: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奖是文艺评价机制重大改进
11月20日,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获奖作品表彰会在北京召开,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为获奖单位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蔡武指出,正确的创作方向是艺术创作生产的根本问题,要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蔡武表示,2009年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奖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肯定,文化部决定把这项工作常态化,并修订和完善了评选办法。要充分发挥优秀保留剧目的示范引导作用,推动艺术创作持续繁荣发展;要学习优秀保留剧目的创作经验、学习优秀保留剧目的演出机制、学习优秀保留剧目的人才培养经验。(来源:人民网11月21日讯)
※新品力作※
《辛亥风云》:讴歌革命精神 再现百年历史
11月15日,中央歌剧院原创歌剧《辛亥风云》在京上演。该剧以时空倒转为讲述形式,表现了黄兴等革命志士推翻帝制、创立共和的曲折过程。整场演出以美声为主要表现形式,全剧共有12首歌曲,配以相应对白及旁白表达剧情,中间穿插舞蹈、武打等表演形式,整体艺术形式介于歌剧与音乐剧之间。歌剧的音乐既有大歌剧中描写和表现重大题材的宏大气魄,也有抒情歌剧中深入刻画人物内心情感和崇高生命精神的咏叹调。表演方面,导演王湖泉有意尝试区别于模式化的表现手法,用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的视角讲述当时的大事件。(来源:中国文化报11月21日讯)
※地方动态※
广西出台实施方案拟培育20万创意创业人员
日前,由广西文化厅牵头起草的《关于培育20万创意创业人员的实施方案》正式印发。这是广西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打造民族文化强区的重要抓手。根据《方案》,广西创意创业人员培育的重点是留学归国、外出经商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复转退伍军人中的自主择业人员,党政机关、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大中专毕业生中的初始创业者,个体业主。重点培育工业设计、信息服务、广告设计、现代传媒、文化旅游、节庆会展、动漫游类、培训教育、建筑设计、演艺和工艺美术等10个领域。(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11月21日讯)
重庆市渝中区创新实行公共文化服务垂直化管理体制
重庆市渝中区努力探索大都市核心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实行由区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对区属公共文化设施的机构、人员、经费、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考核的垂直管理模式,发挥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建立街区文化中心模式,二是创新文图两馆总分馆模式,三是探索社区文化建设标准化。同时,经费人员实行“两保障”:保障设施运作维护经费和社区文化志愿者工作补贴经费,保障志愿者招聘、培训、上岗工作的深入推进,实现了专人、专管、专业的目标。(来源: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11月21日讯)
※公共文化※
西安免费开放图书馆手机阅读数字平台
日前,西安图书馆手机移动阅读平台正式上线。只要拥有该馆借书卡,就可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免费观看图书馆的数字化藏书。该馆新购的数字化藏书多是馆藏纸本图书所欠缺的,未来将发挥互补效应。据悉,今年该项目已投入50万元,明年的投入额还将翻番,数字图书的册数也将在目前8万册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西安图书馆随后还将深入社区和学校进一步宣传推广移动阅读,同时探索更多的服务以满足现代读者需求,把文化惠民落到实处。(来源:中国青年网11月21日讯)
金华兰溪送戏下乡工程惠民生
近年来,兰溪市宣传文化部门积极开展“送戏下乡”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其主要特点如下:一是采取“政府买单、百姓受惠”的形式,各行政村不需要承担任何费用,由市财政给剧团进行补贴,让百姓在家门免费品偿文化大餐;二是送戏下乡与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相结合,每年送戏下乡都结合开展一些主题宣传活动;三是送戏下乡贴近百姓需求,市婺剧团通过前几年送戏下乡的开展情况,并根据百姓提出的建议,通过以晚上送戏下乡为主,以此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保障百姓的基本文化权益。(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11月15日讯)
※文化产业※
浙江之江创意园打造艺术类科技企业孵化器
近日,2011年度杭州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考核结果公布,之江创意园是唯一一家考核优秀的艺术类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之江创意园累计已为50多家企业免费提供科技项目分析和评估服务,协助27家在孵企业获得了137万创业资助资金。并已组织90多场沙龙活动,促进了高校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项目对接。同时,沙龙还走进高校,为在校师生提供创业服务,并通过沙龙引进13家科技企业入园。此外,园区通过营销模式、技术手段创新,积极探索新产业模式,实现设计创意成果转化20多项。(来源:中国新闻网11月19日讯)
※文化遗产※
苏州计划5年时间内保护性修复17座古村落
苏州计划在5年时间内对17个古村落进行保护性修复,并形成古村落保护长效机制。作为国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为推动古村落及古建筑的保护性修复,苏州已累计投入1.5亿元,对古村落实施保护工程。此次苏州将用5年时间完成对17个古村落的保护,在苏州形成格局优美的古村落群。同时将建起古村落名录制度、古村落保护利用评估制度、古村落古建筑的修缮技术标准等,充分利用古村落、古建筑,展示苏州的乡村文化。(来源:新民晚报11月21日讯)
※标题新闻※
◆辽宁:2.3万文化志愿者助推基层文化建设(来源:中国文化报11月21日讯)
◆重庆着力破解舞台艺术创作“四难”问题(来源: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11月21日讯)
◆海外华语电视媒体人共商中华文化走出去(来源:文化部网站11月20日讯)
◆中国海外追回文物入藏海南省博物馆并展出(来源:中新社11月21日讯)
◆江西艺术中心“抱团”实现跨越式发展(来源:江西省文化厅11月20日讯)
欢迎将相关素材和意见建议发送至邮箱:ggfzdt@126.com。
报:文化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
赠有关领导同志参阅
主编:罗颖平 责任编辑:张沥月 联系电话:5988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