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以创建示范区为抓手
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河北省秦皇岛市人民政府
一、基本情况
秦皇岛是中国唯一一个以皇帝名号命名的城市。下辖三区四县、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7812平方公里,总人口298万。先后荣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等几十项桂冠。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文化作为灵魂来塑造,作为精神来培育”的理念,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出一条符合秦皇岛实际的发展模式。
(一)加强载体建设,推进服务设施网络化。市级建有文化广场、玻璃博物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均为国家一级馆。四县三区建有5个图书馆、6个文化馆、7家专题博物馆、9个数字电影院。北戴河奥林匹克大道公园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十大体育公园称号。全市75个乡镇(街道)建有79个综合文化站。65%的村、80%的社区建有文化活动室。建设农家书屋856个。
(二)铸造名优品牌,加快服务供给品质化。列专项资金设立了“文艺振兴奖”。形成了以国际长城节、国际葡萄酒节为龙头,以望海祈福旅游文化节、孤竹文化节等为代表的地域文化品牌。四县一区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昌黎“三歌一影”走进上海世博,走出国门。建成京东第一家数字电影卫星地面接收站,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农村公益数字电影放映全覆盖。全面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建设,建成基层服务点2013个。实施了“政府买单,百姓看戏”工程。
(三)优化资源配置,力促服务方式便捷化。市政府与省文化厅联合印发了《繁荣秦皇岛暑期文化的安排意见》,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等大型文化活动35大项近300余场次。每年举办春节、“彩色周末”、音乐文化人等活动1782场。全市经常参加文体活动的人口占全市总人口43.2%。市图书馆率先在省内实现新型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更新和图书自动借阅系统安装,在河北省开办了首家盲人图书室。基本做到了“天天有演出,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常年不断档”。
(四)采取多种途径,强化服务队伍专业化。采取引进、发掘、培养等途径,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长期活跃在基层的文化人才队伍。全市现有基层文化社团504个,建立市、县群文培训基地177个。组建了市歌舞团、秦皇岛交响乐团等一批较高水平文艺团体。建立完善了学校培养、在职进修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人才培养机制。创造优厚条件吸引外来人才,先后建成了五凤楼艺术家工作室、赵贵德艺术馆等10余家工作室。
二、几点体会
(一)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前提。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打造文化强市的目标,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了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每年至少要听取一次文化工作汇报,主管领导经常深入文化部门调研,实地解决各类问题,有力推动了文化工作健康开展。
(二)加大投入是搞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几年来,我市先后投资13亿元建设了文化广场、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秦皇岛玻璃博物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市财政每年在预算中安排3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和300万元的文化事业发展资金及1300万元的支持文化事业改革发展资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所需市级配套资金全部到位并列入财政预算。2009年我市人均文化事业费支出居全省第一。
(三)政策支持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批对文化建设各方面具有长期指导意义的政策文件,制定了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量化指标。各级政府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对涉文的建设用地、资金、项目审批等均予优先考虑。
(四)社会参与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积极提高文化活动的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水平。通过文企联合、市场运作,多渠道、多方式吸引社会投资1.5亿元,启动建设了山海关民俗博物馆等一批文化设施;承办了河北省第二届图书博览会暨“阅读河北·书香港城”读书节等一系列文体活动;推出了《天下·山海关》等一批大型文化演出。
(五)加强督查评估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实行文化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建立了年度绩效评估制度、行风测评、群众满意度测评末位诫勉制度。对重点建设项目层层签订责任状,建立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监督,市委、政府督查部门督导,文化、发改、财政等部门联合验收的监督考核机制。
三、下步工作
这次秦皇岛市被列入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的下发,特别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为基层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标准和依据,符合形势发展要求和基层工作实际。我们按照30条标准要求对照已有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实事求是地编撰了《秦皇岛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目前我市已达到创建标准要求的有9条,接近创建标准要求的有8条,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创建标准要求的有13条。市委、市政府已下定决心,我们将举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全力以赴,圆满完成制度设计研究任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到2012年,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标准,并建立起长效机制。
一是实行课题式设计。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三宜”(宜居、宜业、宜游)滨海名城建设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完善《秦皇岛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做到重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进财政预算的“盘子”,重点文化项目进全市标志性工程的“笼子”,重大文化活动进全市品牌活动的“圈子”。
二是实行项目式管理。开展“求实创新年”活动,把创建的每一项任务都作为一个子项目分解,追求“三落实”(脚踏实地抓落实、下沉一级抓落实、带着感情抓落实),施行“1+1”责任机制(每一项重大活动、每一项重要工作、每一个重点项目明确一名责任人),做到创建日常工作抓经常、阶段工作抓具体、重点工作抓特色。
三是实行工程式推进。层层签订创建责任状,制定“流程图”和“时间表”。开展“五比五看”创建竞赛,即比思路,看被采纳了几个好建议;比能力,看在工作中破解了几个难题;比创新,看有几项任务在全国形成了亮点;比效率,看确定的工作是否按时或提前保质完成;比贡献,看有几项工作群众满意上级满意、为本市争得了荣誉。
四是实行台账式督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程验收督导组,依据进度台账,对重大文化项目实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市委、政府督查部门督导,文化、发改、财政等部门验收的监督机制,“以目标倒逼进度,以时间倒逼程序,以督查倒逼落实”,实地实时督导,提升整体执行力,以确保项目建设不走样,资金配套不差钱,人员配备不含糊。
五是实行绩效式考核。建立健全在党委领导下的宣传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把文化发展目标纳入我市《体现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实行“一事一主体、一事一考核”。强化制度建设,建立政策扶持、资金保障、人才支撑、考核评价等指标体系,用心构建“老少皆宜、各得其所、均衡发展、惠及全民”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享受真正溢于百姓笑脸上,也为我们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