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嘉兴市在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交流材料
发布时间:2012-09-28 09:27 来源: 编辑:信息中心
信息来源: 2012-09-28

浙江省嘉兴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杭嘉湖平原,境内南湖系中共“一大”会址,拥有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马家浜文化,为中国江南文化的发源地。嘉兴市下辖南湖、秀洲两个区,平湖、海宁、桐乡三个市和嘉善、海盐两个县,拥有镇(街道)73个,行政村(社区)1112个, 陆域面积3915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339万,新居民180万。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668.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财政总收入41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6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1520元和1670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1,城乡一体化水平整体较高。所辖五县(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前32位,三分之二的镇进入全国千强镇。嘉兴市先后荣获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市、首届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奖一等奖等称号;五个县(市)获全国文化先进县,二个区获浙江省文化先进县(区)。

近年来,嘉兴市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坚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基层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宗旨,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广大城乡居民基本文化权益。2011年7月起,市文化局在公益性文化场馆全面实现免费开放基础上,充分整合公益性文化场馆资源,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全面推进“文化有约”——嘉兴市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深化工程,通过提供免费培训、辅导、演出、讲座、展览、场地等公共文化服务,以“菜单式”预约形式引导广大市民亲近文化、体验文化、参与文化,打造优质快捷的公共文化服务新平台。国家文化部蔡武部长、杨志今副部长,省委宣传部茅临生部长,市委书记李卫宁,市长鲁俊先后对此项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今年7月25日,《中国文化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在这里,与文化真情相约—浙江省嘉兴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纪实》,详细介绍了此项工作。

一、文化有约,推动公共文化场馆践行服务民生的发展理念

公共文化场馆首先是一个建筑概念,只有当它和城乡居民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缩短场馆和城乡居民的距离,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城市的文化自信,这个建筑才真正具有了社会性和生命力。“文化有约”活动从践行服务民生理念的高度整体策划,着眼于“文化有约”统一品牌管理,充分整合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馆四个公益性文化场馆特色资源,推出了辅导、培训等六大免费项目和零距离赏宝等三大特色主题活动,全方位、多层面、免费提供给城乡居民选择。活动以“五个一”(每周让市民了解一周文化信息,接受一次以上培训,欣赏一场以上演出,听一场以上讲座,看一次以上展览)为基本目标,将公益性文化场馆打造成为普通市民“文化休闲的首选基地、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基地、提升文化素养的专业基地、文艺团队的辅导基地和交流文化成果的展示基地”。

“文化有约”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实现了文化场馆和城乡居民的文化互动。公共文化场馆不再不考虑基层群众的真实需求,盲目地把文化活动送到基层,而是通过一个可供选择的菜单式服务,由市民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化活动,提高了文化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推进了文化场馆专业干部和社会基层的文化融合。基层群众和业余文化团队不再为没有受到专业指导而感到苦恼。文化专业干部放下架子,主动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基层,开展辅导培训,开设讲座展览,努力提高基层文化骨干的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三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城乡居民的文化需求。任何一个嘉兴市民可以通过“文化有约”服务平台,表达自己的文化诉求,提出个人的文化需求,参与感兴趣的文化活动,没有任何的门槛,真正实现了文化服务民生的发展理念。

二、文化有约,打造公共文化场馆和城乡居民的零距离平台

目前,嘉兴全市建成市县两级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各类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28个、剧院(电影院)19家,镇(街道)综合文化站70个,特色文化镇23个,村级文化中心(室)1013个。除文化系统外,其他部门的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宫等公益文化事业也有了快速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校园图书馆510个,青少年宫8家,妇女儿童活动中心3家,科技馆1家等。建设初期的“文化有约”先从市属文化系统的四个馆开始起步,提出了“文化休闲何处去,文化场馆零距离”的口号,努力实现文化服务城乡均等、区域均等和身份均等的目标。

1.优势资源有效整合。“文化有约”第一阶段的活动,整合了四个公益性文化场馆的资源,通过人才互动、场地互补、宣传互联等方式共同携手为市民献上免费的“文化大餐”。图书馆充分利用乡镇分馆全覆盖的有利条件,率先在全市联动推进各项活动,实现所有公共电子阅览室全部对市民免费开放;建立数字图书馆,免费为读者提供电子版书籍、中国知网等专题项目的查询;建立新技术体验中心,展示高科技与文化、人民生活的沟通方式。文化馆发挥群文干部的专业优势,设置了少儿拉丁舞培训、民乐笛子培训、合唱与声乐辅导、少儿舞蹈与排舞辅导等多个项目,从音乐、戏曲、舞蹈、美术等多方面提供专业辅导;开设群文大舞台,为业余团队的集中展示提供免费展示平台和专业业务指导。博物馆充分挖掘内部资源的潜力,开设书画、科普展、瓷器展等多个展览,吸引市民走进博物馆;推出“流动博物馆”,把博物馆搬到学校、社区、农村;策划开展特色服务项目“零距离赏宝”,每月举行一次,每次限额15个人,由文博专家和收藏爱好者一起欣赏馆藏珍品。美术馆设立20多个培训、辅导项目,免费进入社区、学校为市民提供专业文化服务;开放美术馆所有场地,免费为市民提供展览所需的场地和技术支持,让普通市民走进美术馆,展示个人的才华。

2.服务平台高速便捷。先后建立了“文化有约”互联网(包括一个信息集成管理平台和5个二级网站)、手机和热线(包括中国移动12580和中国电信114)三大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各类文化资讯和活动信息,同时具备咨询解答、活动预约和意见反馈等功能,努力打造了一个信息畅通、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传播网络体系,便于市民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活动内容,安排文化生活。截至今年7月底,“文化有约”互联网平台已发布信息近3000条,点击量已突破31万。

3.品牌建设深入人心。将“文化有约”作为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深化工程的特色品牌,开展“文化有约”标志标识及宣传口号、画册、海报等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和整合工作,并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与内容整合在“文化有约”品牌下,形成较为完善的品牌活动体系,同时每月印制1000份《公共文化服务指南》,以资讯的形式汇编下一个月的重要文化活动,发放到社区、酒店等公共场所。每周免费向市民发放文化短信10000条,告知一周文化活动,进一步塑造了贴近市民、吸引市民的文化品牌形象,使公众在接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亲切感与信赖感,提高公众参与文化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文化有约,实现公共文化场馆社会效益最大化和服务优质化

文化场馆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上。“文化有约”活动设计之初就超越了简单的“免费”两字,更多地把着眼点放在了创新体制机制、充实服务队伍、丰富服务项目、改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努力在场地、项目、管理、服务、队伍、安全以及经费等各个方面切实加以保障,使城乡居民在良好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中享受真正的“文化大餐”,让公共文化场馆真正成为嘉兴市民的文化客厅。

1.场馆空间资源的再开发。为了充分发挥场馆对市民的吸引作用,我们提出了公共文化场馆的三个功能:一是免费无线上网功能。由文化局和移动公司签约,在公共文化场馆实现无线网络覆盖,为进入文化场馆的市民提供免费上网服务,任何进入这些场馆的市民可以利用随身携带的手机、电脑,无障碍免费上网。二是生活休闲服务功能。每一个文化场馆中都设置了休闲区,同时提供饮用水、免费资料等服务,方便市民在参与活动之余能有一个静心休息的场所。三是文化信息咨询功能。通过张贴招贴画、阅读架、电子屏等方式,方便市民在馆内了解全市,特别是本馆的文化服务信息。这些功能的实现,极大地提升了公共文化场馆的软环境。

2.场馆闲置资源的再挖掘。“文化有约”的可持续推进力不仅仅来自于一个开拓性的创意、一次吸引人的活动、一场高质量的展览,最为重要的是通过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展示与利用,全面激活其潜在价值,获得持续的文化吸引力和文化魅力。在以往的文化活动中,投资可观的一个展览在展陈一个月以后尘封仓库,创作多年的一个剧目在演出若干次以后曲散人终的例子举不胜举。为展示“文化有约”活动的多样性,探索有限条件下免费开放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四个馆通过“理”、“挖”、“创”等方式,对馆内的资源进行了认真的挖掘。通过“理”把仓库内历年来积淀下来的展览画框进行分类,共整理产生可以开展流动进基层的主题展览12个,场地9个,器材若干;通过“挖”协调了一批与公益性文化场馆联系密切的志愿者参与走基层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辅导、演出和培训;通过“创”在馆内建立了休闲区、学习区等场所,让每一个走进文化场馆的人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3.服务人员和项目的再动员。公益性文化场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场馆由政府拨款,使用的是纳税人的钱,理所当然要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但长期以来,有些公益性文化场馆的工作人员把自己视为专业干部,远离群众的文化需求,坐等基层上门,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比较淡薄,文化场馆的社会效益远远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文化有约”活动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研究文化资源价值阐释及呈现方式的时代性,文化场馆的文化功能跟当下城乡居民之间的互动,服务项目的与时俱进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提高问题,在“文化有约”这个主题下,业务干部和文化活动下基层、进社区等文化现象蔚然成风。

4.公共文化服务品质的再提升。一个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首先应该关注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了“强化要素集聚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彰显城市独特个性和文化魅力”以及“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社会管理,健全民主法治,切实保障公民权利,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强发展的普惠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指导思想,为文化的发展确立了目标。“文化有约”从四个方面入手,关注公共文化服务品质的提升。一是文化场馆的亲近化,逐渐成为城乡市民休闲生活的首选之地。二是文化服务的多样性,包括培训、辅导等六大类几十个项目供市民选择。三是服务内容的互动性,城乡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个性化要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四是参与活动的便利性,市民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手中有一个手机、一台电脑都可以实现参与的目的,非常便捷。

四、文化有约,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

1.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嘉兴市公益性文化场馆全面实施免费开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各地各部门的公共文化资源,协调“文化有约”的全面推进。各县(市、区)均建立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确定专人具体协调各项工作。同时,对全市公益性文化场馆进行调查摸底,掌握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开放、资源利用、为民服务等项目的实际情况。各公益性文化场馆成立免费开放深化工作小组,具体策划本馆各项服务内容,不断优化服务质量。

2.进一步完善人才队伍。充分利用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的专业文化人才,组织起一支认真负责、素质过硬、乐于奉献的服务队伍。将挖掘文化人才的触角向基层延伸,以图书馆乡镇分馆、各街道(乡镇)文化站为根据地,组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文化人才参与到“文化有约”活动中来。

3.进一步落实经费保障。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加活动、改善服务”原则,积极研究出台《深入推进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开放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设立财政专项补助资金,每年对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举办的辅导、培训、演出、讲座、展览等活动提供财政补助。各县(市、区)也建立相应专项资金,确保免费开放工作可持续运行。同时,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对公益性文化场馆进行捐赠和投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用于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文化有约”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