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辽宁省大连市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2012-10-08 11:01 来源: 编辑:信息中心
信息来源: 2012-10-08

大连市辖6个区、3个县级市、1个海岛县和4个开放先导区,常住人口690万,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工业、商贸、金融和旅游城市。曾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全球环境500佳、国际花园城市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被誉为“北方明珠”、“浪漫之都”。近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现代文化名城建设,扎实开展“文化设施建设”,创新开展“文化活动建设”,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的幸福指数,强化城市文化的影响力。2011年,大连市成为辽宁省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在文化部、省文化厅指导、帮助下,按照国家东部地区创建标准做调研、做规划,抓推进、抓落实,取得了阶段成果。

按照文化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标准》六大方面30项95个指标,结合大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重点针对今年3月下旬文化部督查组对大连市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督导反馈意见,大连市正积极推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全面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

(一)加强组织协调,为创建工作建立机制保障。大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区创建工作。李万才市长、朱程清副市长曾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推进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将创建工作纳入市政府对县区政府的考核指标,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各区市县、先导区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形成了政府负总责,部门牵头,区街配合,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

(二)加大财政投入,为创建工作提供资金保障。为示范区创建工作提供资金保障是今年公共财政在文化工作投入的重点,截至目前,已安排市、县两级财政预算3亿多元,还将投资10亿元新建大连历史博物馆和大连图书馆新馆。与此同时,严格管理、使用好中央拨付的创建示范区补助经费,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实处,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创建国家示范区带来的实惠。

(三)重视宣传,为创建工作营造舆论氛围。我们利用新闻媒体、路街橱窗、LED等媒介,加大宣传我市创建示范区工作。一是已经编制了18期工作简报,将创建工作动态及信息及时报送给文化部、省厅、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并下发给各区市县政府。二是在《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辽宁日报》、《大连日报》、《大连晚报》天健网、文化局网站等中央、省、市媒体上宣传我市创建工作。三是利用市人民文化俱乐部墙体宣传板、友好电影院橱窗、新开路和五五路拆迁围墙喷绘等载体做大幅标语宣传。四是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以及各街道(乡镇)、社区(村)等公共设施也利用多种手段宣传示范区创建。下一步还将继续利用路街各“大连导航”LED屏幕做滚动宣传。

二、攻坚破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启动以来,我市将示范区创建工作作为提升大连文化服务工作质量的重要抓手。先后成立了五个督查小组,到市内四区、金州新区、旅顺口区、瓦房店市、普兰店市等地,督导检查创建工作。在督查中,进一步强调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要充分发挥功能作用,同时积极宣传西岗区、金州新区的创建工作典型经验,在全市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大连市群众艺术馆新馆舍也正在按国家一级馆标准积极筹建中;各区市县图书馆、文化馆已按照国家一级馆和二级馆标准全部整改完成。中山区图书馆已确定在中南路区少儿图书馆原址扩建,文化馆在原址进行整合扩建;旅顺口区文化馆已确定在得胜街道(原旅顺剧场)进行改建;瓦房店市图书馆扩建已经达标,瓦房店市文化馆已经在东山新建;长海县文化馆已经新建完成。另外,各区市县图书馆、文化馆配备流动服务车、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已列入财政预算,正在配备过程中。

城市街道、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和社区文体活动室建设面积达标率、功能配备率目前已经达到95%以上,有的采取与开发商或邻近学校、企事业单位、部队共建共享的方式,切实满足城乡群众的基本公共文化需求。

在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方面,在保持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不少于3名的基础上,规范文化站工作人员每年从事文化工作不少于240天。城区街道综合文化站已由各区编办人事部门核编下文,明确3名以上人员,文化站长为领导指数。各行政村和社区全部保障了1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

经过整改和完善,按照大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整改任务落实率目前已经达到了90%以上。

三、固强补弱,全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一是新建图书馆、博物馆。我市规划在普湾新区新建大连历史博物馆和大连图书馆新馆,工程已于2011年底破土动工,预计2012年年底完成主体工程。

二是将文化惠民纳入实事项目。今年,市政府把“举办群众特色文艺基地巡演400场和夏季广场演出100场、举办70场面向农民工以及未成年人的艺术辅导和演出活动,建设5个图书馆敬老院分馆”等公共文化服务举措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中,进一步保障了城乡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逐渐形成“500米文化圈”。从市内重点区域开始,让每一位城区百姓就近享受高品质的文化服务。一是继续深入推进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场馆向社会免费开放;二是深入实施数字图书馆“一卡通”,少儿图书馆学校分馆建设工程,实现“通借通还”;三是重视和加强面向农民工、老年人、未成年人以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四是从市内开始,每个街道建立一处“市民大舞台”;五是逐步扩大学校体育场馆和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比例等。

四是积极推进免费开放。切实加强《大连市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实施和经费落实方案》的落实工作,严格市、县、乡镇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免费开放的经费补助专款专用。

五是为特殊群体实施针对性服务。采取政府采购、补贴等措施,保障和实现城市残疾人、老年人,尤其是农民工等群体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

六是创新课题研究。针对大连公共文化服务三个优势项目,我市相应成立了三个课题组,积极开展制度设计课题研究工作。一是《大连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村入户”模式》课题研究。通过探寻我市文化信息资源“进村入户”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经费来源、活动范围等情况,总结新形势下“进村入户”与“三网融合”技术的经验,提炼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目前该课题已经完成调研报告、研究报告,并进入制度设计阶段。二是《大连数字图书馆“一卡通”》课题研究。总结大连数字图书馆“一卡通”工程自2008年实施以来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机制运转等情况,分析特点与发展潜力,展望未来发展前景。三是《“打造文化大连”系列主题活动探析》课题研究。通过对“打造文化大连”系列主题活动发展历史、作用价值、生存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深入研究,总结经验和模式。后两项课题也已基本完成课题报告编撰工作。

作为全国首批创建示范区的城市是大连的光荣,机遇难得,责任重大。当前我市的创建工作正在迅速“升温”,还有大量细致艰苦的工作要实施。大连市将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优质高效的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为真正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拿出更加切合实际、更加惠民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