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2012-10-09 09:45 来源: 编辑:信息中心
信息来源: 2012-10-09

 

银川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辐射周边500公里的西北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市辖三区(兴庆、金凤、西夏)两县(永宁、贺兰)一市(灵武),面积9555.38平方公里,人口199.31万,其中回族人口45.96万,占总人口的23.06%。近年来,银川市着力打造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等10余项殊荣,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得到全面提升;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逐步完善,队伍不断壮大,保障能力全面提升,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城市文化品位、人文素质和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领导重视,保障机制制度化

银川市把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作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打造文化强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难得机遇,坚持立足实际、以创促建、文化惠民的总体思路,统筹兼顾破解难题、强化保障,走出了一条具有银川特色的文化强市之路。一是成立机构。全面统筹指导示范区创建工作,专题研究示范区创建工作。二是全面部署。明确创建指标,与各县市区政府和责任部门签订了创建目标责任书,层层进行了动员部署。三是加大投入。将公共文化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拨付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设立5000万元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四是健全机制。坚持每周碰头会、每月例会、季度工作汇报制度,定期召开创建工作汇报推进会,成立示范区创建工作督导组,坚持单月督查通报、双月会议推进,完善了督导检查、宣传信息及评分考核、经费管理等制度,确保了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二、攻坚克难,硬件设施网络化

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覆盖工程,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打造“城市十五分钟、农村十里文化圈”。一是提升市级设施水平。新建文化艺术馆项目已完成选址工作,目前进入设计阶段;市图书馆数字化改造项目列入市政府规划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设计方案,开工建设指日可待。二是完善县级两馆建设。永宁、贺兰县文化馆、图书馆新馆建设已于今年4月份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三区两馆建设已陆续开工建设。三是实现文化站全覆盖。今年新建改建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已陆续开工建设, 预计10月底前竣工使用。同时,通过资源整合、完善功能设施、加强规范化建设,启动了街道文化站改建项目,统一配备文化设备,规范管理,目前设备采购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标牌制度配备和设备分配,届时将实现全市26个乡镇和23个街道综合文化站全覆盖,满足城市居民的文化活动需求。四是扩大共享工程成果市级支中心积极依托32个对外图书流通点,积极扩大共享工程资源受众面,相继在宁夏女子监狱等单位新建11个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示范点,新建68个图书流通点,共享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五是加快电子阅览室建设今年银川市政府把建设156个公共电子阅览室任务确定为2012年为民办10件实事之一。其中:自治区财政补助资金152万元,支持建设20个公共电子阅览室,目前已进入采购程序。其余136个按照以奖代补的方式由各县市区建设。目前已完成高标准电子阅览室120个,其余建设任务已进入设备采购、安装阶段六是推进村级(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积极通过资源整合,加强村级文化活动室规范化建设,实施社区文化设施改建改造项目,力争在2012年10月底前,全市479个村级(社区)文化活动室实现基本服务功能健全、基本设施设备配套、管理人员经费保障、文化活动正常开展,规范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三、提升水平,服务内容品牌化

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升工程,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多样化、社会化,使老百姓得到更多文化实惠。一是扎实推进三馆一站免费开放2009年,银川市就启动并基本实现了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去年又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市文化系统开展了“文化服务质量提升年”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召开培训班、座谈会等形式,进一步对各馆站免费开放的内容进行了规范,对落实配套资金、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打造品牌服务项目进行了调研督导,以点带面,整体提升全市免费开放服务水平。二是不断推出公共文化精品力作。银川市坚持实施文化精品工程。自主创排的中国首部原创回族舞剧《月上贺兰》5年来在国内外演出近500场,荣获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剧目、文华大奖特别奖、中国舞蹈“荷花奖”等奖项创作的宁夏坐唱先后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金奖。市杂技团演出足迹遍布亚欧美54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每年在国内外演出550余场,荣获第五、第六届全国杂技比赛“银狮奖”。根据非遗项目改编的舞蹈《栲栳》荣获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三是着力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品牌。近年来,银川市启动了“踏歌起舞·幸福银川”文化工程, 着力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品牌,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荣膺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品牌的“湖城之夏·广场文化季”活动已连续举办九届,共组织各类广场文艺演出5000余场(次)、服务群众约500余万人(次)。银川市还相继推出了“中国·银川国际民间艺术节”、“相约星期六·百姓大舞台”、“农民工文化艺术节”、“书香银川·百姓讲堂”、“农民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品牌。2011年,市文化馆组织专业人员创排了18套民族健身舞,使民族健身舞成为了群众最为喜爱的广场文化活动品牌。四是用文化架起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桥梁。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农民工文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农民工文化服务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民工文化活动常态化、特色化。积极开展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总结推广金凤区工业集中园区三维服务阳光驿站的经验做法,满足农民工“两看一上”等基本文化需求。今年举办的首届银川市农民工文化艺术周活动深受农民工朋友的喜爱,促进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生活。

四、锻造队伍,管理模式创新化

大力推进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培养工程。研究制定了加强全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一是创新开展争创星级社会民间文艺团队活动。加大社会民间文艺团队扶持培育力度,全面推行社会文艺团队“星级化”目标管理机制,力争实现每一个行政村(社区)都有一支特色文艺团队的发展目标,有力鼓舞和调动了社会文艺团队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演出质量和场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社会民间文艺团队成为活跃社区、农村文化活动的重要生力军。二是招募建立社会文化辅导员队伍。为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来,银川市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组建了一支热心公益文化事业文化志愿者队伍,并从中选拔出百名志愿长期开展辅导培训活动的社会文化辅导员队伍,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重要补充,既充实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也为志愿者奉献社会搭设了平台,更好地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三是加大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文化队伍的服务能力,银川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启动了大规模培训基层公共文化队伍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对市、县、乡公共文化机构全体干部职工和农村社区管理人员、文艺团队骨干进行全员系统培训

五、立足实际,制度设计研究常态化

    紧密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围绕如何推进全市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体系化机制建设这一课题,及时印发了制度设计研究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在深入考察调研、总结多年群众文化活动经验、掌握群众需求及意见的基础上,撰写了《银川市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体系化建设制度设计研究报告》,并及时召集专家组进行分析讨论,初步形成了一批政策制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