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2-10-09 09:53 来源: 编辑:信息中心
信息来源: 2012-10-0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战略全局的高度,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鄞州作为历史文化名邑、经济发展先行地区,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实施文化强区战略,文化事业实现了从文化大区到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提升,现将示范区创建工作中期报告如下。

一、鄞州文化总体发展情况

多年来,特别是2002年撤县设区以来,鄞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重点,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和创新,着力构建设施网络广覆盖、服务供给高效能、组织支撑可持续、保障措施管长远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区先后获得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先进地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区等荣誉称号。在宁波市政府对各县(市、区)文化工作考核中我区连续四年位居第一,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综合评估连续三年蝉联第一。

(一)坚持公共文化网络建设广覆盖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区不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已建立起了设施齐全、覆盖广泛的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一是构筑新城区标志性文化设施网络。在鄞州新城区开发过程中,优先规划建设标志性文化设施,着力打造“三大馆群”。以区文化艺术中心、文化广场、区图书馆等为标志的高品位文化设施,总建筑面积51087平方米,居全省第一,其中区文化馆、图书馆均为国家一级馆;座落于新城区的宁波博物馆,占地面积60亩,采取市区合作联办模式,其建筑别致,获得国内建筑业最高荣誉“鲁班奖”,宁波博物馆设计者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同时还拥有布局遍布城乡的各类博物馆30座,我区荣获“中国博物馆文化之乡”称号;以区体育馆、网球中心、游泳中心等为标志的高端体育场馆,总建筑面积52215平方米,达到全国一流水平。二是优化城镇文化服务网络。在所有镇乡(街道)创建为“浙江省东海明珠工程”的基础上,结合新型城镇建设,自我加压,于2008年起启动实施“公共文化明珠镇”创建工程,以此来全面提升镇乡(街道)文化站综合服务能力。目前,拥有镇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20个,影剧院11个,镇级室内、外文化活动场地总面积分别达7万和16万余平方米。全区22个镇乡(街道)综合文化站100%达到省三级以上标准,其中特级文化站14个,为全省最多。三是完善农村文化阵地网络。2006年起在全区所有行政村实施“星光工程”。至2008年,409个行政村全部创建成星级村,村村拥有综合宣传窗、综合文化室、综合室外活动场地、综合体育健身路径的“四综合”文体设施。当前,我区以村(社区)为重点,启动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文化娱乐中心”,全面提升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二)坚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多样化

始终把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作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落脚点,立足基层、面向群众,丰富公共文化产品,扩大供给领域范围,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全面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一是公共文化“三大免费”服务走在前列“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免费巡演,被群众称为送到家门口的“文化大餐”,我区成为省市优质演艺市场示范地区;所有博物馆免费参观,已成为我区一个标志性文化品牌;图书馆免费开放,“图书馆城乡服务一体化工程”的实施,把图书服务延伸至区内各大企业、农民工集居地、社区、学校及部队,“汽车图书馆”服务模式为全市首推。二是地域节庆活动蓬勃开展。梁祝爱情节跻身“中国十大最具魅力节庆”,荣获“中国梁祝文化之乡”称号;王应麟读书节使读书成为新老鄞州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群众文化艺术节丰富和活跃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三是体育品牌赛事享誉全国。自2005年八一女篮落户鄞州,中国国际象棋国家队训练基地、国家花样滑冰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花样滑冰等级测试制度推广基地也相继落户鄞州。以世界国际象棋男女团体锦标赛和中俄对抗赛、世界女子网球挑战赛和国际男子职业网球挑战赛为代表的众多顶级体育赛事已形成品牌。四是文艺精品领域喜获国家大奖。近年来,我区精品文化创作硕果累累,据统计,全区各类文艺作品在各艺术门类比赛中获国家级奖项36件,省级奖项49件,获奖率居全市之首。近两年来,2件作品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共有8件作品荣获民间文艺“山花奖”、曲艺“牡丹奖”等国家级奖项

(三)坚持公共文化人才培养优质化

一是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按照《鄞州区社会事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与使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精神,引进了一批公共文化领域的经营、管理、策划人才。引进人才享受一次性补贴60万元和5000元/月人才津贴及其他优惠政策,2011年我们引进了影视名人马军骧及其创作团队,并兑现第一层次人才优惠政策。同时依托现有文化产业,对现有文化人才进行系统性、专业性的培训。二是加强文化站长队伍建设。镇乡(街道)综合文化站提升工程为抓手,进一步明确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工作职责和文化站长主体地位着重解决专职文化站长的配备、使用、待遇等问题,发文明确要求全区文化站长必须专职并享受正科级待遇,文化站长工作三年后正常退下来享受乡镇(街道)同级中层正职待遇,以保证队伍稳定、人才不流失三是健全基层文化队伍。重点加强文化管理者、文化从业者、文化志愿者三支队伍的建设,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门类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发挥基层文化管理员和指导员、骨干、文化能人的作用,培育发展农村业余文艺团队、文化示范户和文化志愿者队伍等,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目前,全区共有文化指导员54人,文化管理员近450人,文化志愿者15000余人。群众文体队伍共有1014支,其中业余文艺团队660支,纳入“天天演”业余戏曲团队23支,有近10支业余文艺团队“到甬城”、“进省城”、“赴大上海”、“跨国门”演出。

(四)坚持公共文化体制机制长效化

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突破口,强化政府主导、社会主体,努力推进投入多元化、服务外包化、运作市场化。 

一是坚持公共财政保障文化。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文化自觉,做到优先安排文化发展规划、优先保障文化事业投入、优先满足文化建设需要。2011年全区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1.3亿元,其中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2012年全区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安排1.87亿元,其中安排247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人均文化经费超过百元、达到125元。二是引导社会力量投资文化。充分发挥我区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丰厚的优势,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形成了以国有公共文化为主体、民间公益文化为补充的发展格局。在打造“中国博物馆文化之乡”中,我区积极利用民间力量,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鼓励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突出“民办政扶”,对民办博物馆实施优先供地,价格参照公益类用地标准;按建筑面积、投资额给予建设补助,最高补助额达400万元。实施“民享政补”,鼓励民办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财政按参观人数给予一定补助。目前已累计发放补助资金1167万元,受惠群众达350万人次,一千余万的政府财政补助资金撬动了民间资本近10亿元。强化“民营政管”,实施年度考核制,对民办博物馆的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展览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评。三是采取服务外包运作文化。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外包,对部分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项目、大型文化活动等,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以市场化方式来运作。“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是服务外包成功运作的典范。四是实行政企合作共建文化。在文体场馆的运行机制上,探索实施了“政府自建、政府直管”、“服务外包、委托经营”、“政府主导、公司运作”、“民间投资,政府监管”等模式。

尽管我区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离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要求和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如文化多样性发展还存不足,文化设施运作水平有待提高,文化专业人才较为缺乏等。我们将借示范区创建东风,推动文化改革发展更上新台阶。

二、示范区创建过程开展情况

自2011年5月文化部、财政部正式确定我区为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示范区创建工作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有序展开。

(一)领导重视。区委、区政府多次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进行专题研究、专题部署,2011年10月19日,区委专门召开由四套班子所有领导和各镇乡(街道)、区级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区委读书会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动员大会,专题研究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这两大主题,时任区委书记寿永年就示范区创建工作专门作了重要讲话;12月13日现任区委书记陈伟俊专门到区文广局听取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同时,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为组长、区长为常务副组长的鄞州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创建工作办公室,抽调了区委办、区府办、宣传部、文广局、财政局等骨干力量加入示范区创建办公室,确保示范区创建工作顺利推进。今年3月14日,区政府组织召开鄞州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会议传达了3月初文化部示范区创建城市市长研讨班的精神,安排部署3月中旬文化部的专项督查工作,并对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再推进。今年9年16日我区联手中央歌剧院新创大型音乐诗画《鄞地九歌》在北京展览馆剧场首演。本次进京展演规模大、档次高、影响广,《鄞地九歌》体现群众文化与专业文化相结合、中央演艺院团与地方业余团队相结合、现代音乐艺术与传统戏曲表演相结合,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地域性于一体,充分展示鄞州区经济社会和公共文化发展水平,展现鄞州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受到文化部、财政部及省、市、区有关领导和专家观众一致好评。

(二)制定规划。示范区创建规划历经数月斟酌研究,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区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讨论,于2011年11月11日出台了《宁波市鄞州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规划》,并进行了任务分解,示范区创建规划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目标,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构建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具有鄞州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结合推进示范区创建规划,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高起点高水平推进文化强区建设 全面增创鄞州文化发展新优势的决定》,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文化质量提升战略。

(三)建章立制。根据文化部、财政部有关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示范区创建过程管理精神,我们建立了定期会商制度,实行领导小组定期例会制度和重大事项会商制度。建立了联络员制度,由文广局分管局长担任,积极与省文化厅、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衔接与信息沟通,建立了示范区创建的宣传联络员队伍和示范区创建信息报送的考核机制。建立了经费管理制度,制订了示范区创建中央拨付资金管理办法,安排了示范区创建地方专项资金建立了督导检查制度,将创建工作纳入区政府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建立了信息报送制度,按要求向国家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创建进展情况。

(四)宣传发动。创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专门制订了《鄞州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宣传方案》。2011年5月,宁波日报、鄞州日报分别以头版和专版的形式积极宣传我区入选全国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对创建历程、目标规划、实施内容等作了深入翔实报道,掀起了全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热潮,并从该月起,每月一期编发《鄞州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简报》。今年3月,宁波电视台对我区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专题报道,并从当月起每月一期连续10期,在鄞州日报专题专版介绍示范区创建动态和进展。此外,我区三条信息入选2011年文化部《文化信息》,邱隘基层公共文化和区越剧团《杜十娘》登上央视舞台。全区上下形成了全民参与示范区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五)研讨交流。为迅速启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相关工作,2011年5月15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工作专家座谈会在我区召开,与会领导对我区创建工作提出了“责任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前瞻意识”四大宝贵建议。同月30日,省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心正式与我区签署为期5年的公共文化战略合作协议,借助高校专业资源,为我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2011年11月3日,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文化部相关领导和专家来到鄞州,与我区开展了一次文化主题联学活动,交流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示范区创建的认识体会。2012年2月20日,一场千里来鄞的“南腔北调”综艺晚会在邱隘剧院举行,邱隘镇文化站与有着“农民春晚导演”之称的辽宁省朝阳县雹神庙村农民李春军签订了一份南北文化合作协议,实现了南北草根文化对亲。今年3月文化部赴浙督导组督查鄞州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获得高度肯定。今年5月 “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由文化部、中央文明办主办,鄞州区人民政府承办。整个活动由启动仪式及大型歌舞表演、新疆蓝靛金箔—中国画·桑皮纸绘画作品展、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歌舞晚会和文化部机关“走、转、改”活动四部分组成。其主体活动—由全国31个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参加的启动仪式及大型歌舞表演得到了文化部领导和参与单位的高度肯定,央视等新闻媒体第一时间予以报道,扩大了鄞州影响,取得了圆满成功。

(六)保障财力。区委、区政府把增加对文化发展的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2010年投入1.97亿元,2011年全区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1.36亿元,2012年安排1.87亿元。从2010年到2012年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2011年、2012年区财政分别安排1500万元、247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三、示范区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按照文化部关于示范区督导工作精神,对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和创建规划,我们重点推进以下六方面公共文化工作。

(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我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扎实推进,基层服务点已实现全覆盖。一是健全完善组织管理。成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小组,做好设备设施管理、数字资源建设、读者服务和基层服务点的建设工作,制定了《文化共享工程节目收看利用制度》、《基层服务点管理制度》等。二是提供便利服务。在图书馆网站上设文化共享工程专栏,开展网络咨询服务,2011年上机人员56191人次;以汽车图书馆和流动图书馆为载体,开展文化共享咨询服务和专题活动,目前我区图书馆分馆达80家、汽车图书馆服务点达60个;在县级支中心鄞州区图书馆内,开展文化共享咨询服务和专题活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成为了群众学政策、学文化、学法律、学科技的“大课堂”。三是加强队伍建设。结合图书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分级分批开展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培训,2011年我区为基层文化员、业余文艺骨干开展免费菜单式文化业务培训33期,培训人员1500余人;组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培训6期,培训人员495人次。

(二)公益性文化设施实现全免费。我区始终把群众共享文化作为发展文化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丰富公共文化产品,维护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一是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年免费培训约25万人次,涵盖业务培训、理论讲座、技能培训、专业培训、室外辅导等。二是博物馆免费开放,参观年接待参观者约200万人次,被誉为“博物馆建设之鄞州现象”。三是图书馆免费开放,年接待读者168万人次。此外,我区还实行农村数字电影免费观看、“天天演”免费巡演、明州大讲堂免费听讲、漂流书库免费享用等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惠民举措。在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全免费的同时,我区12年教育、行政事业性收费也已实现全免费,成为免费政府。

(三)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扎实推进。在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全覆盖基础上,公共电子阅览室高标准推进,去年按照每个村(社区)15—35台电脑标准选择15个村(社区)进行试点,采用“政府主导、公司运作、全民共享”的模式,经全区统一规划、布点和实施,今年建成总数在110家以上。公共电子阅览室以服务外包方式组建公司负责电子阅览室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管理,实行从业人员统一培训、统一上岗、统一管理。经费由区、镇乡(街道)两级财政按共同投入。

(四)农民工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我区在册农民工达83万余人,主要集中在企业,我区以企业为重点抓好农民工文化建设,着力推进农民工文化家园建设。一是精心组织农民工文化活动。开展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召开现场推进会,创建工作典型档案汇编成册下发基层,目前有120家企业被评为标兵示范单位。开展文化进企业活动。每年深入到农民工聚集地和企业,开展送文化活动,每年送图书6000多册,送电影200场,发放文化等各类宣传资料10多万份,举办农民(外来务工人员)电影节等地方特色的农民工文化节庆。通过“企业杯”、“艺术沙龙”等文体活动,不断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二是着力加强企业文化阵地建设。推进镇乡(街道)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滨海创业中心、广博集团、音王集团、宝迪轮等设立的综合文化广场、家园舞台、文化长廊彰显特色。推进企业文化“五个一”工程建设,即设立一处职工文体活动场地、提炼一种企业精神、培育一支职工文体队伍、创作一首企业之歌、办好一份企业报刊(网站)。目前我区已建立各级“职工书屋”示范点120家,电子书屋100家,数字图书馆132家。三是努力培植优秀农民工文艺人才。组织全区外来务工人员才艺展演,挑选文艺人才成立区职工艺术团,拥有文艺人才90名,储备60多个节目。推进镇乡(街道)、大型企业建立各种文体骨干队伍,目前有130多个职工文体骨干队伍活跃在基层。

(五)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培训有序开展。为进一步提升全区公共文化队伍素质,从2011年开始我区利用两年时间,由政府买单,对区内公共文化队伍开展一次系统公益培训,培训对象主要是各镇乡(街道)文化站长、镇乡文化工作指导员及在“星光工程”创建中被命名的星级村落(社区)文化员,预计两年内将有1000余人参与轮训。2011年已举办培训班三期,300余人接受了免费培训。此外,我区加大文化馆、越剧团文艺骨干下基层力度,形成文化馆、越剧团文艺骨干定期、不定期下基层常态服务机制,打造融“培训、展览、辅导”于一体的艺术殿堂,力争培育一批戏曲、书画、音舞等为重点的文艺人才。

(六)课题研究进展顺利。认真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工作有关课题研究任务,省文化厅选定在我区设立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制度设计研究实践基地,并于2010年12月9日至10日,在我区召开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制度设计研究工作会议。今年3月文化部中期督导后,经与文化部有关领导和专家商量,决定委托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着手开展《文化志愿者制度研究》和《民间资本投资公共文化制度研究》两个新的课题,课题研究将更加紧密结合示范区创建和鄞州实际,为示范区创建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发展。目前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已完成制度研究初稿。

四、示范区创建下步工作安排

紧紧围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要求,以“普惠、均等、优质、领先”为创建目标,进一步落实创建任务,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提升和品牌的创建,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向高位发展,下步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抓基础设施提升

一是继续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明珠镇”创建工程。在做好我区文化项目规范建设基础上,着重结合小城镇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明珠镇工程标准化创建。今年完成钟公庙街道、集士港镇、云龙镇、横溪镇、东吴镇、龙观乡、洞桥镇、瞻岐镇等8个镇乡(街道)明珠镇创建验收工作。努力实现更高层次上的每个镇乡(街道)拥有一个文化中心、一个影剧院、一个休闲公园、一个文化广场,一座多功能室的目标。二是高标准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是国家新形势下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重大举措。下步我们将在全区更广范围内全面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要实现镇乡(街道)、社区和中心村高标准全覆盖,群众阅读途径更加多样便捷。三是高水平实施农村文化娱乐工程。2011年我区探索实施了“天天乐”农村文化娱乐工程,并在45个村(社区)建成集卡拉OK、电影、跳舞、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娱乐中心,今年将建成总数达110个以上。该工程实现了从“送电影下乡”到“送影院下乡”的跨越式转变,成为政企合作创新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典范,初步形成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比翼齐飞的发展新格局。

(二)抓服务供给提升

一是抓活动开展。实施“天天系列基层公共文化惠民工程下步我们将以“天天演”为龙头,推出“天天演”、 “天天读”、 “天天乐”、 “天天看”、 “天天听”、 “天天学” 、“天天练”等“天天”系列基层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完成注册“天天365”文化品牌,将“天天”系列打造成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81890”,使“天天365,欢乐在鄞州”成为常态。二是抓品牌项目建设。以品牌项目提升理念,创新机制、扩大效应。鼓励、引导全区各镇乡(街道)有重点地组织开展一、二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和品牌创建活动,在全区完善或打造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品牌。以质量为核心,提升“天天演”品牌内涵,以民众分享为主题,扩大“中国博物馆文化之乡”的影响力,以“时尚·快乐”为主题,打造城市音乐节,以“阅读·幸福”为主题,打造“书香鄞州”。进一步满足城乡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以此来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普及面。三是保障好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我区农民工主要集中在企业,要通过文化建设满足农民工精神文化享受的需求,为农民工融入现居地,建设和谐社会服务。下步,重点做好:第一,重新构架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使区镇两级更加自觉、主动地保障好农民工文化权益。第二,在总结原有工作基础上,提炼好、推广好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经验。以开展“新鄞州人”文化节、农民工文化之星评选等活动为抓手,强化部门联动和资源整合,不断拓宽农民工的文化供给范围领域。第三,研究农民工文化供给模式,不断激发企业文化自觉,全面增进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四是推进智慧文化建设。在深化网上博物馆、网上图书馆的基础上,推进“网上文化馆、网上名人馆、网上非遗馆、网上艺术展览馆”等于一体的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建设,着力实施智慧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电子技术、网络平台与文化结合,请专业团队全新打造一个鄞州文化网上便民服务总平台,实现文化资源网上整合共享,打造鄞州人的网上文化家园。

(三)抓瓶颈制约突破

一是突破体制机制。完善民间资本投资文化机制,在民办博物馆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出台新的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图书馆、美术馆、艺术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发挥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政府与社会力量办文化的合力。使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主体更加多元,产品更加丰富。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服务群众”的原则,积极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管理运行机制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完善“政府采购、公司运作、全民共享”的政府与市场共同推进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机制,探索创新大型文化产品购买方式和途径,支持采用“服务外包”等方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强化文化绩效考评机制,重点开展乡镇(街道)公共文化绩效评估及公共文体设施运作绩效考核。二是突破人才保障。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加大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力度,争取每年引进1-2名文化领域的领军人才。加强文化站长队伍建设,通过外引内育、上挂下派、选聘结合等方式,打造一支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镇乡(街道)文化站长队伍。强化基层文化指导员队伍,招聘一批文化工作热情高、文化素质好的人员充实到文化指导员队伍,重点做好村落文化指导工作。打造文化志愿者(文化义工)队伍,开展公益文化宣传、文艺培训等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