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贵州省关于推进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2-10-15 10:30 来源: 编辑:信息中心
信息来源: 2012-10-15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根据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方案》和《文化部 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紧紧围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方案,探索西部地区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全面推动贵州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就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到位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十二五”时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文化部门的首要工作任务。因此近两年来,在全省文化工作局长会上,就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了专门的安排部署,要求各级文化部门着眼全局,实现重心下移、工作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抓住市(州)、县、乡、村四级文化建设,整合力量、树立典型、分级推进,实现规模化、体系化,统筹城乡文化全面发展,实现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从而扎实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1、建立领导机构

根据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厅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厅长为副组长,直属相关部门和市(州)文化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文化厅社文处。由社文处具体协调、安排、部署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工作。

2、强化责任,落实到位

根据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方案》,将创建内容进行分解、细化,并纳入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十大民生工程》、《五十项重点工程》中,年初层层签定《责任书》,逐级分解,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纳入目标考核,明确责任、量化任务、规定时限。对创建内容建立了每月一报表,每季度一报告,每半年一督查,每年终一考核的工作机制,从而确保目标任务的按时、按质的完成。

二、贵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目前,全省有文化机构总数1966个,从业人员12520人。截止2010年,全省文化事业费达到91989万元,人均23.63元。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491万元,人均0.13元。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达到800.34万册,人均0.21册;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86.55%,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1.32%,贵州卫视在省内外的覆盖人口突破7.6亿,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较好保障。

 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新建了贵州省图书馆、贵州民族文化宫、贵阳大剧院等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2010年10月,投资4.3亿的贵州省博物馆新馆开工建设,是贵州文化发展的又一重要标志和里程碑。经过全省文化工作者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十一五”期间依托国家新农村建设五大工程中的两大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全省县级“两馆”建设从2002年至今,我省的“两馆”建设项目为105个,其中县级图书馆48个,县级文化馆57个,总计投入6811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作为国家“十一五”期间实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大工程之一,我省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1222个,目前已基本完成,总投入29328万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2002年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文化建设标志性工程,是一项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工程,是国家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二号工程,是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文化基础工程,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大的惠民工程。目前,全省已建各级文化共享工程点21114个,其中省中心1个,市级分中心2个,县支中心88个,乡镇点1150个、社区基层服务点204个和村级点19669个,总投入3亿多元。2009年9月贵州数字图书馆的正式开通,贵州省财政连续四年的持续投入1530万,目前已拥有中文电子图书290万种,中文电子期刊近1万种,名师视频讲座10多万部,硕士\博士学位论文100多万篇,近200家知名出版社的4000余部工具书,各类资格考试题库,覆盖小、初、高三个阶段20多门课程的试题仓库,世界上98%以上的古典音乐资源以及少儿科普知识和中华连环画、贵州府县志、贵州民国图书等商购和自建的数字资源库近20个,数据总量已达80TB截至2012年8月,贵州数字图书馆累计访问量已突破3200万人次,仅学术期刊和硕博论文的全文下载量就达700多万页,电子图书全文浏览量近2000万册次,文献传递超过150万篇建成农民文化家园1331个,约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7.68%;建成农家书屋7161个,约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36.5%;

2、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以“多彩贵州”为引领,采取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市场运作,吸引全省各族人民广泛参与,组织开展了舞蹈、歌唱、形象大使、曲艺小品等系列大赛,增强了人民群众对贵州文化的认知度和自信心,提高了贵州在省外国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组织开展了优秀剧目进乡村、高雅艺术进校园、春节大家乐“广场文艺活动”、常年的“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文化活动。

 3、文艺创作与生产不断繁荣

倾心打造、制作了一批展示贵州特色、展现贵州风貌的电视剧、电影、广播电视专题节目和综艺节目;出版发行了《沧桑之变—图说改革开放30年百姓生活》、《屯堡人》等一批独具民族特色的图书、音像制品;《苗族踩鼓》、《多彩贵州风·山里的日子》等文艺精品多次入选国际国内重大文艺赛事。组织完成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贵州活动周”演出。大型民族歌舞《天蝉地傩》成功入围“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并一举夺得“文华优秀剧目奖”、导演奖、优秀表演奖、舞台美术奖和音乐创作奖等,充分展现了贵州文艺事业发展的强劲活力。

    4、抓好公共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工作,促进公共文化设施开放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按照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和08年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精神,我省已全面实现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纪念馆的免费开放工作。各地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充分结合实际,按照文化部《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文化馆评估标准》的要求,制定免费开放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文化公共场地、设施、设备的免费开放。同时加强和改进服务方式,延伸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创建地方品牌,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通过设立分馆、增设基层服务点、流动服务站等方式,扩大开放的范围,为更多群众服务。进一步依托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室),深入开展好便民、利民的服务工作。

5、抓好首批全国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工作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周期为两年,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我省作为西部地区,文化部有明确的创建标准,这些创建标准是创建示范区在创建周期内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和最低要求,也是创建周期结束后对创建示范区进行验收评审的主要依据。遵义市去年申报首批全国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功以来,我厅主要领导去年9月亲自参加遵义市创建工作动员大会,指出首批全国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时间紧、任务重,要求按时、按质的完成创建工作。分管厅领导多次前往遵义听取创建工作的情况汇报,具体指导创建的各项工作。厅社文处多次组织相关专家到遵义,协助制定《规划》,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指导、帮助遵义市开展制度研究、制度设计,严格按照创建标准,开展创建工作,确保在创建周期内全面实现创建目标,完成各项创建活动。今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专家到遵义市进行督促检查,督导组对遵义市的创建工作给予好评。通过遵义市全国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工作,在制度设计、实践探索和理论提升,为我省其它地区创建示范区提供可借鉴、推广的经验。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努力方向

1、继续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

    市(州)级公共文化设施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来体现其重要性,特别是我省现共有22个市(州)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急需新(改扩)建,因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由于地州市级“两馆”建设的滞后,带来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断层,使得文化活动的开展、服务、资源建设、培训等多项工作受到一定的阻碍;县级“两馆”建设虽然在“十五”期间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全省仍有部份县级“两馆”达不到国家标准;由于我省地形地貌,使得“十一五”期间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超经费投入,至今仍有缺口;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由于没有中央资金的支持,近2万个行政村绝大多数没有村级文化活动室;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存在各地各级配套资金不到位等问题。

2、尽快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服务公示制度。公开服务时间、内容和程序,创造良好服务环境。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实行免费或者优惠开放。继续扩大博物馆免费开放,积极推动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国家综合档案馆向社会实行免费开放。

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把农村文化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保证乡镇综合文化站业务经费、村级共享工程服务点维护经费、农民文化家园运作经费等。对农村地区文化建设实行资金、人才、产品、项目等重点倾斜。培训农村业余文艺骨干,扶持建立和发展农村业余文化组织。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生产供给机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每年产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并确保质量和社会效率;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利用各种形式在社区、乡村、企业、校园、军营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鼓励影剧院等经营性单位以微利向基层群众提供各类文化产品;利用市场机制,拓宽公共文化产品选择空间,引导文化资源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有效流动。

3、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一定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如果把公共文化这一事业比如成树的话,那么人才队伍建设就是根,根有多深,树就有多壮。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是解决好两馆一站的编制落实、业务人员的进出问题、培训、管理、激励制度的建设等方面,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力争早日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的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