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陕西省关于推进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2-10-15 10:34 来源: 编辑:信息中心
信息来源: 2012-10-15

     去年6月,经过申报和专家评审,宝鸡市被文化部、财政部列入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名单,成为全国31个创建市(区)之一同时,渭南市的“‘一元剧场’演出项目”和铜川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建设”项目被确定为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年来,宝鸡、渭南、铜川市委、市政府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文化民生,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首要任务,强力推进。今年3月26日至29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第七督查组宝鸡市创建工作进行了督查。督查组认为,宝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成立了创建工作组织机构,建立了创建工作机制,示范区创建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主要工作

    作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部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直接负责部门,一年多来,省文化厅认真组织推进三市的创建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2011年6月青岛会议上,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与各省正式签订创建责任书,正式启动创建工作。会后,省文化厅立即将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向省政府分管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并于2011年6月28日与宝鸡市政府举办了宝鸡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启动仪式。省文化厅充分认识到创建工作不仅是三个市的事,更是省文化厅的事,是全省的事,三个市的创建成功对于推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科学发展上水平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是加强指导。为进一步完善宝鸡市、渭南市、铜川市的创建规划、宣传工作方案和相关制度设计研究方案,省文化厅成立了陕西省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由我省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相关领域的有关专家担任,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创建一年来,多次组织有关专家,召开座谈会,对宝鸡市、渭南市、铜川市的创建规划、相关制度以及制度设计研究工作进行指导,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使其创建规划更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同时,宝鸡市、铜川市还多次邀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国新教授实地检查和指导创建工作,李国新教授对市的创建工作表示赞赏,从如何体现特色、突出亮点,如何破解制度设计难题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加强督查。为确保宝鸡市、渭南市、铜川市按照既定的“时间表”、“任务书”完成创建任务,去年以来,省文化厅多次赴宝鸡、铜川、渭南加强对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督查,约见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听取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实地了解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现状,不断督促示范区(项目)创建的责任主体,要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按照文化部《创建过程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有亮点、有重点;有突破、有创新,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同时,为确保宝鸡市各项创建工作加力推进,5月21日,省政府副省长郑小明亲赴宝鸡检查指导示范区创建工作,针对创建中存在的问题,郑小明副省长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提高认识,抢抓机遇。二是夯实基础,整体推进。三是总结经验,示范引领作为创建城市,要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宝鸡模式”。

    四是有力支持。创建工作需要得到各方支持,需要获得更大的平台和更有力的支撑,省文化厅积极争取将宝鸡市、渭南市创建工作分别纳入省政府《关于支持宝鸡加快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意见》和《关于支持渭南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的若干意见》,同时与铜川市政府签订《促进铜川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文化战略合作协议》,从多方面支持帮助三市开展创建工作。同时,省文化厅还加强对三市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频度和范围:一是不断向省上主要领导汇报创建工作,引起他们的关注和支持;二是通过中省新闻媒体加大对创建工作的宣传;三是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不定期公布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四是在“陕西文化信息网”上开辟专栏,集中宣传创建工作。

    二、主要成绩

    作为全国首批、我省唯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宝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规划设计,增加经费投入,加大设施建设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深入推进创建工作。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对照创建标准,制定措施,狠抓落实,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新格局。

    一是保障有力。宝鸡市财政积极落实资金,按标准保障市级图书馆、文化馆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经费投入。2010年以来,市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均高于财政经常性增长幅度,尤其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石鼓阁、周礼文化主题公园等一批彰显华夏文明历史高地的重大文化建设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保障了示范区的创建工作。

    二是覆盖有效。宝鸡市全市共有文化(群艺)馆14个,公共图书馆13个,镇文化站115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1895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2个,乡镇、社区基层服务点213个。已逐步构建起以固定文化阵地和数字文化阵地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

    三是服务规范。宝鸡市14个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三级以上等级,13个图书馆有6个达到国家三级以上等级。市、县两级级文化馆、图书馆能够积极延伸服务链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和规范基本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改善,广大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四是供给充足。宝鸡市依托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基层文化活动。通过体制创新,有效加强对民办业余文艺团队的扶持与管理,促进农民自办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化。同时,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生产与供给,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多元化。截止目前,宝鸡市各项创建指标的落实率已达到50%,部分指标已经100%达标。

    同时,渭南市的“‘一元剧场’演出项目”经过创建,得到了“三个拓展”,即演出地域由渭南中心城市拓展到全市各个县区和重点乡镇村,逐步实现全覆盖;演出内容由秦腔戏曲拓展为民俗文化和综艺晚会;创建单位由市秦腔剧团拓展到县级剧团。实现了“一举三得”,即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后走向市场的“救生圈”;广大群众有戏看、常看戏、得实惠;党和政府文化惠民政治形象的充分展现。铜川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建设”项目经过创建,“零门槛、近距离、送服务、拓领域”的目标正在实现,馆对馆1小时服务圈,馆(分馆)对读者半径2公里服务圈或15分钟服务圈的体系已经初创。

    可以说通过创建,宝鸡、渭南、铜川三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文化民生,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首要任务,强力推进。三市的创建工作也在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几点经验

    (一)领导推动。主要领导关心重视是创建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创建伊始,宝鸡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宝鸡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重点、职责分工、工作机制和措施,把创建工作列入对各县区和各相关部门的目标考核。渭南、铜川也成立了由市文广局局长任组长,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三市均把创建工作列为政府重点工作,认真研究解决创建中的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创建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悦、副省长郑小明分别视察三个市的创建工作,并提出指导意见。渭南市“一元剧场”被写入201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

    项目带动。创建前后,宝鸡市先后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文化建设项目,投资近4亿元建成了彰显宝鸡周秦文明的标志性建筑——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和石鼓阁;投资2.6亿建成了周礼文化主题公园;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宝鸡民俗博物馆投资近亿元开建了宝鸡市广播电视中心。市图书馆新建和市群众艺术馆改建正在进行前期工作,计划年内动工。重大项目的实施有效地彰显了宝鸡市的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推动了宝鸡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上水平。

    (三)投入撬动。为支持三市创建工作,文化部、财政部分别给予三市600万元、60万元补助,这笔资金的投入,直接撬动了三市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幅度和频度。为建立总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公共文化经费投入机制。2010年至2012年,宝鸡市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分别为:8832万元、11998万元、16921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42.77 %、35.85%、46.27%,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渭南市出台《渭南市支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政策》,其中专门对“一元剧场”演出作出安排,明确要求把奖补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确保了财政资金稳定的扶持渠道。铜川市市委、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创建工作,为该创建项目安排专项购书经费50万元。

    (四)机制促动。科学合理的创建机制是创建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有力保障。创建以来,宝鸡、渭南、铜川三市相继建立了领导小组例会制度、信息联络制度、经费管理制度、督导检查制度、信息报送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对创建工作的过程管理,从而扎实推进创建示范区各项工作

    四、下一步工作

作为创建示范区,宝鸡市:一是在今年年内尽快启动市级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新馆建设,确保示范区在公共文化设施上具有示范性。同时,尽快改造青铜器博物馆原馆舍,加快推进宝鸡市非遗博物馆建设,以通过非遗博物馆彰显宝鸡市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二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使得宝鸡市人均文化事业费赶上全省平均水平;三是基层“两馆”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模式,同时配备流动文化服务车,实现固定文化阵地服务与流动文化阵地服务的有效结合。四是按照示范区创建的西部标准,尽快落实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并确保专编专用,专人专干。同时,加强对基层文化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专兼职结合的基层文化队伍素质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五是积极促使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和制度成果,在此基础上更加科学有效、统筹兼顾、协调有序的推进宝鸡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作为创建示范项目,铜川市:一是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吸引群众走进图书馆;二是充分利用媒体,扩大宣传,提高图书馆服务群众的影响力;三是针对基层图书馆服务设施落后现状,筹措资金,为基层图书馆添置必要的服务设备;四是加快图书编目进度达到在全市实现“一证通”的基本要求;五十落实责任,奖励先进,推进项目创建进度。

渭南市:一是在又有演出规划、运行机制、政策制度、经费支持、保障措施等方面已有运行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总结,行程具有推广价值的系统制度设计;二是继续加大财政资金对演出场次的补贴力度,确保示范项目更深入持久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