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批公共文化示范区集中评议汇报材料
发布时间:2013-09-16 14:47 来源: 编辑:信息中心
信息来源: 2013-09-16

  一、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全力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 

  开展示范区创建,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高度的文化自觉。基于对这一国家战略的深刻认同,长春市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将其作为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有效途径,写入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深入地开展创建工作。 

  成立领导机构,健全组织体系成立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任组长,11位市级领导任副组长,33个部门和县(市)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县市区都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创建机构,建立了覆盖全域的示范区创建组织工作体系。各部门认真落实任务,积极参与示范区创建,全市上下形成勠力同心抓创建的局面。 

  加强督导检查,落实创建责任。召开3次全市性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市政府与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签订创建责任状。成立制度设计研究、文化惠民、示范区宣传、设施建设和资金保障4个专题组、5个工作推进小组,深入各创建单位督导,形成周调度、月例会、季总结制度,扎实有效地推进创建工作。 

  建立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将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纳入市、县(区)两级财政预算,落实了城区年人均1元、农村年人均0.5元的群众文化活动经费,“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经费。市直两个图书馆的购书经费由每年700万元提高到1200万元。2012年,全市公共文化支出3.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0.64%。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15亿元,创历史之最。 

  二、落实规划,对标达标,全面完成示范区创建任务 

  严格对照国家标准,认真落实创建规划,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在国家验收组实地检查过程中,我市72项指标全部达标,其中69项优秀,优秀率达95.8%。通过创建,全面加强四级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置率和达标率均达到100%。组织电影节、书博会等文化会展活动,文化艺术周、社区艺术节、农民文化节等文化节庆活动,让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建设新成果,扩大群众参与的范围和途径。制定出台6个规范性文件和一系列服务规范,初步构建起基础设施标准化、文化活动品牌化、服务供给均等化、组织支撑体系化、保障措施具体化、评估机制科学化的公共文化生态空间。 

  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亮点 

  在总结创建工作时,共梳理出四个方面、16个亮点。 

  (一)强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1、加大财政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按标准我市应建文图两馆24个,创建前仅有10个达标,创建中,将建设任务纳入民生计划,与各县市区签订责任状,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通过新建、置换、购买等多种方式,高标准推进了文图两馆建设,24个文图两馆全部达标。乡镇综合文化站由原来的27个一举建成97个,历史性地解决了公共文化设施问题。 

  2、创新思维,形成社会自建、公建民助、民建公补相结合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以社会自建的方式先后建起了汽车博物馆、电影博物馆等;以公建民助的方式,吸引3000万元社会资金,建设了文庙博物馆;以民建公补的方式,建设了关云德民俗博物馆、彭祖述工作室等。多管齐下,加快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二)多措并举,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3、鼓励民营博物馆参与免费开放,延伸免费开放服务的领域。在全面落实“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的基础上,把民办博物馆纳入免费开放范围,制定《关于扶持民营博物馆发展的若干意见》,在经费支持、对社会开放等方面建立机制,鼓励其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通过扶持东北民俗博物馆、宇平工艺美术馆、宝凤剪纸展览等民办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 

  4、打造“欢乐庄稼院”,创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模式。按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采取政府牵头组织,以农民自办文化为基础,通过“送、扶、建”的方式打造欢乐庄稼院,每个庄稼院补贴5000元,为广大农民自办文化提供平台,实现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如达家沟镇连续自办20届农民艺术节,辐射带动周边特色文化乡镇建设。 

  5、免费发放购书卡,促进特殊群体参与全民阅读。2011年以来,在书博会期间,每年为低保户、农民工、残疾人、贫困大学生等特殊群体赠送购书卡700万元,现已发放1400万元。今年将增加150万元,达到850万元,并将坚持下去,让特殊人群获得实惠。 

  6、编制文化服务指南,探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便利性的新路径。编制公共文化设施指南,以电子文档的方式,以U盘为载体免费向市民发放;发放《长春市文化地图》3万份。 

  7、打造电影文化、汽车文化,探索特色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的新路径。长春是新中国电影和汽车工业的摇篮,为使电影文化、汽车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定期举办电影节、汽博会,组织开展电影歌曲大家唱、公益电影进社区、半价观影等活动。恢复长春电影制片厂老厂区历史风貌,建设电影博物馆、电影休闲广场、汽车博物馆、汽车主题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对市民开放。 

  8、发挥警示性文化遗产的作用,探索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与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的新路径。伪满警示性文化遗产是日军侵华罪证。为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这些文化遗产的作用,将其申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中小学生免费参观,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增添了新内容,注入了新内涵,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开展万人看雕塑”大型公益文化活动,丰富公共文化供给。定期举办世界性的雕塑比赛,汇集全球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三百多位艺术家的优秀雕塑作品,建成雕塑艺术馆和占地92公顷的公园,每年组织开展“万人看雕塑”大型公益文化活动,探索县(市)区、开发区办展模式,建成汽车区、净月区、高新区、双阳区雕塑园,免费向群众开放。 

  10、组织大学生“戏剧星期六”展演,实现校园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机结合。长春市的大学校园内活跃着40多个大学生戏剧社团,为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鼓励他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免费为其提供演出设备、演出舞台和专业指导,鼓励戏剧创作和生产。开展公益性戏剧展演活动——“戏剧星期六”,形成了稳定的观众群,实现校园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机结合。 

  11、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探索示范区宣传工作与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的新路径。为丰富中小学生暑假文化生活,尽快享受示范区创建新成果,开展 “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把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介绍给中小学生,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合理安排假期生活,创新示范区宣传工作与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的新路径。 

  (三)改革创新,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的新模式 

  12、开展试点,探索社区文化管理新模式。在绿园和朝阳两个区开展社区文化管理模式创新试点工作。绿园区建立驻区单位与百姓间的常态联系机制,与相关驻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书”,积极推进驻区单位文化资源向社会免费开放,共同开展文化活动。朝阳区选择公益性事业单位、文化社团、新闻影视等群体,以及辖区内的文化艺术知名人士,组建文化事业单位联合会,制定章程,整合驻区文化资源,实现文化资源共建共享,为社区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专业指导、展示平台和储备人才。 

  13、出台政策,探索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率先在全国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出台28条《关于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土地优惠、税费减免、文化活动补贴等8个方面的扶持政策。形成“五个相结合”的模式,即社会捐赠、企业承办、社团参与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活动模式,企业赞助、政府采购、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模式,社会自建、公建民助、民建公补相结合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招募人员、培训队伍、表彰激励相结合的人力资源建设模式,政府牵头、自办文化、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农村文化建设模式。形成了“政府引导、骨干带头、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科学管理”的新格局。 

  14、上下联动,形成全民创建的工作模式市人大常委会将示范区创建工作列为人大2012年议案,专题视察示范区创建工作。市政协成立课题组,深入研究长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5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出版《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书,并召开专题议政会建言献策。坚持“创建为百姓、百姓共创建”,通过组织“文化民生座谈会”、“文化发展与繁荣”论坛,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全市有近50个大中型企业和院校、215个文体协会、1162支群众业余文艺团体、3万余名文化志愿者参与到创建中来。 

  (四)加强培训,落实人才保障措施 

  15、加强培训,奠定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邀请国家示范区创建工作专家、学者,在清华大学、北京朝阳区委党校,举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题培训班,对县市区领导、相关部门、行业领导干部进行培训,为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创建局面奠定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16、强化队伍,基层文化队伍空前壮大。在全省事业编制零增长的情况下,通过对教育等其他系统编制的调整,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配齐人员,编制总数由80个增加到501个,每站达到3人。通过公开招聘,一次性配备文化专干308名,为全市所有347个社区配齐文化专干,全市1656个行政村都配备一名享受财政补贴的文化辅导员。 

  四、巩固成果,完善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水平 

  创建是阶段性的,建设是长期的。我们将实施“文化兴市”战略,打好文化发展、文化改革、文化惠民三张牌,巩固创建成果,做到力度不减、投入不减、热情不减,力争实现特色鲜明、区域一流、国内领先的文化发展目标,在巩固成果上,实施“一个工程”,做到“四个强化”,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一是实施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建设面向市民的文化信息集纳服务平台,打造长春公共文化服务的“淘宝网”。 探索解决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供”“需”对接的矛盾,提升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便捷性,提高公共文化资源的利用率。通过数字平台,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评估反馈机制,架起公共文化服务与广大群众之间的桥梁。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增长机制,设立公共文化专项资金3000万元,继续确保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人均文化支出高于本省平均水平。 

  三是强化服务效能。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基本完善的同时,把工作重心从以设施建设为主,向完善设施与提升服务效能并重转变,充分发挥现有公共文化设施作用,避免文化设施“空壳化”。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破解供不应求和供不适求的矛盾。 

  四是强化制度建设。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图书馆条例、文化馆管理办法、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等文化法规、制度。把创建期间的各项工作机制制度化、常态化,逐步完善按需定制配送服务、政府采购公共文化服务等制度,完善公益性文化单位服务标准。 

  五是强化规划指导和评估检查。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把公共文化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统一起来,在规划中直接明确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用地、网点布局、建设标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评价办法,把公共文化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深入开展评估、检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