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集中评议汇报材料
发布时间:2013-09-16 14:48 来源: 编辑:信息中心
信息来源: 2013-09-16

  秦皇岛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良好的美丽滨海城市,辖三区四县、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省级沿海经济区,有75个乡镇、2265个行政村、22个街道和159个社区,人口302万。 

  一、创建基本情况 

  两年来,我市把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作为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以创建工作为契机,围绕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目标,强化“抓文化就是抓发展、抓文化就是抓民生”理念,全面实施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旅游兴市、文化铸市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增编4人组建了创建办,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做到“三到位”:①规划到位,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高标准编制了《创建规划》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责任到位,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创建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层层签订责任状,并将创建工作纳入考核体系,市创建领导小组对县区和市直部门分别拥有50分、5分的扣分权;监督到位,市创建办、“两办”督查室实行月报告、季督导、半年总结、年度考评制度,创建中期市政府对县区政府写信督导,市人大、市政协多次对创建项目进行调研督导。建成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了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和需求,达到国家30条创建标准和72项验收指标的要求。 

  二、创建规划落实情况及成效 

  两年来,我们严格按照国家创建标准要求,全力做好 规定动作”,着力在出精品、重实效上下功夫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 

  落实国家文化设施建设要求,编织了以市级“三馆”为龙头,县区“两馆”为纽带,以乡村文化设施为基础的网络体系。市级在原有文化广场、图书大厦、广电中心、报业大厦、奥体中心的基础上,建成了玻璃博物馆,启动建设了市博物馆建设市图书馆、市群艺馆均为国家一级馆。区四县新建3个文化中心,建成5个文化馆、6个图书馆,均达部颁三级以上标准。建成1个少儿图书馆,7个数字影院新建了海港区、山海关区、卢龙县“两馆”80%的行政村、83%的社区建成文化活动室,96%的村建成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实现了县区数字影院、乡镇和街道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全覆盖。 

  (二)强化文化服务供给,确保人民群众普遍受益 

  送文化、种文化、育文化相结合,着力推进文化服务便捷化、经常化。市县乡村四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受益群众达720余万人次。建成京东第一家数字电影卫星地面接收站,实现了每村每月放映1场公益数字电影的目标,年均放映电影28000场次;实施“政府买单,百姓看戏”工程,年均演出150场,观众达30多万人次。实施“政府补贴、文化惠民”工程,相继引进国家京剧院等国内一流演出团体来秦演出,市民以成本价50%的低票价欣赏高品位艺术演出。各级文化部门年均组织“城乡文化走亲”、 “广场艺术节”等各类演出7000多场次,实现了“天天有演出,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常年不断档”,全市经常参加文体活动的群众由43.2%提升到60%,人均参加文体活动的时间每周超过5小时。着力创作文艺精品、培育文化品牌, “国际长城节”等已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品牌。“秦皇望海祈福文化旅游节”荣获“节庆中华奖”创意奖,“七夕中华爱情节”荣获中国十大节庆品牌。大型现代评剧《家住长城头》获国家优秀表演奖,《海誓·南戴河》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秦皇岛传奇》获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动画片奖。成功推出《海上生明月》等大型剧目。全市191个项目获省级以上奖励。市、县两级文化馆、图书馆流动服务车配备率达100%,“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志愿服务优秀服务项目”。 

  (三)强化要素支撑保障,确保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各级财政投入3.27亿元,设立各类创建专项资金5200万元,2012年人均文化事业费50.1元,位居全省第一,比创建初期的18.9元增加了31.2元。全市基层工作人员达到2900多名,市级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70%,县级占80%。采取“聘用制、签约制”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了市歌舞团,解决了小海燕评剧团演员不足的问题。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组建了青龙满族自治县小西藏艺术有限公司等10个民营专业艺术团体。组建文化社团504个、艺术家协会10余个。积极引进、培养专兼结合的文化人才队伍,基层工作者和文化志愿者分别增加了1.9倍和9.7倍。长青剧团排演的《白毛女》选段,央视《文化视点》、《小崔说事》栏目给予报道。着力增强技术支撑,市图书馆在全省率先开通自动借阅系统,建立了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和数字博物馆,全市长期使用“手机阅读”用户达3.28万人。 

  (四)强化社会力量整合,确保公共文化共建共享 

  文化部门与体育、工、青、妇等单位联合制定下发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方案,整合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乡文化站、村文化室等资源,打造综合文化平台。把“希望工程”、“春蕾计划”、“送温暖、献爱心”、“三下乡”等活动有机结合,组织各界开展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开展的文化公益活动2600余场,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创建亮点及做法 

  我们在高标准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结合市情实际,积极好“自选动作努力在出亮点、有特色上用力气 

  (一)围绕建设弱项出政策,注重创建工作的长效性 

  按照“固强补弱”的原则,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全力抓好薄弱环节。一是针对普遍性问题制定政策。针对创建中公共文化建设用地、水电价格、文化产业收入税收、人才引进、惠民工程、文艺精品生产等方面的问题,制定出台了8个方面27条支持政策二是针对难点问题制定政策。为有效解决乡村两级文化队伍不健全问题,下发了《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每个文化站配备了3个编制、每个行政村(社区)配备1名文化管理员三是针对工作机制制定政策建立了省市合作、专家咨询、文化援助等机制办法,为巩固扩大创建成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二)围绕社会参与抓示范,注重创建工作的带动性 

  一是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广北戴河怪楼艺术园区建设、“秦皇岛之夏”名画收藏展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的经验做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涌现出秦港集团投资建设港口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一批典型事例。二是开展了课题研究工作。在分析总结我市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研究》课题,并通过专家评审。三是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支持。发了《关于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意见》,从体制机制税费优惠资金扶持激励机制等10个方面给予鼓励。四是增强文化服务力量。市文广新局联合市文明办、财政局、教育局等单位联合出台《关于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组建了4300余人的文化志愿者队伍,有效解决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三)围绕群众需求强服务,注重创建工作的惠民性 

  一是开设社区“文化超市”。以社区为服务单元,根据群众需求设置服务项目,开设涵盖文化信息发布、文化商品销售、文化政策咨询等10多项针对性服务的“文化超市”,方便了广大游客和市民,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新领域。二是开展全民艺术培训。建立群文培训基地12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8个,组织免费艺术培训2000余场,培训8万余人,实现了文化艺术爱好者从高价学习向免费培训的转变。三是城市文化走基层。开展为农村送器材、送演出、送图书等文化下乡服务,省、市、县专业艺术团体进乡村演出400余场。采取“政府买单、百姓看戏”的方式,财政每年列支50万元,支持市级演出单位深入基层演出,有关做法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四是开展“街头音乐文化人” 活动。为丰富游客与市民的文化生活,在城市主要街区设置了150个“街头文化音乐人”表演点,主要有声乐、器乐、讲故事等不同表演形式。 

  (四)围绕传承文脉塑特色,注重创建工作的地域性 

  一是促进文化多元融合。文化与工业、农业、旅游、科技等方面深度融合。昌黎国家级非遗项目“皮影”前延后展带动百姓增收80余万元。抚宁大新寨农民受农业科教影片《苹果套袋技术》启示,增收100万元。《海上生明月》演出带动旅游及相关行业增收500万元。山海关、板厂峪、董家口等长城文化景区创收5.58亿元。二是建设专题博物馆。先后建成长城博物馆、青龙民族博物馆等12个专题博物馆。这些专题博物馆突出了区位优势和地位价值,使博物馆功能定位得以明确体现,在展示历史文化的同时强化了民众对城市文化的归属感。三是打造特色文化之乡。打造了“中国葡萄酒文化之乡”、“中国吹歌之乡”、“中国奚族文化之乡”等12个文化艺术之乡品牌,以特色文化走富民之路。 

  (五)围绕文化供给求实效,注重创建工作的针对性 

  一是开展“万人问卷诉需求”调查。面向学生、城市居民、农民、军人、个体工商业者、自由职业者及其他随机选择人群发放问卷调查表,汇总、分析调查结果,形成高质量的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研究报告,为制定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服务内容及量化指标提供了依据。二是建立信息发布机制。每年将全市重点文化活动、文化服务设施、文化旅游线路等文化信息,通过各级新闻媒体提前向市民和游客公示。编制秦皇岛《文化地图》、《文化便览》和《一窗山海》便民服务册,将文化服务延伸到宾馆、餐饮、车站等场所,年发文化活动信息200余条(次)、《文化便览》集册3万余份。三是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在秦皇岛数字文化网上开设了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平台,及时收集整理群众意见和建议,适时调整文化供给内容和方式。四是建立群众参与机制。每年面向市民征集晚会策划案和演出节目,实行开门办春晚和公演录播。市民和游客免费索票、观看,零距离参与。特别是针对暑期俄罗斯游客多的特点,在指定歌厅增加俄罗斯歌曲,在网吧安装俄文输入法。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着力做好 “提升一个能力、发挥两个作用、实施三个工程,全力在出成果、创佳绩上使实劲。 

   “提升一个能力”。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着力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研究和出台相关政策,方便广大群众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享受普惠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 

  “发挥两个作用”。一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示范区建设的顶层设计,注重总结经验和实施效果,制定巩固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和措施,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推进示范区建设上水平。二是发挥人才的支撑作用。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提升市、县、乡、村四级文化工作人员素质。坚持高层次领军人物与基层文化人才并重,构建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扶持民间文艺团体发展,吸收发展文化志愿者,壮大公共文化队伍。  

  “实施三个工程”。一是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工程。本着“布局合理、门类齐全、功能齐备、便捷高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文化设施网络,确保达到国家建设要求。按照规划抓紧推进市博物馆建设,积极推进美术馆、艺术家活动中心、大剧院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迟早投入使用,抓好北戴河区“两馆”、山海关区文化馆建设,力争尽早投入使用。二是公共文化服务提效工程。进一步发挥文、图两馆服务社会的主力军作用,强化对基层文化站、村文化室的活动指导。搭建“欢乐城乡”等11个文化活动平台,推动城乡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加强“文化超市”等前沿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优质便捷的文化服务。三是公共文化惠民提质工程。继续推进数字文化等11项惠民工程,创建“四个特色”、“七个十佳”活动,推进“文化名镇”、“文化艺术之乡”、“传统特色文化示范基地”、“七彩村庄”、“农村文化示范户”建设。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惠民服务,鼓励各级文体设施为民开放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