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山西省长治市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集中评议汇报材料
发布时间:2013-09-16 14:52 来源: 编辑:信息中心
信息来源: 2013-09-16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辖13个县)和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3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37万。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28.6亿元,财政总收入302.1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山西第二,是山西发展最好和最具潜力的地市之一。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10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 

  一、创建工作采取的主要举措 

  (一)强化组织领导。长治市将创建工作作为政府一把手工程来抓市政府和各县政府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市长和各长担任组长,宣传部长、副县长担任副组长,宣传、发改、编办、财政、文广、新闻、人社、住建、国土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的组织、实施、协调、监督、考核等工作。 

  (二)分解落实任务。制定下发了《长治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2011—2012年)》和具体方案,明确了创建工作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并层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创建任务进行细化分解,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去年8月以来,市创建领导小组抽调力量组成3个督查组,严格按照创建标准,逐条逐项、从严从细对创建工作多次进行全面督查,每月查进度、找差距、明责任,每旬开一次碰头会,讲问题、找办法、抓落实,做到了责任全覆盖、管理无漏洞、创建无死角,确保各项创建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大资金投入。市里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将公共文化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市财政每年设立1000万元的公共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今年增加到2000万元。市、县两级每年对文化事业投入近5亿元,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15.2个百分点。文化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超过3%,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44.54元,这两项主要指标均在全省排名第一。 

  (四)加强队伍建设。市县编制部门专门为全市132个乡镇文化站每站增加3名全额事业编制,配齐、配强了基层文化站辅导员;3454个行政村每村配备1名村文化管理员,每月享受50—200元的财政补贴。制定了基层文化队伍培训计划,健全了培训制度,市里每年举办多期乡镇综合文化站辅导员培训班和村文化骨干培训班,县每年对基层文化干部进行培训。去年,我市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举办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门培训班 

  (五)营造创建氛围。2011年8月9日,我市召开示范区创建动员大会,随后又召开了两次推进会、三次现场会,市党代会报告及各个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都对示范区创建工作作了部署。两年多来,我们通过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摆放宣传展板,在街头公益广告屏反复播放宣传标语,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题,举办创建示范区有奖知识竞赛活动等方式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大力宣传。先后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刊登稿件300多篇,编发工作简报119,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前夕,在《中国文化报》、《山西日报》上进行了整版宣传,营造了全民参与、共同创建的浓厚氛围。 

  二、创建工作取得的实际效果 

  在创建示范区过程中,我们围绕设施、服务、活动三个方面大作文章,收到了三个方面的成效。 

  (一)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我们把加快建设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市、县、乡、村四级文化设施网络作为示范区创建的重中之重。新建了市群众艺术馆歌舞团排练厅改造了潞州剧院潞安剧院;新建了潞城壶关、黎城3个县级文化馆和城区、平顺、沁县、黎城4个县级图书馆两年来,市县“两馆”总面积由6万平方米增加到10万平方米。28个市县“两馆”有15个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其中一级5个、二级6个),另外13个全部达到三级馆必备条件,达标率居全省第一。乡镇综合文化站132个、村活动室3454个、农家书屋3515个实现了综合文化站、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全覆盖。 

  (二)文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积极推进“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全市28个“两馆”,2个博物馆和13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对15处纪念馆、收藏馆、文博场所等重点文化设施、企业自办文化设施以及其它国有、民营公共文化资源进行协调整合、免费开放。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市县“两馆”全部建立了专门网站,便了市民查阅图书和文化信息按照总分制的模式,市图书馆总馆与13个县分馆全部联网运行,实现了“一证通用、通借通还”。狠抓数字图书馆建设,抓住市图书馆被确定为全省数字图书馆试点的有利契机,逐步将国家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覆盖到全市各县(市、区)、各乡镇、各街道,着力打造基于新媒体的图书馆服务新业态。在全市所有的乡镇(街道)和社区建立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按照市有分中心、县支中心、乡村服务点的模式,延伸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目前建立市级中心1个,县级支中心13个,乡镇基层服务站点132个,3454个行政村实现了文化共享工程“村村通”目标。 

  (三)公共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一是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实施了图书流动服务车进社区、文艺轻骑小分队下乡等4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文化服务项目。图书流动服务车进社区活动,去年市里专门购置了两图书流动服务车,每月选择10个社区开展巡回流动服务,为市民提供了就近、便利、快捷的图书阅览服务;文艺轻骑小分队下乡活动自实施以来,共提供演出300多场次,深受基层群众的欢迎。针对我市回族人口数量较多、分布较为集中这一实际情况,今年7月,在全省首家成立了两个清真寺民族图书阅览室,为少数民族群众看书学习提供了便利。在全市广泛组织开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等各种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各级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近900场,受众人数达到150万,形成小舞台演绎大精彩、小节目烘托大氛围的喜人局面。 

  二是创作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上党八音会《好兴头》、群舞《海英和她的妈妈们》、潞安大鼓《好婆婆》、长子鼓书《常回家看看》取得全国第十六届群星奖音乐、舞蹈、曲艺作品决赛资格。多个节目参加了央视《我们的节日——清明》、《欢乐中国行——魅力长治》和《激情广场》的拍摄工作。上党梆子《丹凤朝阳、襄垣秧歌豫让与襄子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蝉联山西省戏曲“杏花奖”比赛第一名。我市上党梆子《汉阳堂》等4台大戏、上党落子《申纪兰》和《大地情深——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专场文艺晚会》晋京展演,受到各界好评。 

  三是培育了长治“草根文化”品牌。通过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在全市打造了一批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自乐的广场消夏文化活动、大家走到一起来”社区文化艺术节、新秧歌大赛等“草根文化”品牌,挖掘、传承和提升了传统文化影响力我市将发展群众自办“草根文化”作为重点课题进行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制度设计成果。2013年5月14日,课题研究成果顺利通过国家文化部专家评审,在全国31个示范区中名列第12位,被评为良好课题。 

  三、创建工作呈现的亮点 

  在示范区创建中,长治市先行先试、大胆创新,探索出了一批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一是实施“文化低保”工程。从2007年我市实施了“文化低保”工程,确保全市835个贫困村30万贫困人口每年至少看1场戏、6场电影、读1本书,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群众看书、看戏、看电影难 

  二是开展“周末大剧院”“公益电影放映”活动。从2008起,采取群众娱乐、政府买单的办法,每年政府补贴50万元,每周五在潞安剧院安排一场文艺演出;每年政府补贴10万元,每天在长治电影院免费放映两场电影。 

  三是推动民办博物馆等社会文化资源免费开放在保证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经费的同时,对全市15个民办博物馆给予资金、设备等方面的补助,推动民办文化资源向社会免费开放。 

  四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标准化。制定出台了《长治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标准》,明确了市、县、乡、村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标准要求,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五是建立群众自办文化长效机制。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和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意见》实施细则,为群众自办文化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目前,全市文化大院1210个、民办剧团89个、民办个体放映队85个其它民办文化机构及民间工艺特色文化户2181个。 

  六是创新了“非遗”项目保护传承方式对我市16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采取出图书挂历、上报纸电视的同时,选择上党落子、上党梆子进中学校园,选择壶关秧歌、沁源秧歌进乡土教材,并在长治文化艺术学校开设襄垣秧歌专业,培养传承人 

  七是规范群众自办网络文化。放宽群众自办网络文化门槛,由重事前审批到重事后监管,在网络资源配置上给予扶持自办网络文化的兴起,有效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上党公社网现社员43.4万人次,在中文综合性百强网站名列17位。 

  八是打造节庆文化品牌。将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绿色文化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长治中华祈福文化旅游节、沁县端午民俗文化节、壶关国际攀岩节、沁源灵空山避暑节、平顺全国新闻记者漂流邀请赛、武乡八路军文化旅游等节庆品牌 

  九是开设道德大讲堂。2012年5月,市建立起市图书馆为总堂各县图书馆为分堂的道德大讲堂体系每周六聘请市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市文明办、高校及社会各界人士举办讲座,共举办70场,受益人数达1400人次。 

  十是开展乡土特色文化活动。按照“一县一品牌、一乡一特色、一村一活动”的思路,县、乡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大院文化、饭场文化、星期天文化活动,形成了县县有品牌、乡乡有特色、村村有活动的良好氛围。 

  十一是构建街居“五个一”文化活动体系。主城区形成街道、居委会拥有一站综合文化站)、一场文体活动广场)、一院文化大院)、一节大家走到一起来文化艺术节)、一队文体表演)为内容的“五个一”文化活动体系,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十二是坚持开展春节企业职工文艺演。1973年起,长治市总工会就开始举办春节企业职工文艺演,坚持40不间断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培养了一批文艺人才 

  十三是提升公共文化群众知晓度。每年市级新闻媒体开展公共文化有奖知识竞赛活动,极大提升了公共文化的群众知晓和参与度。 

  四、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长治市的示范区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家文化部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继续按照市为龙头、县为基础、乡村为重点的工作思路,从六个方面进一步巩固成果、提高完善: 

  一是进一步抓好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继续加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力争新建的市群众艺术馆7个县级“两馆”早日投入使用。明年将在长治新区体育中心周边规划新建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规划展览馆、博物馆和图书馆,形成“六大新地标建筑”对旧城区的潞安府城隍庙、明皇城遗址、观音堂等六大古建筑进行保护重塑,真正让群众得实惠,让城市增品位 

  二是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建设投入。进一步落实政府主导责任,积极探索“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投入机制,为创建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进一步加强流动文化服务工作,为每个县配备一台流动图书服务车、购买一台数字电影放映机和一台图书自助借书机。同时还要搞好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等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文化惠民项目,使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贴近老百姓的需求。 

  三是进一步创品牌、增亮点。围绕太行精神、抗战精神、绿色生态文化等核心内容,挖掘、传承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宣传项目。继续办好长治中华祈福文化旅游节、沁县端午民俗文化节、壶关国际攀岩节、沁源灵空山避暑节、平顺全国新闻记者漂流邀请赛、武乡八路军文化旅游等标志性节庆文化活动,有效提升品牌的带动力。 

  四是进一步完善示范区长效管理机制。围绕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这一主题,总结提炼示范区创建工作中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的长效机制全面巩固创建成果,真正起到对全省、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 

  五是进一步加大对群众自办文化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从资金、设施设备、人员等方面群众自办文化予以创新群众自办文化发展模式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发展活力 

  六是积极出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采取项目补贴、项目资助政府招标采购等方式,解决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实现公共文化产品提供主体和方式多元化以实际行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